中國網新聞10月10日訊(記者慄衛斌 李智 實習記者歐陽嘯鴻)金秋十月,剛送走國慶節,國人近日又迎來了重陽節。自唐朝起,農曆九月初九就被定為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人們習慣在這一天出遊賞菊,登高遠望。
1989年重陽節被正式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今年,已經是我國第28個重陽佳節。
重陽佳節起源早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源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期的王公貴族已有在九月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漢代《西京雜記》中曾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重陽節的基礎便是此時建立。
唐朝時,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重陽節從貴族走向了平民,並開始在民間出現各種慶祝活動,此外,唐朝還將農曆九月十日定為「小重陽」,大詩人李白曾留下相關詩篇。
此後各朝對待重陽節的慶祝各具特色:宋朝時期人們很少佩戴茱萸,更多是的賞菊;明朝重陽節流行吃用米粉、桂花等製作的花糕,明朝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清朝登高變得更加普遍。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一些地方開始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尊老、敬老的風氣。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到了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看國外怎樣過「老人節」
日本、韓國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重陽節在其傳統節日中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日本的重陽節於平安時代由中國傳入,平安朝的王公貴族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便在宮中舉辦賞菊宴。日本人還會在重陽節前一天晚上將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陽節被露水打溼後來擦拭身體,以此祈求長壽。此外由於正值慄子收穫的季節,民間還會吃慄子飯。
韓國古代將重陽稱為重九,從新羅時代就有在這一天登樓吟詩的習俗。到了高麗朝,九月初九的宴會甚至成為帶有國家性質的習俗,滿朝大臣會在這一天一起慶祝。除了花糕、菊花酒以外,韓國人還會吃具有民族特色的「菊花煎」和「慄子糕」。與中國不同的是,由於首爾地區楓葉很多,韓國人習慣在這一天登高賞楓,在韓語中稱作「消楓」。
西方國家雖然不過重陽節,但卻有各自的「老人節」。
在美國,每年9月美國勞動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是「祖母祖父節」,這天全美各地都要舉辦敬老活動。美國「祖父祖母節」來源於一位有15個孩子、40個孫子、8個曾孫子的女性——瑪利蓮•麥科德,她是美國「祖父祖母節」的倡議者和奠基人。
加拿大的老人節在每年的6月21日,也被稱為「笑節」。這一天,子女要讓父母開心。這一天喜劇明星會在老人院舉行義演,年輕人陪老年人參加遊覽,電視臺專門推出一檔為老人助笑的節目。到了晚間,子女與父母聚集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國內重陽風俗大盤點
在國內,因為地域風俗不同,各地對重陽節的慶祝方法也不同。
在江西省婺源縣,每年重陽節會在篁嶺舉辦曬秋節。「曬秋」是一種古老的生產現象,秋季收穫的大量農作物需要曬乾貯藏,古代人選擇重陽節這一天來進行「曬秋」,並流傳至今。
在上海豫園,每年重陽會舉辦盛大的菊花會,會上匯集了各類設計新穎、獨具匠心的菊花,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桐城縣會在重陽節備豬羊以祭祖。同時也會在重陽節綁粽子(稱「重陽粽」),互相贈送。
在福建省的長汀縣,重陽節被稱為「毛豆節」,人們會去田中採毛豆互相贈送。而在福建省的另一個縣海澄縣,重陽節人們還會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於2010年被中國民協授予「中國重陽文化之鄉」。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這裡都會舉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