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中國:玉米-這個原產於美洲的穀物在中國的開掛之旅

2020-12-15 公司那點事兒

內容簡介:最近,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糧食安全又被我國以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提起。本文就簡單介紹我國的主糧之一玉米,主要內容包括玉米進入華夏大地的過程、在中國如何發展起來的、現在中國的玉米種植狀況、現在中國玉米的使用狀況以及我們用玉米製成了哪些美食等等。

寫在前面的一些閒話

說起玉米,我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使有很多人沒有見到過田地裡面種植的玉米的樣子,也見過、吃過很多用玉米製成的食品。

我小時候生長在東北的農村,玉米是哪裡主要的農作物,從玉米選種、播種、間苗、施肥、除草、授粉、採摘、收割、脫粒、儲藏、磨麵等等所有過程我不但熟悉,而且幾乎親歷過所有過程,對於玉米我是再熟悉不過了。

大學畢業後,我參加工作了,出差對我來說就成為家常便飯了,我去過除了西藏之外中國所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除了大城市之外,也去了很多農村或小鎮之類的,發現不論在哪裡,南方還是北方、東部還是西部、高原還是平原、山地還是河谷、肥沃還是貧瘠。。。各種地方、各種地形都或多或少的種植著玉米這種農作物。

首先有意思的是對玉米的各種叫法,苞米、苞谷、棒子、玉米棒子、苞米棒子、玉蜀黍、大蜀黍、玉菱、玉麥、蘆黍、珍珠米、玉米、六穀、黃麥等等,各種叫法繁多,有的是土名,有的是方言的發音問題,反正不管是哪種,都指的是玉米。

你的家鄉對玉米有哪些有意思的叫法,可以給大家分享出來。

還有,我們現在常見的玉米就是那種黃色的玉米,其實玉米有很多種,黃色的玉米成為優勢品種,可能有多種原因,比如經濟性好、種植性好的原因吧。我小時候在東北就見過白玉米、紫玉米、花玉米等。

玉米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讀過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哥倫布的大航海時代發現美洲的新大陸,當然他們主要目的是開拓殖民地和掠奪金銀財寶為主要目的,順帶將玉米這種農作物帶回了以西班牙、葡萄牙為核心的歐洲各國,時間肯定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時間上,玉米傳到中國肯定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這肯定是準確無疑的了。

首先西方的一些學者研究認為,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還需要更多的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的證明。

明朝的浙江人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有對玉米在中國種植的明確記載,名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也引述過田藝蘅的記載。這就說明早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玉米在中國就已經有種植了。

也有人通過查閱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表明在1531年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

到明朝末年(1643年為止),玉米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志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志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還有一點可以成為佐證,明代《金瓶梅詞話》中,主人公西門慶家的餐桌上,就出現過兩種「玉米」美食:「一碟玉米玫瑰果餡蒸餅兒」「兩大盤玉米面鵝油蒸餅兒」。《金瓶梅》成書於明代隆慶(1567-1572)到萬曆年間(1573-1620),如果其中提到的「玉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玉米,按此推算,玉米傳入中國,應該早於這個階段。

綜上所述,玉米這種作物基本上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引進,之後逐步向各地傳播並大面積種植,到現在已經四百五十多年了。

玉米在中國的發展

玉米這種作物在明朝嘉靖年間進入中國之後,最早在中國華北地區開始種植。具體的據記載在山西小面積種植。

一開始發展非常緩慢。

這很好理解,站在我們的角度也是這樣。一個新的植物,還是糧食作物,農民需要很多年才能掌握他的種植技巧,從育種、發芽、田間管理、收割、脫粒等等過程,需要農民伯伯們一代又一代的摸索出經驗,這樣經過N多年,種植經驗積累夠了。

接下來,收了很多玉米,這東西怎麼吃啊。那時候也沒有網際網路,到網上看幾個短視頻就學會了。沒有啊,怎麼辦呢,摸索啊,整個煮著吃,去掉皮煮著吃,磨成粉煮著吃,做成大餅吃,做成麵條吃,等等,就這樣摸索出各種吃法,又花去N多年。

學會了怎麼種,學會了怎麼吃,花去100多年時間,既然學會了,傳播起來就好多了,大約在清雍正到道光年間,逐漸傳遍了山西地區。

就像我們現在都知道的裂變傳播似的,一旦各種傳播條件都具備了,那傳播速度就像病毒一樣,從清鹹豐年間一直到中華民國早期,整個黃河流域制種玉米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當然了,隨著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玉米的各種各樣的吃法也繁多起來,這樣就更加促進了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

當然,關於玉米傳入中國和如何在中國傳播,也還有很多說法,由東南沿海傳入,由西南地區傳入等等。我們不陷入他們的爭論,由相關專家學者去研究吧。

新中國成立後,玉米的種植在全國各地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主要集中在北方旱地、以及南方丘陵以及山區地帶。

國家陸續在東北、西南開荒建立很多國有大農場,在新疆以兵團為主也開墾了很多荒地,大大地促進了玉米機械化的生產。

現在國家強調糧食安全,其實主要是穀物的安全,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小麥和水稻把國家的好地都佔了,玉米比較皮實,耐各種貧瘠的土地,所以糧食增產主要靠玉米。

有一些讀者就會有疑問了,既然玉米是三大主糧,怎麼我們平時怎麼吃得少呢?

這是因為千百年來中國已經形成了南稻北麥的種植格局,相應的也形成了北方人喜歡麵食、南方人喜歡稻米的飲食習慣。大家知道,一旦習慣形成了,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現在玉米直接作為主食進入人們的餐桌還是有限的,主要是作為飼料、釀酒、工業酒精、汽車用乙醇、榨油等用途。

一個是間接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一個是作為工業原料之用。

玉米的主要用途

上一節我們也已經提到一些了,現在在中國,玉米主要有四大作用:主糧、飼料、榨油、工業用途等。

作為主食有玉米製成的各種麵食。還有一些特色的玉米。

1、甜玉米

也叫蔬菜玉米或者水果玉米,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了吃。也有許多加工成各類方便包裝的罐頭食品等。這些年在我國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得到國人的喜歡。

2、糯玉米

也叫作黏玉米,和糯米差不多。很多人也吃過。

3、彩色玉米

黑玉米、紫玉米、白玉米。這些都是通過雜交選育出來的。我前文說過,我小時候就吃過白色的玉米和紫色的玉米。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也沒有人專門雜交選育彩色玉米,可能是農民們自主的選育行為,而一代代留下的。

4、高油玉米

就是選育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榨油用的。現在我們看到的超市裡的玉米油越來越多,就是從這種玉米榨出來的。據說很健康,所以現在很多家庭也更多地選擇玉米油來烹飪。

5、爆裂玉米

看名字就知道就是為了炸爆米花而開發出來的一種玉米。因為現在需求越來越多,所以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

還有很大一部分玉米是作為飼料被消耗掉了,我們現在直接食用糧食越來越少了,但是對於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品攝入量越來越多,那麼,很多玉米就是作為飼料給了我們飼養的動物們吃掉了。也就是間接被我們吃掉了。

釀酒,尤其是釀製我們中國的白酒;釀醋,也用玉米作原料;醬油,也用玉米作原料。其他製作各種醬料,也會用到玉米做原料。

工業用原料,比如我們現在用的工業酒精,還有汽車用的乙醇作動力,還有用玉米澱粉製糖,等等。

玉米為主製成的食品和美食

以玉米做主料或者輔料做成的美食還是很多的,只不過有些我們習以為常了,沒有太多注意到罷了。

玉米面餅子,也叫玉米面餑餑。

玉米窩窩頭。

玉米面發糕。

玉米排骨湯。

松仁玉米。

玉米芝士。

玉米沙拉。

玉米烙。

玉米濃湯。

玉米蛋糕。

大家如果喜歡玉米美食,可以找到很多,我這裡就給出一些圖片,飽飽眼福,至於怎麼做,您可以自己去搜索做法,現在網上也很多。

相關焦點

  • 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玉米酒糟收反傾銷稅
    北京時間9月23日 中國商務部周五表示,將對進口自美國的幹玉米酒糟徵收反傾銷稅。中國商務部在初裁裁定中表示,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在中國存在傾銷行為,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傾銷是指以低於市場價格的水平出售商品。
  • 美媒:中國的「穀物之王」為何是玉米而非大米?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5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穀物之王為什麼是玉米,而不是大米? 長期以來,大米都是中國飲食的一種文化符號。大米最早由亞洲農民於8000年前開始種植,目前它已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主食之一,並且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  但是近年來,在中國,玉米已經搶了大米的風頭,成為中國最主要的農作物。
  • 從美洲引入我國的八大農作物,你都知道嗎?
    從美洲引入我國的八大農作物,你都知道嗎?1.馬鈴薯。別稱洋芋,土豆。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重要的糧食作物並傳播到中國,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很快就被廣泛種植,因為它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
  • 行測常識考點:從美洲引入中國的八大農作物與成語積累有妙招
    它們之所以今天能成為我們的桌上佳餚得從新航路的開闢說起,因為北宋時期指南針的發明大大促進了世界航海業的發展,所以自美洲被哥倫布發現後,整個美洲和世界的關係都變的更加密切起來,而這八大農作物都是明朝時從美洲相繼引入的中國。中公教育為大家總結這八大作物的特點。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
  • 商務部公告2016年第2號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
    商務部公告2016年第2號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公告 來源: 類型: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文號】2016年第2號【發布日期】2016-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簡稱商務部)於2015年11月19日收到中國酒業協會(以下稱申請人)代表國內幹玉米酒糟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傾銷調查。
  • 中國2016年幹玉米酒糟(DDGS)進口量或減半
    外媒11月21日消息,分析機構CCM表示,中國2016年幹玉米酒糟進口量料下降50%,因國內供應增加、玉米價格下滑及美國出口限制。  隨著中國政府取消玉米價格支持政策,市場對進口大量幹玉米酒糟的熱情已經漸漸衰退,導致持續了三年的繁榮進口局面結束。
  • 16世紀美洲玉米在世界各地傳開,這一事件對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其數量多過地球上任何一種植物那麼 玉米的這一品種是如何成為農業歷史上最成功作物的呢?大約在9000年前 玉米 即玉蜀黍 最初是由原產於中美洲的一種叫墨西哥類蜀黍的草馴化而來墨西哥類蜀黍堅硬的種子幾乎不可食用
  • 原產於南美的「惡草」,在國外泛濫成災,來中國卻成火鍋底料
    牛膝菊原產於南美洲,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最高可以達到80釐米。這種植物喜歡生長在潮溼、日照長,光照強度高的環境。在適合的環境下,生長非常迅速,很容易擴散開來,建立龐大的雜草種群。牛膝菊的種子量很大,適宜生長的環境又非常廣泛,是農田中的一個惡性雜草,很難防治,非常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牛膝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泛濫成災,當地農戶都非常厭惡這種惡草。
  • 玉米,咋來的中國?怎麼做更好吃
    玉米原產於美洲的墨西哥,隨著航海業的發展,玉米種子開始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玉米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藩麥、珍珠米、薏米包、玉膏粱、紅須麥等等等。閩南人叫它番麥,廣東人稱為粟米,東北人喚作苞米,潮州話稱薏米仁等等。
  • 餐桌上的歷史丨千百年前的印加人都吃啥?
    也正是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食物,養育了印加人、哺育出「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印加文明。它們中的一些甚至漂洋過海,成為如今全世界人們餐桌必不可少的美食。 對於印加人而言,玉米是最重要的營養能量來源之一,還是印加人一種用肉、奶酪、蔬菜和麵團等製作的美食——玉米粉蒸肉的重要食材。 在克丘亞語中,秘魯這個詞意為「玉米之倉」。秘魯的玉米品種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而且顏色五彩斑斕,形狀和烹飪用途也很豐富。
  • 商務部公告2016年第3號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
    商務部公告2016年第3號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的公告 來源: 類型: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文號】2016年第3號【發布日期】2016-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簡稱商務部
  • 多力|造成了中國人口大爆炸的神奇物種—玉米
    讓人類的餐桌綻放驚喜今天要說的主角玉米更是來自美洲的世界級明星食材得益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基因考古研究告訴我們玉米來源於一種>「玉米」這個名字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是明朝萬曆年間徐光啟所撰寫的《農政全書》之中最終讓它成為這個物種的學名相對於其他物種「玉米」這個名字的脫穎而出
  • 「超級穀物」藜麥助力中國糧食多樣化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劉亞楠)如今生活質量日漸提高,人們對食品的生理功能和營養價值產生極大的興趣,而藜麥以其極高的營養價值和多種開發利用價值,近年來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隨著國內藜麥市場的發展,藜麥將逐步走進千家萬戶,加強中國糧食多樣化,前景可期。
  • 餐桌上的歷史:探尋蔬菜和水果的故鄉
    胡蘿蔔原產北歐,經西域傳入中國,而蘿蔔又何嘗是中國固有的呢?現在植物學界傾向於認為,現在我們吃的蘿蔔原產地中海溫暖海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早在4500年前,蘿蔔已經成為埃及重要的食品。蘿蔔在中國一開始並不叫蘿蔔,中國兩千年前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有「蘆萉」條,晉郭璞註:「蘆萉,萉宜為菔。蘆菔,蕪菁屬。紫華,大根,俗呼雹葖。」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其實這些蔬菜都是從外國引進中國的!
    原產於印度西北部,後傳入中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稱為胡瓜,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二、玉米。原產地為墨西哥或中美洲,在16世紀中期明朝時傳入中國。
  • 企業申請對原產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反傾銷調查
    2010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正式收到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新天龍酒業有限公司代表國內幹玉米酒糟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進行反傾銷調查
  • 中國宣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保證金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商務部27日宣布將自28日起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保證金,最高保證金比率達212.1%。2020年7月,中國國內葡萄酒產業向商務部提出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商務部認為該申請符合相關規定,對該產品開展反傾銷立案調查。
  • 商務部:繼續對美國進口乾玉米酒糟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中國網財經6月19日訊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今日,商務部發布2019年第30號公告,做出覆審裁定,決定繼續維持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2019年4月15日,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乾玉米酒糟所適用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進行覆審。
  • 這道關於玉米起源的GRE填空題你做對了嗎?
    亮黃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玉米並沒有在這個星球的任何野外地方生長,所以它的起源一點都不明顯。還記得初中時候語文老師說自己很討厭吃玉米,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每天就只能吃玉米,所以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之後一直對玉米的味道沒有好感。
  • 玉米土豆西紅柿都是外來菜:能吃到這些要感謝他...
    然後再被歐洲的探險者和殖民者帶到全世界各地馬鈴薯傳入我國時間沒有定論,但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馬鈴薯產量大國馬鈴薯也深入了我國飲食的方方面面如果沒了馬鈴薯,大盤雞就失去了靈魂;牛腩從此只能與蘿蔔相伴;還有乾鍋土豆、炸薯條等等等等....再比如,玉米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