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畢馬威華南區諮詢管理合伙人高人伯在一次會議上提到:建議深圳可以早日謀劃舉辦奧運會,將這樣全球性真正引領的重大事件引入到深圳。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言論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眾多網友對他的提議表示不接受,認為這樣重大的賽事深圳無力承擔。也有網友表示贊同,認為這對於深圳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有幫助。在老方看來,這事兒深圳還真的不太好辦,如果能以大灣區的名義來承辦倒是有商量的餘地。
1、深圳地域小、場館設施不完善,單獨承辦奧運會有難度
眾所周知,深圳的地域面積僅1997平方公裡,在轄區內的體育場館數量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寶體、大運中心、春繭體育館等幾個,在體育設施的配套上完全無法滿足奧運會的需求。如果單獨承辦,則需要建設大量的體育場館,這對於土地資源極其稀缺的深圳而言是難以承受的。
正因為如此,許多網友也表示:與其花大價錢建設這麼多的體育場館,何不把心思用在建設學校、醫院、幼兒園、住宅樓上?個人認為這樣的呼聲是正確的,畢竟民生才是最最重要的基礎,奧運會這樣的賽事於深圳而言頂多是錦上添花的事件,解決市民的安居樂業、上學就醫才是最為緊迫的任務。
2、廣州賽事經驗豐富,作為核心城市申辦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賽事經驗上,深圳僅有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過往經歷,這和廣州有著天壤之別。迄今為止,廣州幾乎舉辦過除奧運會、世界盃以外的所有賽事,無論從場館數量、賽事組織、交通配套等各方面都是優於深圳的。如果真的要去申辦奧運會,廣州必然是首選。
不過,對於廣州申辦奧運,許多網友也表示不贊同:當年的一個亞運會讓廣州元氣大傷,再搞一屆奧運會又要大費周章,廣州市民表示傷不起。
3、以深圳廣州為核心,帶動大灣區共同承辦是首選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很多專家都呼籲深圳廣州可以共同申辦2032年奧運會,將這兩座城市的影響力在國際上徹底打響。如今,隨著大灣區經濟體的形成,以大灣區為主體申辦奧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這樣的構思是有道理的,一方面可以突出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廣州的引領作用,同時也可以帶動周邊惠州、中山、東莞、佛山、珠海等城市的體育設施提升、城市融合加快。最重要的是,將整個大灣區經濟體推向世界,吸引更多的資本、資源、人才匯集於此,開創大灣區發展的新未來。
事實上,在2008年奧運會之後,國際奧委會也多次表達過中國再次申辦奧運會的訴求。可是由於奧運會耗資巨大,需要匹配的資源太多,當年備受追捧的奧運會舉辦權如今也越來越不受人待見了。作為發展中國家,2008年的那次奧運會很有必要,對於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然而正如臺灣的李敖大師所言:「有些美女,不可不看,也不可多看。」奧運會或許就是這樣類似的存在吧,不能不辦,也不能多辦。
不知道畢馬威的這位高人伯老兄是怎麼想的,反正我覺得深圳單獨舉辦奧運不現實。如果真能把大灣區組織起來搞一場奧運,那倒是整個廣東的一場盛世狂歡。不過,真的會有那麼一天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