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外觀已經成為了他們選車買車的第一要素,什麼配置空間都先往後靠,長得好看才最重要。作為一輛車的門面,前臉自然就成了它最引人關注的地方,而「進氣格柵」,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中網」,是決定前臉顏值的關鍵性因素之一。那麼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進氣格柵究竟有啥功用?為啥有的電動車採用封閉式格柵,有的依然採用傳統格柵?主動閉合式格柵又是啥?今兒我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進氣格柵是怎麼來的?
奔馳一號
這事兒就要扒一扒汽車的歷史了,其實被大家公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汽車之父」卡爾·本茨在1885年發明的奔馳一號,是基於三輪馬車車身打造而來,為它提供動力的內燃機也完全裸露在外,沒必要為其專門設計一個進氣結構,格柵?不存在的。
福特T型車
而在「奔馳一號」問世後的短短幾年,隨著汽車結構愈加明確,有了封閉的發動機艙,為了滿足發動機的正常運行,為其提供足夠的進氣量,進氣格柵首次以一個功能結構出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個世紀風靡全球,制霸汽車銷量十幾年的福特T型車了。(小知識:為啥叫T型車嘞?受限於當時不成熟的制模技術,模具承受不了硬度太高的鐵板或鋼板,所以福特採用了錫(Tin)來作為車身材質,於是錫的英文首字母就成為了這款車的車名了)
進氣格柵是幹嘛的?
顧名思義,格柵最重要的作用即為「進氣」,一般來說,在傳統燃油車車輛架構中,通過進氣格柵進入發動機艙的空氣主要有以下兩個功能:
1.為發動機提供足夠的混合氣
我們都知道,傳統燃油發動機(汽油/柴油)的動力來自於燃料的燃燒,而燃燒需要大量的空氣,不能好好「喘氣」的話,車子是沒法正常運轉的,用一個形象一點的比喻來說,汽車的進氣系統就好像是人的鼻子,格柵就是鼻孔,進氣導管就是鼻道,空氣濾清器就是鼻毛...好像扯遠了,我們繼續來看它的下一個功能。
2.為發動機艙進行冷卻
汽車發動機在運轉時會產生大量的熱,所以要想讓發動機保持在一個最適宜的溫度下正常工作,冷卻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而從進氣格柵進入發動機艙的空氣可以帶走散熱器上的絕大部分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
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
寶馬的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
按照上邊的說法,為了助力燃料燃燒,為了提供冷卻,進入發動機艙的空氣就越多越好嗎?並不是這樣。如果是在冬天或者更加寒冷的極端條件下,過多的冷氣被吸入發動機,溫度本就不高的水箱還得被外界空氣再次降溫,水溫升高變慢,使得發動機進入最佳工作溫度所需時間更長,影響車子的駕駛性能和暖風效果。
早些時候,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是,用一塊棉布簾掛在格柵上方,冷的時候放下來保溫,像不像兒時賣冰棍的老奶奶盒子上蓋的大棉被?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主動格柵這個配置出現了,當駕駛員坐上車點火後,它可以根據外界溫度、汽車行駛速度以及發動機的工作狀態,自己判斷該不該動,該動多大的角度,調節格柵的開閉,讓車輛快速進入最佳的工作狀態,同時優化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動力學響應,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坐上來,自己動」,是不是很帶勁?
各式各樣的進氣格柵
其實除了上述幾個功能性方面的作用,各式各樣的進氣格柵也成了不同汽車廠家展示自己設計功底,彰顯品牌圖騰的一個工具,下邊我們就列舉幾個不同品牌的經典進氣格柵造型,來看看它們體現了各自哪種風格。
1.寶馬
寶馬M3
寶馬303
可以說,「雙腎」格柵已經成為了寶馬的第二標識,而這一經典設計要追溯到1933年的303車型,就是這款車確立了寶馬的雙腎格柵造型,並作為品牌的傳統,承載著寶馬的運動基因傳承至今。
2.大眾
大眾探歌
大眾全新CC
大眾旗下的車型外觀設計基本都以成熟簡約的風格為主,類似於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能迎合大部分人的審美,因此橫幅式格柵也成了大眾車型最常見的設計。而近年來,大眾似乎也在漸漸擺脫這種「套娃」似的設計理念,越來越往年輕化的路線上靠近,看看最近大眾推出的幾款新車就知道了。
3.JEEP
JEEP牧馬人
類似於寶馬的「雙腎」格柵,自上世紀40年代開始,JEEP就在自家幾乎所有車型上採用了七孔式進氣格柵的設計,而這樣硬派兇悍的車頭造型,儼然已經作為JEEP的標籤,成為了其越野文化的一部分。
4.阿爾法·羅密歐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它在中國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並不高,但這個浪漫的義大利品牌在賽車界可謂是一個戰果纍纍的老炮。1937年,阿爾法·羅密歐從賽車大型的水箱格柵中提煉出了如今的倒三角造型,在看膩了德系車的家族式前臉之後,這種充滿個性又承載義大利人對汽車獨到見解的設計有沒有讓你覺得眼前一亮呢?
5.雷克薩斯
雷克薩斯LS
在雷克薩斯走過的這29個年頭中,2012年是他們設計上的一個分水嶺,巨大的紡錘型格柵造型誕生,此後便成為了這個品牌的一個家族符號,為其大大提高了辨識度,不過如此誇張兇狠的設計自然也引來了很多爭議,喜歡的覺得拉風的不行,不喜歡的覺得醜的一批,也許雷克薩斯的處世理念就是如此,做好自己,不去刻意迎合所有人,只留下對的人。
6.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特斯拉的橫空出世讓人們顛覆了對傳統汽車造型的看法,而當它2016年改款時取消進氣格柵的設計也讓人們驚嘆,原來沒有格柵,汽車也可以這麼美。
同樣是電動車,格柵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嘞?
如果你平時對新能源汽車稍有關注的話就會發現,同樣是電動車,有的採用封閉式格柵,有的則依舊採用傳統式格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吉利帝豪EV450
騰勢500
上面提到,傳統燃油車的進氣格柵主要是為了進氣和冷卻,而由電動機提供動力的純電動車,不再需要大量的空氣來支持燃燒,電動機也不會像內燃機一樣產生大量的熱能,因此對於電動車而言,進氣格柵失去了最重要的兩個功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更重要的一點,沒有了進氣格柵,呈流線型的車頭對汽車行駛中的氣流影響更小,能顯著減少空氣阻力,為電動車提供更長的續航裡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更是在MODEL S車型的2015年改款車型上直接取消了進氣格柵設計,造型之大膽前衛也一度讓人們驚呼不已。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蔚來ES8和捷豹I-PACE等這些採用獨有平臺打造的高端電動車來說,為啥還要配備這麼大尺寸的傳統格柵呢?難道它們不在乎空氣動力學性能嗎?
蔚來ES8
捷豹I-PACE
其實,就像一開始我們提到的,作為汽車前臉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進氣格柵在上個世紀中期開始就擔任著裝飾和呈現整車個性的作用。對於蔚來ES8這麼高大的車子來說,受限於SUV的造型比例,如果直接取消進氣格柵的設計,將會使這臺車的車頭變得非常呆板,顏值都沒了,還說啥空氣動力響應?而且蔚來ES8也搭載了文章前邊提到的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所以並不會對這款車的性能造成多大影響。而對於捷豹I-PACE來說,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其實它的進氣格柵是假的,其誇張的中網設計起到的裝飾作用大於其功能性,成為了傳承其經典造型的重要元素之一。
總結:
好了,關於進氣格柵的事兒大概都說清楚了,如果你還有啥不明白的...那明顯是沒好好看文章啊喂!總的來說,汽車從誕生至今發展了一個多世紀,進氣格柵也從最初的功能性結構慢慢成為了代表一個品牌的圖騰。也許新能源是發展趨勢,也許未來是電動車的天下,但我不希望各個汽車廠商都紛紛效仿特斯拉,在未來的新能源車上貿然取消進氣格柵的設計,讓這個舉足輕重的元素漸漸消失在汽車的發展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