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十年來有三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1.學習了四個月跨專業、跨學校考上公費研究生。
2.學習了一個月考上了編制老師。
3.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恢復到正常,實現了0語言到說句子的目標。
其實這三件事成功的背後都是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迎來了人生的光明。今天我主要分享的內容是我如何做到讓發育遲緩的孩子三個月內恢復正常,希望今天我分享的內容能給各位家長帶來信心和力量。
孩子發育遲緩一拖再拖
2018年2月18日我的女兒誕生了,從小就能看出她是個安靜、聽話的孩子。出生開始各項指標都正常,但唯獨說話總是比別人慢很多。當周圍孩子7-8個月時能無意識說出爸爸媽媽時,無論我對她說多少次總是微微一笑。加上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高的人,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在起步就比別人優秀,我不顧乎家人的反對,帶著8個月的她去兒童醫院做了一次發育評估。
當時顯示孩子其他都正常,語言相當於6個月水平,醫生說沒什麼事,畢竟很小,回家多交流就可以,這件事就暫且過去了。
很快孩子一歲了,當別人已經有意識地喊爸爸媽媽時,她仍然不開口,我就內心十分焦躁: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孩子姥姥勸我: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你再等等。
當時孩子除了不說話之外,還不愛出去玩,見生人比較害怕,在早教時老師就發現她比同齡小朋友動作要笨拙些。我默默告訴自己: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別太著急。
醫生建議幹預
14個月的時候,她可以和姥姥在家說幾個單字,我以為這是開口的跡象了,誰知道從那以後卻變得沉默,沒有任何進步。15-17個月期間從未再說過一個字,那時候我覺得快一歲半的孩子一個字不說不是一個好現象。
當時正值我放暑假,我和孩子爸爸去兒童醫院的康復科做檢查,做了腦核磁、遺傳代謝檢查、血檢查。當時顯示髓鞘發育延遲,建議打針治療。
我不太願意相信兒童醫院的檢查結果,直接帶孩子去北京找鮑秀蘭主任複診。診斷腦子並無問題,但發育評估顯示語言落後,需要家長多教,必要情況可以幹預。
壓力之下孩子毫無進步
這時候我感覺到自己身上的壓力了,一直以來都覺得孩子的情況其實還好,但這樣診斷之後,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讓我感到迷茫。
回家後我們沒事就對著她說話,但這樣的努力也是徒勞,幾個月過去了,一個字也沒說過。
那是我有孩子之後最艱難的一段時光,因為本身我的工作壓力特別大,在學校不僅是主科老師還是班主任,同時還要擔任行政職務,工作非常繁忙,回到家累了一天,看到孩子一點變化都沒有,我經常會失眠,每一天都很痛苦。
孩子21個月時我和孩子姥爺去了北京兒研所語言科進行諮詢,醫生的建議是再做個聽力檢查,同時自己在家教輔助,如果半年後依然無任何進展就考慮語言康復了。
在這過程中我利用下班時間教孩子,也不停地打聽天津比較好的語言機構。
可能患有自閉症?
一個月後,孩子再次去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做了聽力檢查,顯示沒有任何問題。
這一次,醫生和我說的話讓人振聾發聵:如果兩歲再不會說話,就考慮去心理科看看是不是有自閉症!
一直以來,我都只是為了孩子發育遲緩的問題而努力,但這一次,醫生和我說孩子可能有病!我內心實在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去心理科掛號查詢,醫生告訴我:基本可以確診為自閉症!我內心覺得十分崩潰:為什麼人生如此順利的我,會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我不斷地自責:自己事業心太強,陪伴孩子太少。
那段時間,我的天都要塌了,甚至上下班路上開車都是哭一路,好幾次都差點遇到危險。
但痛定思痛,現實已經如此,我身為母親,應該想著如何解決!兩天後我調節好情緒,我清楚:如果康復的話會需要很多金錢和時間,開始考慮把房子變賣。同時我也一直在查詢國內確診自閉症的權威醫院,想帶孩子去北醫六院郭主任看病,但無奈由於太火爆一直掛不上。
專業評估讓我心慌
終於在1月23日,我和孩子爸爸帶孩子去找石主任檢查。剛進去時石主任觀察了一下,說孩子眼神冷漠,先做做發育評估看看情況。
評估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我一直以為孩子只是語言落後,沒想到孩子各項發育均比同月齡慢3-4個月,語言和精細慢5個月,孩子需要全面提升!
石主任認為孩子疑似自閉症,暫時不能確診,但存在發育遲緩的現象,掌握好方法一個月就能說話。但如果不幹預,兩歲半再來可能就確診自閉症了!
這時我內心已經慌了,畢竟康復幹預是我完全不了解的領域!我去找了好多機構,做了好多對比,但依然一籌莫展,最後,我找到了我的醫生朋友,他向我推薦了中美星星橋。
選擇中美星星橋收穫驚喜
萬幸,這第一次選擇沒有讓我走彎路。當時的我沒有方向,一聯繫機構老師就購買了初級語言課程和遊戲互動,聽說在中美星星橋家長也需要學習,我就用最快的速度將課程學完,並把重點記錄下來,分享給孩子爸爸。
第一次嘗試幹預機構,我並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只是希望在孩子還沒有出現問題之前自己多做一些、多嘗試一些。但我萬萬沒想到:運用了語言教學的方法,幾天後孩子就可以蹦字了!
這樣的進步顯然超出我的預期,和老師溝通後我知道她的語言爆發期來了,這時我的幹勁十足,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我立即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爭取讓孩子能三個月內能說出短語!
循序漸進,孩子進步顯著
孩子23-24個月時,我按照課程的方法互動,主要的目的是延遲等待,讓她知道想要東西不是指就有、而需要靠語言去表達。當然,一個快兩年沒說過話的孩子豈能配合你,她哭鬧的時間非常多。但我學習過理論後,就內心非常堅定,一直堅持到她能說出來才給。
這個月主要就是單字的學習過程,同時也進行稱呼的訓練。但孩子同時又出現新的問題:發音不準。例如:媽媽只能說a的音,m怎麼也發不出來。我諮詢了趙晶老師,她告訴我別管對錯,只要示範正確的就行。因為當時正放寒假,又是疫情時期,不能出門的我24小時不斷地對她輸入,最終康復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孩子願意開口說話,能夠意識到用語言去溝通而非動作。
24-25個月時,孩子能力獲得了全面提升。從認知、精細動作、大運動、個人社交、語言來進行幹預。教認知時是提升語言最快的階段,她會跟著你說,但需要不斷地重複,這個時候2-3個字突然就可以自己說了,看見什麼指完就說出名字。
而且在這個時期,我發現她漸漸喜歡上說話、不再排斥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仿說很多,我就一直在給孩子解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語境去使用,畢竟理解是語言的第一步。
同時我還安排了很多活動:拼圖、假想遊戲、剪紙、塗色、做一些邏輯思維能力題、搭積木、帶她去各種公園去玩.....孩子能夠出去進行這些活動,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每一天都信心滿滿。大家也能看出孩子自從會說話後變化很大,語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為孩子放棄事業無怨無悔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這期間都是我一個人24小時陪伴她,家裡的老人們覺得我對孩子要求太多,理念不同就會導致幹預效果不理想。我也建議家長如果有條件儘量選擇自己全天帶孩子,一方面自己帶可以放開手教孩子避免幹擾,另一方面儘管自己很累,但能看到孩子的進步也是開心的!
這時候即將開學,我想到孩子這段時間進步如此明顯,不願意半途而廢,就和校長說明了孩子的情況,並打算休息一學期在家陪伴孩子。
「即使放棄三年後的高級職稱和優秀班主任,孩子只要恢復正常,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對於我這樣一個事業心非常強的職場媽媽來說,這個決定是艱難、痛苦的,但想想,還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事情嗎?
複查結果正常,我鬆了口氣
25-26個月是語言上升期,孩子雖然可以說話了,但大部分都是機械一問一答,如何多些分享性語言和主動語言是現階段的任務,這時候我上了線上一對一的感統課和語言課,老師們設計的遊戲給了我很多啟發。
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的進步放緩就失望,這時我的孩子儘管語言變化不明顯,但在做其他活動時能明顯感受到變化,例如她做拼圖活動時,能耐心拼完9塊、12塊、20塊。做題時願意思考,專注力也提高很多。
其實不難看出全面幹預對孩子能力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剛滿26個月時孩子可以主動表達上廁所,3天內就再也沒有尿過褲子了。這時我已經知道她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段時間的努力也得到了了回報!
這時候我就想著複查的事情,經過診斷,孩子結果正常,且很多指標超過同月齡孩子!將近百天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的內心終於安定了下來!
最後給家長的話
在最後我想告訴發育遲緩的家長們:當你發現孩子有落後現象時,不要覺得大些就會好,尤其更不要相信「貴人語遲」這種說法!切記,很多發育遲緩是自閉症的前兆!
如果你發現早、幹預早,你的孩子就會及時趕上同齡孩子。雖然幹預階段很辛苦,但是孩子的一切正常是對你最好的回饋!
後期我還會繼續努力教孩子,再聰明的孩子也是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家長更是學習路上的指路人,希望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