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相矛盾,才是中年人的生活真相。
」
作者:洞見Autumn
來源:洞見(DJ00123987)
本文已獲授權
中年人,都有「兩幅面孔」(小梅).mp3
14:21來自中國搜索
主播 | 小梅
睡前照例翻朋友圈,看到一條意味深長的發言:
「以前總覺得兩幅面孔是虛偽,如今才懂得,中年就是場以寡敵眾的戰鬥。
前有高堂稚子,後有莽莽追兵,想把日子過下去,我們哪能離得了AB面呢?」
抬頭是理想,低頭是現實,一邊是責任,一邊是自我。
人到中年,我們都在撕扯中前行。
一路走來,每個人都逐漸生出了兩副面孔,一副留給自己,一副應對生活。
01
人到中年,一面是大人,一面是孩子。
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
朋友的母親去世後,作為獨生女的她,一個人強忍著悲傷忙前忙後,連續好幾天沒有合眼。
處理完喪事從老家返程後,她來不及回家休息,就趕著去接孩子放學。
路過一個公園時,她抬頭從車窗往外看,發現路邊的槐樹不知何時已經發芽了,迎春花也在陽光下開得正好。
想起來母親生前,每年的這個時候,最喜歡呼朋喚友出來踏春。
她不禁悲從中來,把車停在路邊,頭埋在方向盤上,放聲大哭。
哭了約摸十分鐘,一想到放學時間快到了,她抓緊擦乾眼淚,重新發動了車子。
接到孩子後,朋友的嘴角立刻擠出一個微笑,書包一接,表現得跟個沒事人一樣。
我不禁想起《請回答1988》裡,奶奶去世後,德善的那句獨白:
「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忙著大人的事。只是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大人們也會疼。」
劇中,得知奶奶走後,德善和家人一起來到鄉下弔唁。
德善原以為大家都會像自己一樣難過,然而她卻沒有從大人們眼裡看到一絲悲傷。
喪宴上,爸爸在跟人炫耀著自家的三個孩子,姑姑們忙著攀比各自的首飾。
德善頂著紅腫的眼睛,氣憤不已:「大人們怎麼能這麼鐵石心腸,沒有感情呢?」
第二天一早,遠在美國的大伯姍姍來遲,眾人的偽裝一瞬間瓦解。
兄妹幾人像孩子一樣抱頭痛哭:
「我們的媽媽,太可憐了怎麼辦?為什麼離開得那麼突然?」
「現在再也看不到我們的媽媽了,看不見媽媽了... ...」
家人面前歲月靜好,心中苦澀獨自承擔,是人到中年的默契。
就像那個連續加班30天,壓力大到無以復加,卻怕回家崩潰嚇到女兒,最後只好在地鐵站抱著工作人員痛哭的母親;
就像那個深夜癱坐在馬路邊上,一邊放聲大哭,一邊語無倫次地對消防官兵說「我沒有喝酒,就是生活太累了」的父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就像無數個外人面前談笑風生,深夜獨處時卻崩潰無聲的你我。
生活是一汪苦海,每個中年人泅渡其中,都逐漸活成了兩種模樣:
一面是大人:扛起肩頭的責任,吞下心中的委屈,拼命在家人面前表現得雲淡風輕。
一面是孩子:在深夜,在陌生人前,偶爾也會暫時放下年齡的重量,允許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
02
人到中年,一面是君子,一面是「小人」。
疫情趨緩的春末,我在家接到了老友郭子的電話。
見他在話筒那端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沒說出個什麼所以然來,我笑著調侃道:
「一個大男人,怎麼磨磨唧唧的,有話就快點直說。」
電話那邊,沒有傳來意料之中的笑聲,他深吸了一口氣,終於道明了來意:
家裡的小姑娘因為學區的問題,沒法念重點小學。
而市裡某實驗小學的校長,剛好是我念研究生時的同門師兄。
他此次前來找我,便是受媳婦和老人督促,想請我幫忙從中穿針引線。
從大學到現在,十多年的交情,他有事相求,我自然不能不幫。
但掛了電話,想起當年寢室夜談時,那個聊起父親曾託人把自己送進縣一中、班級獎學金評比不公的事,總是一臉鄙夷的少年來,我心裡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半個月後,坐在飯店包廂裡,一場飯吃下來,心底的這種不適感更是越發強烈。
曾經最不屑「為鬥米折腰」的少年,如今推門拉椅,端茶倒酒手到擒來,殷勤到可謂有些油膩。
平日裡一向寡言的男人,這晚卻滿臉堆笑,一次次舉起酒杯,張口就是「領導」,閉口便是「您」。
眼前的郭子,是我從未見過,卻無比熟悉的樣子。
是向現實妥協認慫,有些唯唯諾諾,甚至油膩的中年男人,也是隱忍溫和的,妻子的丈夫,女兒的父親。
飯局結束送走師兄後,我扶著醉醺醺的郭子在街頭等車,隱隱有些鼻酸。
就像作者老曹說的:
「還念著少年的蓬勃輕狂,卻進行著不得已的蠅營狗苟。擰巴的中年,擰巴著倔強,擰巴著堅強,擰巴著一路向前。」
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孤膽英雄,因為到了一定年紀,我們便不能再只為自己而活。
從不羈少年到「油膩大叔」,從純真少女到「鋼鐵主婦」,行至中年,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兩個靈魂:
一個心懷明月光,知世故而不世故,在浮躁的社會中依然兢兢業業,在涼薄的世界裡依然不吝善良。
一個手握六便士,為了心中所愛,有時也甘願放棄一些堅持,變得膽小慎微,唯唯諾諾。
03
人到中年,一面是懦夫,一面是勇士。
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
「你有這種朋友嗎?平常看起來膽小怕事,但關鍵時刻卻是最拼命靠譜的一個。」
評論區有個回答令人淚目:「有啊,我們的爸媽不就是這樣。」
後臺有位讀者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的爸爸常年堅持健身,每天早上總會出去跑上幾圈,風雨無阻。
近幾年歲數上來後,更是成了朋友圈裡的養生達人。
不僅平日裡要在保溫杯裡泡枸杞,家裡泡腳盆,按摩椅也是一應俱全。
有陣子頭疼得厲害,他憂心忡忡了好幾天。
直到看到體檢報告上的「正常」二字,才稍稍放下心來。
為此,爸爸那群老朋友們平常沒少調侃他「貪生怕死」。
在她高三那年,媽媽確診了乳腺癌,不久後奶奶也因為高血壓住進了醫院。
生活的擔子一下重了好幾倍,在朋友的建議下,爸爸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兼職跑起了滴滴。
中間還要騰出時間來,在病房裡來回穿梭著照顧兩個病人。
有天晚自習結束後,她誰也沒講,偷偷跑去醫院打算看看媽媽。
到了病房門口,看到那個忙前忙後的身影,她突然覺得父親變得前所未有的高大。
也是在那一刻,她才真正懂得:
爸爸的惜命,不過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他的這條命維繫的是全家的安定。
「結了婚,有了孩子,人到中年,父母老去,便自動加入了怕死集團。」
拾遺君一語,頗有感觸。
到了這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年齡,生活面前,我們是懦夫,也是勇士。
一邊無比惜命,一邊又極其不要命;一邊貪生怕死,一邊卻又披荊斬棘。
就像前陣子網友@符海瀾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偶然記錄下的一段畫面:
小區門口的馬路上,一位瘦弱的母親,推著嬰兒車,緩緩地向前走著。
右肩上一根粗粗的繩子,將她和身後老人的輪椅緊緊地系在一起。
視頻下方的留言區裡,有條留言頗為戳心:
「推著黎明,拉著黃昏,人到中年,是凡人,也是超人。」
上有雙親,下有稚子,人到中年,我們都修煉成了兩個「自己」:
一個懦弱不已:怕病,怕老,怕死,聚會上滴酒不沾,健身房裡揮汗如雨。
一個百毒不侵:前方幾多溝坎,一路迎難而上,拼了命也要活成家人的超級英雄。
▽
前陣子,在喇嘛哥的文章裡看到一段話,感觸頗深:
「突然明白,我們這個年齡的人,認慫是他,清高也是他;赴湯蹈火的是他,膽小怕事的也是他;流淚的英雄是他,街邊痛哭流涕的懦夫也是他。是太多的歲月痕跡包漿成現有的樣子,也是太多的現實雕刻了自己。」
中年人的世界,總是離不開「矛盾」二字。
一路走來,我們都曾在長夜痛哭,曾向生活認慫,也曾對無常心生畏懼。
但也正是這重重矛盾,讓我們認清了人到中年的真相,一步步活成了萬能的自己。
小時候看《西遊記》,總羨慕孫大聖有七十二變。
到了一定年紀,扛起了多重角色,才發現生活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了孫悟空。
縱使前方有九九八十一難,也能千變萬化,見招拆招。
現在,不妨為自己點個讚,給身旁的愛人一個擁抱。
明早起來,咱們繼續扎筏支槳,載著一家老小,擺渡生活這條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