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有兩副面孔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2020-09-13 育媽記

兩面派在我們很多人的字典裡當然是貶義詞,指人們當前一套背後一套,這樣的人顯然是不真誠不可信任的。

但是他們進入社會中就會呈現出兩種狀態,一種是在職場遊刃有餘,深得領導的器重,另一種則是被人們所唾棄,很難有好的發展。

其實孩子也會有兩副面孔,當然和兩面派有著本質的區別。

因為孩子都是純真的,他們的兩副面孔並不會帶有任何的功利心,只是一種由內而發自然而然的表現形式。不過如果孩子真的是「窩裡橫、外面慫」,到底好不好呢?

強強的媽媽每次說到這個兒子就一臉的無奈,在家裡強強簡直是個小霸王,想要什麼就必須立刻得到,否則就在地上撒潑耍賴。

誰說話他都不聽,只要有一點不順心,立刻就會表現出來,直到父母妥協為止。

但奇怪的是,一出門強強就像變了一個人,周圍的鄰居都說強強是個乖孩子,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樣調皮搗蛋,只是緊緊的跟在爸爸媽媽身邊,不亂跑也不發脾氣,完全就是一個天使降臨。

為什麼孩子會有兩副面孔?

1、對於安全感的需求

孩子都需要安全感,只有在家裡,在父母的身邊,不管是周圍的環境還是周圍的人,都讓孩子覺得非常的信任,所以他們才會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才敢對父母發脾氣。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不管發生什麼,在父母身邊自己都會最有安全感。

但是在外面卻不同,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讓他們的安全感頓時失去。

這樣的場合讓他們非常的不適應,所以會顯得很拘束,不敢亂說話也不敢亂跑,只有靜靜的呆在父母身邊才能找到他們熟悉的安全感,讓人看起來就會非常的聽話。

2、教育方式不同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很多,他們有時會通過一些小伎倆去觀察周圍人的反應。

比如在家裡,他們最初的哭鬧也許只是試探家人對他們的容忍度,如果一旦發現自己哭了之後要求就會被滿足,那麼他們就會樂此不疲,自然而然的會變得非常霸道。

但是在外面卻不同,外面的人不會像家裡人那樣包容孩子,所以在嘗試撒潑幾次無效之後,孩子就會變得比較乖。

但是這也許會讓孩子壓抑,所以導致他們有時回家後會變本加厲的發脾氣,只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3、尋找自我存在感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往往會忽視對孩子的關注,而孩子的本身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天生就對父母有一種強烈的親近感。

當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忽視之後,便會通過一些方式去表達出自己的不滿情緒,只是這些表達方式未必完全正確,所以有時會撒潑。

因為他們想要因此判斷父母到底愛不愛自己,是否關心自己,只有在得到父母及時的反饋之後,孩子才能夠確定自己在父母心裡的地位。

但是在外面他們並不需要這麼做,所以才會表現出來孩子在家裡和在外面呈現出兩種特性。

孩子兩副面孔的弊端

1、不願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在家裡已經習慣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由父母包辦。

那麼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會缺乏,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享受被父母寵愛的感覺,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服務為自己妥協。

所以在遇到任何問題時,他們都不會去想辦法主動解決,而是等著父母為他們搬開絆腳石。

這樣的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後很難獨立的面對生活,面對困難更是手足無措,想要逃避。

2、以自我為中心

在父母溺愛為中長大的孩子,由於家裡所有的人都會遷就他們,所以會導致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他們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忽視對方的感受,這自然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讓他們在社會中很難立足。

3、創造力減弱

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遠遠高於我們成人,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這種優勢會變得越來越不明顯。

所以在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對事物時刻保持好奇心,這會讓他們更願意去探索,否則孩子的能力只會被抑制。

如何讓孩子遠離兩幅面孔?

1、給予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對世界充滿信任,相信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時,他們的情緒自然是非常開心快樂的,所以孩子才會在家裡表現的那麼肆無忌憚任意妄為。

如果孩子在外面變得膽小,那麼很有可能是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不足。

當孩子覺得只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才是安全的,那麼這樣的安全感其實是片面的,只有讓孩子能夠很好的適應各種環境,才意味著他們真正的感到了安全。

2、引導孩子與人分享

孩子在家裡習慣了享受一個人獨吞所有,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有著很大的所有權,甚至認為只要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都能夠擁有。

這樣的孩子當然不太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這樣他們其實會收穫的更多,讓他們更加的開心。

3、及時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父母了解孩子最有效的手段,只有父母願意花時間和孩子平等的溝通,才能夠了解孩子真正的在想什麼。

這時父母應該對孩子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對孩子的想法作出及時的反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這樣才能讓孩子更願意表達,讓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

4、教會孩子表達情緒

孩子有的時候呈現出兩幅面孔,其實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儘量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儘量控制情緒,也許這些並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真的能夠做到,無疑會讓他們

相關焦點

  • 父母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這2個特點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如今,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家裡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但是出門在外,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出口,而且對外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讓父母很是頭疼。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當他們在家時,他們被稱為小霸王,任何事情都要說了算,別人違背他的意願就鬧脾氣,但是一旦出門,他們會立即變成小白兔,根本不會表現自己。在別人提出想法和意見時,他們只會默默地同意,只會迎合從而自己變得沒有自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個頭不大,脾氣倒不小,說到「窩裡橫」這可能是每個小孩子的通病,也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我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在家是一個「小霸王」,說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發脾氣,甚至會罵髒話,甚至動手打人。
  • 「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
    導讀:「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相信父母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吧?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和自己爸爸的教誨脫不了干係!>1、爸爸媽媽的溺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格外照顧,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味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孩子之所以會在家裡橫就是這個原因。
  • 那些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跟父母教育有關,家長犯了4個錯誤
    在生活中,父母都比較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希望孩子可以很好地與人相處。我們觀察到一些孩子,在父母、熟人面前「窩裡橫」,到了陌生的環境變成「外面慫」。面對孩子的性格的變化,很多家長找不到根源所在,其實很多問題都與父母、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34;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糾正還來得及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總是會讓父母非常的頭痛。比如有些孩子,他們在家裡不講理,喜歡和父母對著幹,但到了外面變得很膽小,跟家裡完全不同,一直被其他孩子欺負,典型的&34;。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窩裡橫、外面慫,搞定「雙面人」孩子,你要這樣做
    社交經驗、能力不足孩子在新環境表現出奇地慫,也跟他缺少社交經驗有關。孩子會發現,在家裡跟父母相處的方式,在外面的世界根本行不通。因為,沒有人會像爸媽一樣無條件地接受他,更別提給予和寬容了。學會這幾招,搞定「窩裡橫、外面慫」已經了解了孩子「在家小魔王,出門小綿羊」的原因,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找「藥引子」。
  • 李玫瑾: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一個人養成的性格,未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不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最後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這2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窩裡橫,外面慫」,責任多半在爸爸身上
    聽了這兩夫妻的吵嘴,筆者在覺得好笑的同時,更是對一些家長的家庭教育方法感到悲哀。孩子之所以會外面慫,窩裡橫,其實更多的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說得具體一點,孩子的這一屬性,多半都是父親傳給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很容易窩裡橫。但是到了外界,很少有人會再慣著他,這會讓他有很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在外界他是得不到寬慰的,只能回到家裡欺負家長,以此來尋求心靈上打補償。如此一來,孩子就會養成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
  • 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
    導讀: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特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何很多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負主要責任
    「窩裡橫,外面慫」來評價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顧名思義,在家裡或是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橫,而到了外面,或遇到陌生人就變得非常慫,別說發脾氣了,可能連話都不敢說。如果爸爸總是溺愛孩子,就會養成孩子窩裡橫的性格,而外面慫就不難理解了,畢竟外人可不像父母那樣,即使是對於孩子也不會特別容忍。肯定不會慣著孩子的壞脾氣,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能明白在外邊要收斂一點,最終養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個錯誤
    01今天收到一封家長的私信,這位媽媽說「我家寧寧就是個窩裡橫,天天在家像個小霸王似的,說一不二,霸氣十足,結果在外面慫的很,昨天帶他在外面玩,有個小朋友搶他的玩具,他一句話不敢說,就知道哭,真是氣死我了。」其實類似這樣的私信,我收到了好幾封,都是在控訴孩子是個窩裡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在夥伴面前不爭不搶。但是回到家卻完全變了個人。
  • 如果你家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我要先恭喜你
    其實,像朋友家兒子這種情況不算少,很多孩子都是屬於「窩裡橫、外面慫」的類型,不少家長也為此傷腦筋,想各種辦法改善。不過,我倒覺得這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我要恭喜有這類孩子的家庭。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以往觀察過一些孩子,那些在父母、熟人面前「窩裡橫」,到了外面陌生環境又「慫」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換句話說,就是「有眼力價」,能夠自己評估不同狀態下的不同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
  • 孩子「外面慫,窩裡橫」,多半是有這3種爸爸,希望不是你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家稱王稱霸,在外乖巧如兔,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總喜歡「窩裡橫,外面慫」。可是偶爾在小區看見小月帶著女兒出門時,看著躲著小月背後滿臉羞澀害怕的小姑娘時,讓我對孩子喜歡「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認識。其實這種行為在家長看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很大。
  • 「窩裡橫,窩外慫」的孩子,多半都有這樣的父母,現在還來得及改
    孩子在出生以後,他們的行為形成都是來自於對外界的模仿。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接觸最多的人,因此也成為了孩子的模仿對象。''窩裡橫,外面慫''的父母類型1、對孩子不管不顧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改還來得及
    導讀:「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改還來得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改還來得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是爸爸帶出來的,不改正早晚碰壁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爸爸指責媽媽教育失職朋友家的兒子三歲多了,簡直就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典型代表。在家像個小霸王,兇巴巴的,想要啥家裡都要滿足,不然就各種威脅,撒潑打滾。但是去外面,就像換了一副面孔,慫的像包子,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推他,吭也不敢吭,別說還手了,只會讓別人欺負,然後就哭哭啼啼躲在爸媽身後。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現在不改早晚吃虧
    導讀: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現在不改早晚吃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有個這樣的爸爸,現在不改早晚吃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