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的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我要先恭喜你

2020-08-10 伊頓家長大學


前兩天到一個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今年五歲多了,看起來性格比較內向,但很有禮貌,主動問好後還端了一杯水過來。

我跟朋友誇他,你這兒子真懂事啊,小小年紀這麼懂禮貌。

朋友嘆了口氣,嗐,這是跟你不熟,在幼兒園老師也說他乖,乖個屁啊!在家裡動不動就拉這個臉耍性子,前兩天剛跟他生過氣!

其實,像朋友家兒子這種情況不算少,很多孩子都是屬於「窩裡橫、外面慫」的類型,不少家長也為此傷腦筋,想各種辦法改善。

不過,我倒覺得這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我要恭喜有這類孩子的家庭。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我以往觀察過一些孩子,那些在父母、熟人面前「窩裡橫」,到了外面陌生環境又「慫」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換句話說,就是「有眼力價」,能夠自己評估不同狀態下的不同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

其實,孩子在家庭內外表現出的「雙重性格」不能說是一種缺陷,而是低等動物到人類都會有的一種本能:趨利避害。



孩子面對父母時,發脾氣、鬧小性子,其實是因為他們知道「家庭環境」意味著「安全」,越是有安全感的環境,人越放得開。

反之,在陌生的環境、或面對陌生人時,孩子的安全感沒有那麼高,所以言語行為上會謹慎,來保護自己。

雖然孩子「窩裡橫」的行為並不對,需要我們去引導,但是這種本能是正常的,假設孩子的趨利避害意識很弱,就有可能在外面惹禍或者出危險,反而更棘手。

從這個角度來說,先要恭喜一下各位家長。



窩裡橫的家庭,通常缺乏規則感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視頻:

一對母子在商場裡閒逛,男孩看上了一個玩具,要媽媽給買。

媽媽不給買,男孩就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各種撒潑打滾。


媽媽沒有理會,往前走了幾步,小男孩還是躺在地上哇哇大哭。

結果,媽媽就掉頭回來,小男孩竊喜了一下,想媽媽大概是被自己「磨」動了。


沒想到的是,媽媽沒有安慰兒子說「給你買」之類的話,而是把男孩扔在地上的書包踢到了他身邊,說:

「我要走了,給你10秒鐘時間自己站起來,或者你自己回家,下次我就不帶你出來了。」

說完,當媽的就站到一邊「假裝看風景」。

小男孩也停止了「假哭」,自己摸了摸臉爬起來,抓著書包朝媽媽跑了過去。



當時看完這個視頻,覺得這個媽媽很像傳統意義上的「虎媽」,但是她並沒有疾言厲色,也沒有打罵孩子,但是給人的感覺像軍隊裡的教官,沒有拖泥帶水的話,而是簡練的指令,就把孩子治的服服帖帖。

相信這個男孩下次也不會用同樣的方式去「鬧」,因為他已經明白這招不好使了。

反觀那些「窩裡橫」的孩子,大多數的情況是知道撒潑打滾有用,所以屢試不爽。

而那些爸爸媽媽,在孩子哭鬧後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好了好了,給你買還不行嗎,別哭了。」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哭鬧很煩,往往用這種及時滿足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哭鬧,非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還讓孩子形成了需求和哭鬧捆綁在一起的行為意識。

換言之,這樣的家庭往往都存在規則感模糊不清、寵溺無度的情況。


老人帶孩子,溺愛偏多


孩子出現「窩裡橫,外面慫」的表現,很大程度上還和誰平時撫養孩子時間最多有關係。

現在很多家庭是拜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照看孩子,雖然替年輕的父母們分擔了壓力,但在教養方面是存在一些短板的。

中國老年人的傳統觀念比較重,在教育問題上掌握的知識和對孩子的要求也遠低於年輕父母,這就意味著老人帶孩子,往往會缺少基本的規則教育,甚至說沒有規則。



之前朋友把孩子給奶奶帶過一段時間,養成了吃飯必須刷抖音快手的習慣,看到喜歡的,高興吃兩口,看的不喜歡,就不吃,必須刷出讓自己高興的視頻才能好好吃飯。

這種習慣,在朋友把孩子接回家後幾個月扳了回來。

所以說,為了減少育兒理念偏差造成的家庭矛盾,還是建議爸爸媽媽們儘量自己帶孩子。


不要把內向當成「慫」


現在有很多育兒文章,教我們如何讓孩子變得開朗、外向,還給了一些所謂的「方法論」。這其實很奇怪。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正如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好動愛說話,有的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呆著,都沒有錯。為什麼要用人為幹預的方法,去逼迫一個內向的孩子做TA不願意做的事呢?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把內向當成一種負面評價,認為內向的孩子以後不好和人相處,這完全是對性格的誤讀。



孩子在外面慫,本身不是壞事,正如上文中所說的,這類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其實很強,他們的「慫」其實是對未知風險的一種保護色。

比方說,當孩子結識新的小朋友,一開始不敢說話、或者互動很少,這叫不叫慫?

不一定,家長可以繼續觀察。

孩子們一般會慢慢熟悉起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家長不能通過一開始的表現就判斷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礙或其他行為問題。



「慫」背後的深層原因


孩子的哪些「慫」才是真正需要我們父母去關注的?

一般常見的行為有:

  1. 離不開父母,父母不在就容易哭泣、表現出焦慮;
  2. 不願意和家人以外的人溝通交流;
  3. 被人欺負了,不知道怎麼辦,只會哭;

造成上面這種結果,通常有兩種原因:

原因一,父母或家庭成員給予的保護和關注度過高,導致孩子習慣了被家人捧在手心裡的感覺。當家人不在時,自己就會缺乏安全感,用「慫」的行為去掩飾自己的不安。



原因二,父母喜歡大包大攬,讓孩子本該自己嘗試、體驗的機會被剝奪。這就導致孩子在接觸外界時出現了行為上的斷層,無法很好的融入進外部環境,體現出一種「慫」。



如此看來,孩子的「慫」不怪孩子自己,都是父母給作出來的(笑哭)


道理千篇一律,理解才是第一

我們總在說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反觀我們成年人自己,往往也扮演著「窩裡橫」的角色,只不過自己常常意識不到而已。

所以,這裡並不想跟大家嘮叨太多的方法論,孩子沒有規則感、被溺愛太重的解決方法,絕大多數人都明白,但只有先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找到原因,最後用最適當的方法去引導孩子。

比起講大道理,我更希望家長們能停下腳步、放下手機,多去觀察孩子、傾聽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我們才能更好的養育孩子。


相關焦點

  • 你家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恭喜你,這是好事
    導讀:你家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恭喜你,這是好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家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恭喜你,這是好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窩裡橫、外面慫,搞定「雙面人」孩子,你要這樣做
    我寬慰她說:孩子平時很乖巧的,對人也很有禮貌。可能是因為剛上小學,壓力有點大,先了解下情況再想辦法解決。結果朋友一下子被戳到痛點,激動地說:她家娃是「慣犯」,從小就「窩裡橫」,在家稱王稱霸,誰也不放在眼裡。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個錯誤
    01今天收到一封家長的私信,這位媽媽說「我家寧寧就是個窩裡橫,天天在家像個小霸王似的,說一不二,霸氣十足,結果在外面慫的很,昨天帶他在外面玩,有個小朋友搶他的玩具,他一句話不敢說,就知道哭,真是氣死我了。」其實類似這樣的私信,我收到了好幾封,都是在控訴孩子是個窩裡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在夥伴面前不爭不搶。但是回到家卻完全變了個人。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會有「窩裡橫,外面慫」的表現呢?曾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多半和自己爸爸的教誨脫不了干係!如果爸爸從小就是「窩裡橫,外面慫」,孩子很可能就會跟爸爸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窩裡橫外面慫,所以說爸爸的影響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 那些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跟父母教育有關,家長犯了4個錯誤
    在生活中,父母都比較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希望孩子可以很好地與人相處。我們觀察到一些孩子,在父母、熟人面前「窩裡橫」,到了陌生的環境變成「外面慫」。面對孩子的性格的變化,很多家長找不到根源所在,其實很多問題都與父母、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 孩子「外面慫,窩裡橫」,多半是有這3種爸爸,希望不是你
    可是偶爾在小區看見小月帶著女兒出門時,看著躲著小月背後滿臉羞澀害怕的小姑娘時,讓我對孩子喜歡「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認識。其實這種行為在家長看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很大。
  • 你的孩子也是窩裡橫,外邊慫嗎?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只在家裡生氣,發脾氣,一但外面就慫了, 變得很乖呢?這是為什麼?孩子只會「窩裡橫」,為什麼在家裡跟在外邊的差異這麼大呢? 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自己是不是也是「窩裡橫」,是不是也是家裡兇,外面慫我自己檢討,我自己就是「窩裡橫」的,同事朋友甚至下屬對我的評價都是好說話,沒脾氣,有時候也嘗試兇一點,還復盤過懟人攻略,準備找機會懟回去,結果見到了就是秒慫。再就是平時太過於縱容孩子、寵愛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一律滿足、妥協!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是爸爸帶出來的,不改正早晚碰壁
    孩子沒有教育好,那是身為父親的責任。但是到了如今這個現代社會,很多人卻理所當然的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媽媽身上,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那都是媽媽沒有教育好,沒有管教好,簡直太冤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爸爸指責媽媽教育失職朋友家的兒子三歲多了,簡直就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典型代表。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原因多半出在家長身上,很多人還不自知
    :很多家長總是會抱怨,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總是覺得會出現這種情況,全都是因為孩子的錯。但其實家長也是要佔一部分責任的,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孩子確實要負責任,但是家長也逃不掉。因為孩子在一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全靠父母來教。如果父母平時沒有做好教育的話,那孩子身上會出現問題也是很正常的。
  • 2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窩裡橫、外面慫」,責任多在爸爸身上
    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講的是一位母親咬牙切齒說她要和丈夫離婚,因為這位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出於好奇,這名男子的母親給她發了一條私人信息,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母親說她最近發現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然而,當她與老師對質時,孩子拒絕承認。回家之後,孩子還在生父母的氣,全然沒有在學校時的慫樣。這種「窩裡橫、外面慫」的行為,可以說跟她老公一模一樣。
  • 這2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窩裡橫,外面慫」,責任多半在爸爸身上
    孩子之所以會外面慫,窩裡橫,其實更多的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說得具體一點,孩子的這一屬性,多半都是父親傳給孩子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很容易窩裡橫。但是到了外界,很少有人會再慣著他,這會讓他有很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在外界他是得不到寬慰的,只能回到家裡欺負家長,以此來尋求心靈上打補償。如此一來,孩子就會養成外面慫,窩裡橫的性格。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
    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孩子。當他們在家時,他們被稱為小霸王,任何事情都要說了算,別人違背他的意願就鬧脾氣,但是一旦出門,他們會立即變成小白兔,根本不會表現自己。在別人提出想法和意見時,他們只會默默地同意,只會迎合從而自己變得沒有自我。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窩裡橫,外面慫」。
  • 李玫瑾: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一個人養成的性格,未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不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最後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那是因為家長犯了這三個錯誤,你有嗎?
    前幾天我收到了一位媽媽的私信,這位媽媽說她實在沒有辦法,所以才決定向我求助。她說她家的孩子在外人看來真的是太乖了,從沒見過如此乖巧的小孩,但是回到家孩子的性格就360度大轉變,在家裡完全沒有在外面的乖巧,經常欺負爸爸媽媽像個小霸王似的,可是在外面就完全不同,在大人面前官腔十足,在其他的小朋友面前特別的內向,一句話都不敢說。
  • 為何很多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負主要責任
    「窩裡橫,外面慫」顧名思義,在家裡或是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橫,而到了外面,或遇到陌生人就變得非常慫,別說發脾氣了,可能連話都不敢說。如果爸爸總是溺愛孩子,就會養成孩子窩裡橫的性格,而外面慫就不難理解了,畢竟外人可不像父母那樣,即使是對於孩子也不會特別容忍。肯定不會慣著孩子的壞脾氣,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能明白在外邊要收斂一點,最終養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多半原因出在爸爸身上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多半原因出在爸爸身上現在在大部分孩子的身上都有一種特別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家裡面是「一方霸主」,到外面卻變了樣子,甚至總是躲在大人的身後尋求庇佑。對此行為,大部分家長都會歲孩子說:「你就是典型的窩裡橫,真到了關鍵時候不頂用。」
  • 知愈心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真的讓很多家長頭疼:在家就氣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門擔心他的膽小畏縮,這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大一點呢?前不久,接到粉絲劉女士的留言,說自己孩子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01小知你好:我是一位3年級男孩的媽媽。
  • 孩子的性格有"窩裡橫"、"外面慫"的特點,家長要反思兩個原因
    誰知道孩子去了遊樂園之後就突然變得怯生生的,一點都不像在家裡那樣生龍活虎。我讓孩子去買一下冰淇淋,誰知道孩子推三阻四的就是不願意去,我才發現孩子在外面就是一個小慫包。因為孩子心裡都知道,在家裡父母會包容自己,反正怎麼鬧最後父母都會原諒自己,可是到了外面就不一樣了。把孩子養成這樣是父母的錯,父母要反思自己,尤其是這兩點。
  • 「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
    導讀:「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窩裡橫,外面慫」,孩子「窩裡橫」的真相,和家長有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