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孩子在出生以後,他們的行為形成都是來自於對外界的模仿。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接觸最多的人,因此也成為了孩子的模仿對象。
小林的爸爸每天在工作回家之後,都喜歡躺在沙發上,把雙腳架在茶几上看電視和玩手機;而小林媽媽是一位脾氣比較暴躁的人,每當看到小林爸爸的這幅情形,都會生氣地數落小林爸爸。
久而久之,當小林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小林每天回家後也會像爸爸一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面對媽媽的教育時,不僅不接受媽媽的意見,還喜歡和她頂嘴,變得暴躁,但是去到外面又很慫,只敢在家裡為非作歹,把小林媽媽氣得夠嗆,但自己也拿他沒有辦法。
小林回家後喜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壞習慣;小林的性格和脾氣也變得和媽媽差不多,這些其實都是小林在爸爸媽媽長時間影響之下,慢慢模仿他們行為的結果。
易把孩子養成''窩裡橫,外面慫''的父母類型
1、對孩子不管不顧
一些父母由於忙於工作而騰不出時間來教育、陪伴自己的孩子,放任孩子自己成長,不管不顧。在這種家庭之下,由於孩子長年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和愛,內心會開始出現扭曲,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性格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他們在家裡時也往往會出現蠻橫的現象,不準家人對他進行說教;但真正到了外面,這種蠻橫卻變成了膽小。
2、寵溺孩子
一些家庭由於家裡的孩子是獨生子女,父母會對孩子格外的寵愛,不讓孩子受一點苦、一點累;有的家長則對孩子百依百順,對於他們的任何要求都滿足。
在父母的寵溺之下,孩子不僅缺乏了基本的自理能力,還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往往很會使喚自己的父母幹活;而一旦到了外面,由於沒有人撐腰和寵愛,他們會變得膽小,成為一個''窩裡橫,窩外慫''的人。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樹立正確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正確教育孩子,需要家長在生活中能夠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學習,成為一個正義、樂觀的人。
2、多陪伴孩子
孩子是在父母給予的愛和關心之下才能夠健康長大的。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們也就很難感受到父母親的愛,他們的心理健康會因此受到影響,形成不良的性格和心理;同時,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此變得生疏、陌生。
3、適當管教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適當給孩子立下一些規矩,有利於規範孩子的行為舉止,成為一個言行正確的人;除此之外,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也要及時管教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能放任孩子,這樣只會讓他們一錯再錯,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