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媒教育(ID:cdhongmei) 致力於常德教育文化宣傳策劃,拓寬教育信息發布渠道,展示全市教育建設成果,進一步營造教育事業的良好輿論氛圍。並推介各校辦學特色與重點專業,積極報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成績。同時為涉及教育文化的企業提供全方位廣告宣傳策劃服務。
6月23日,是父親的祭日,我永遠不會忘記。十二年前,父親不聲不響地走到了人生盡頭,兒不孝,沒有送終。每年這天,我都要在家翻箱倒櫃,查找我是從哪裡來又會到哪裡去的開門鑰匙,查找家族的傳承密碼,查找祖人立德樹人的辛酸印記。「換了新衣後,對舊衣要妥善保管,以免丟失」「好大的魚兒牽好大的浪,不要好高空喜逛」……母親常常這樣告誡兒子,所以我也養成了家裡的東西不隨便丟棄的習慣,不忘祖恩,不忘初心。
我是家裡的「獨種寶」(雖然四兄妹,男孩只我一個),因而從小受到父母家人的溺愛,但我永遠記住母親常對我嘮叨的一句名言:「嬌兒不孝,嬌狗爬上灶」,所以,我一直奮鬥著,好在奮鬥沒有終點。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十二年了,我想念父親。
十二年前的六月十七日,年邁多病的父親拄著拐杖,在我叔叔的陪伴下來到百裡之外的縣城看兒孫,那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到縣城來,因我正在修房子,新房還沒有完全裝修好,沒有時間照顧父親。父親執意要來,母親不同意也攔不住也不陪他,來的突然,走的也匆忙,我後悔沒有好好招待他,只是在一個小館子裡簡單地炒了幾個菜,等我回來時他早已吃完,看見我還沒有吃又陪我吃了一點青菜,喝了點湯。我這才知道先前我叔叔沒有點父親最愛吃的青菜和湯。當時父親看我的表情很特別,飯後他提出要在新房子看一看,並堅持要住一宿,就在一樓的收拾間也行。我叔叔不同意,我也沒有強留,剛好這時候他孫女高考結束,正和幾個同學在家打牌,也沒有照顧好爺爺冷落了他老人家。父親帶著委屈和遺憾上了回老家的車,等我趕來送他,車已經開走了。這是我和父親吃的最後一頓飯,也是見的最後一面。六天後,也就是六月二十三日,父親就去了他不想去的地方,留下了對兒女的眷戀,對生活的不舍。現在父親一定還在想念我們,還在關照我們,讓兒孫有福。
父親有文化,讀完了舊社會的初中,那時候讀完初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聽我叔叔說,父親讀書是舉全家之力,我大爺爺、爺爺、大叔叔他們三人每學期都要挑著四十擔谷送父親到百裡之外的縣城(九澧聯中,現澧縣一中前身)交學費。解放後,父親沒有繼續學業,他的同學後來大都當上國家幹部,他在鄉農會工作。父親忠厚老實,安排他當會計,管糧管錢。後來又當過公社秘書,區食品站長,民政助理,農機站長,水庫漁廠廠長,大隊會計,書記,全部都不拿工資,拿工分。
父親因年紀大,組織不要他了,沒有退休費,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還是赤身歸田。
下崗後的父親才明白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是有文化的農民。
他當農民的日子最舒心。他腦子聰明,會精打細算,在家鄉第一個開代銷店,既方便百姓又可以賺到差價,一舉兩得,心裡踏實。方圓十裡都說他好,鄉裡鄉親能幫就幫。
父親一生最成功也是最輝煌的事就是辦廠,他看準市場,利用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採本地青石巖為原料,加工成石碑。他也是方圓幾十裡開辦碑廠第一人,孫女寫了一篇作文《七十歲的爺爺辦碑廠》,讚美爺爺的吃苦精神。後來碑廠如雨後春筍,依然動搖不了父親碑廠的老大地位。
父親一生本分老實,從嚴教育兒女,公家的東西是沾不得的,為人不做虧心事。因此父親常常被有心人利用,踩著他的肩膀往上爬,讓別人得勢又得利。那時候縣城招工,正好我姐姐符合條件,他怕討話講,還是要別人家的子女去了。父親常年在外幹革命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就強行要大女兒輟學在家,幫助母親料理家務,保全我們其他三個兒女完成學業,這一錯誤決定至今是我們全家的痛。
父親很節約,捨不得花錢,每回家一次就賒一點便宜的豬腦殼肉供全家人打牙祭。因此那時候我們就盼父親回家,我們想肉吃的時候,母親就說父親快回來了,快有了。父親捨不得買新衣服穿,在我心中一身舊中山裝、四個袋子鼓鼓的好像裝滿全部家當的高大形象永遠揮之不去。
父親沒有過上好日子,沒有看見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沒有看見農村老人拿養老金,農民住院也報銷。沒有坐上自己家的小汽車,更沒有去過天安門,沒有看到長城、故宮、草原、大海,最遠的只到過省城。沒有享受到共產黨的好政策,如果父親還健在,他應該是有退休金的,他是老黨員,老基層幹部。
今天是父親祭日,母親也和父親團聚快六年了,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祭拜父親母親了。
2018年6月23日
這皮箱是清朝的,是父親留下來的部分家當,也是全部的精神財富,裡面裝的都是地契收據收條等等。還有曾祖父祖父段明乾段孝儒段孝梅的部分條據。
這是國民黨九十四軍打的收條(今收到:雙泉鄉八保一甲送來大豆肆鬥,小豆柒鬥半,共收幣拾陸元弐角,小麥肆鬥捌升,騾馬隊? 九十四軍條 四月十八日)
四十年前的父子書信:
父親:
兒,你的來信已收到,知道你到校後都比較順利使我放心。真湊巧,我於15號,接到你二姐的信,16號,又接到你的信,真是:書信連連傳佳音,深感高興而自豪。但我們不能自已滿足,應在有利形勢下,鼓足幹勁,乘勝前進,去爭取更大的勝利。你在學校,我看主要應抓住學習這個主題,才能達到學校所提出的條件,如有驕傲自滿情緒的話,也會有取得肄業證的可能,你可千萬要注意這一點,爭做一名優秀的學生才行。關於做棉衣一事,我已給你安排好啦,買了一件藍色線綈棉衣布,和軍色的確良照衣料,你需要做什麼樣式?請來信說明,原來借的芳平叔的兩元錢,我已於7月初,他回來後我親自還給了他,不用你擔心啦,家裡的事當然是多的,你也知道做媽媽的勞累,真是辛苦了,今後除家務事外,對其他事也要慢慢的幹少一些,就會要好些的,只有你們在外安心學習,鍛鍊成一定的本領,好好為四化貢獻力量,大人就最高興。
現在,大人也會要保證你們簡樸的需要的,這也不一定,要從勞動中得來才行,我們現在都還做得起。家庭情況,也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你們也要努力才行。
餘下的話下次再說,希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父
1978年9月18日
兒子的信:
爸爸,您好!
我帶來的糧票確實沒有了,又不好意思借,所以,我每天加歺就很困難,我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很吃得飯,早歺加二個饅頭,中歺加二兩,晚歺加三兩才夠。這樣一算,一斤飯票是兩角錢,一個月起碼要加十五斤,要三塊錢,有時還要加點菜,一個月的三元錢(國家補助)遠遠不夠用,我現在買歺票都是借的人家的錢,再來,學校生活開得不太好,學生造了一次反,到處貼滿了大字報,都要求改善生活,確實現在菜裡面一點油都沒有,根本談不上打芽雞。生活都是一樣,同學吃得我也吃得,但是沒有錢糧就不好辦了。只想把肚子填飽,再安心學習,我現在正等著,很餓!
兒
1978/12/10晚
責任編輯:李湘蓮
識別二維碼 免費關注紅媒教育資訊
聯繫我們:
1,本公眾號,致力於教育文化有關的內容。在這裡,你可寫愛寫的字,說愛說的話,薦愛讀的文,好東西要記得大家分享喲!歡迎您踴躍投稿,歡迎您推薦好文。郵箱1060360404@qq.com
2,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速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