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臺灣島內的「反紅媒」事件持續延燒。海峽之聲發表景豔署名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文章摘錄如下:
繼島內某些「臺獨」分子組織遊行,揚言要把「親中媒體」趕出臺灣的口號之後,蔡英文借題發揮,表示要從「立法」「行政」雙管齊下,從臺灣社會把所謂的「錯假訊息」移除。
民進黨「立委」即刻提出要「修法」,避免境外勢力幹預媒體,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態支持。
一時間,「反紅媒」三個字在臺灣島內話題不斷。蔡英文、民進黨當局以一系列的實際行動展現著他們「反紅媒」的「意志」和「決心」。
但是,「紅媒」果真存在嗎?蔡當局果真希望借「反紅媒」來維護臺灣的民主自由嗎?
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按照「臺獨」分子及民進黨所列「紅媒」指標,只不過是對民進黨當局的執政多有微詞而已。
即使是所謂「親中」,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難道「親」不是一個好詞嗎,不要親大陸友大陸,而要仇大陸恨大陸?「臺獨」分子街邊吼吼激進得很,民進黨當局怎麼也這麼按捺不住?敢情整天掛在嘴邊的所謂「善意」都是假的啊。
不過,這裡又有一個問題,就是反「親大陸」的媒體或者反媒體親大陸,為什麼還要冠以「紅色」二字呢?翻開民進黨的歷史一查,總算是找到了答案。
原來,相比於民進黨和「臺獨」對「綠」的一往情深,「紅」在臺灣島內早已被汙名化了,「紅帽子」「紅油漆」「紅叉叉」,「抹紅」的效果和「抹黑」已經差不了多少了。
民進黨當局連「藍」都要用什麼「轉型正義」「不當黨產」除之而後快,更何況「紅」呢?
看蔡英文當局又是感謝活動發起人,又是制定配套措施,又不能不懷疑,她其實內心是很期待「紅媒」、很需要「紅媒」的。不然,堂堂一個臺灣最高領導人何至於如此見獵心喜?都說當家不鬧事。
不過,看了接連幾天從臺灣傳來的各路消息,忽然間思路就清楚了。
緊跟著蔡英文的表態,民進黨「立法委員」開始計劃推動「外國人代理人登記法」,NCC不僅表態支持,還表示將持續要求廣電媒體落實「專業」與「自律」機制(在臺灣這個原本多元的輿論生態中,這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心領神會),而那許多家長期以來一直顯示蔡英文民調落後的媒體,突然在一夕之間全部轉向——蔡英文終於在各項民調中領先了!
是啊,誰敢說不是呢?
社團黨派不聽話可以解散;軍公教人員敢不聽話可以取消退休俸;媒體要不聽話就要被罰款,再不然就要被冠以散布假錯新聞被「移除」!當此情境之下,臺灣民眾確信自己還能有所謂民主自由的言論空間?真是一塊極好吃的豆腐!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民進黨真可以說是深諳其道。
這時候,我也忽然意識到了,蔡英文哪裡是反「紅媒」,她分明是想「紅媒」、要「紅媒」。在詞典當中,所謂「紅媒」只有一個意思,就是「為未婚女子做媒」。剛剛在民進黨內初選過關的她,正需要一個「紅媒」——以反新聞界的「紅媒」來充當她邁向2020年大位的「紅媒」!
那回歸了「紅媒」本意的「紅媒」,才是真正的心之所謀、劍鋒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