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什麼不能忽視孩子的需求,這是我聽過較好的答案

2020-11-19 展翅翱翔909

想毀掉一個孩子的求知慾,就在他還小的時候,忽視他的需求、無視他的問題,把他推給手機,讓他玩遊戲。這樣會毀掉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家長千萬別這麼做了!


轉轉6歲時,轉轉媽媽特別驕傲的和小區媽媽們傳授孩子懂事的育兒經,「我家兒子從來不多事兒,只要一個手機就能自己呆半天。」其他媽媽紛紛羨慕孩子乖巧懂事。



2個月過後,在小區遇到躲在媽媽身後,帶著眼鏡玩手機的轉轉,轉轉媽媽一臉無奈道,「孩子只愛玩手機,什麼都提不起勁兒,都不知道學習,急死了…」

心理學家表示:當一個孩子對某樣東西成癮,根本原因是內心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在轉轉需要陪伴的時候,被媽媽推給了手機。以手機為伴,也只有手機能無條件陪伴他,而且玩手機,媽媽還會表揚他「懂事」。可以預見,他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正是更可悲的地方,當父母的竟渾然不知: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忽視,其實才是給孩子最痛的傷害!


一、「爸爸媽媽忙,你應該懂事」,別再低估這句話的殺傷力。

父母認為孩子不懂,隨便敷衍,孩子有時內心轉不過彎來,過多的敷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在意他,自責越來越深,就如同一口越挖越深的井,一旦受到什麼刺激可能跌進去,再也爬不出來了。

要知道,孩子有些委屈是無聲的。說了,沒有被聽到,以後也不會說了。久而久之父母敷衍的態度,讓孩子習慣被別人視而不見,覺得自己不配,成為一個低需求的孩子。

《三十而已》裡有段鍾曉芹談及自己的人生,「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按部就班一步不敢錯,一點意思都沒有。」他老公陳嶼卻對脾氣好、性格好鍾曉芹表示,決定和她結婚是圖她省心。

最好控制的恰恰就是「懂事」的人。

落寞使孩子的世界只剩灰白,父母有意無意的「忽視」,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往往會貫穿歲月,不被看見的生命將無聲凋零。

父母們不要再說:爸媽忙,你應該懂事點!因為每說一次,就是在孩子的心上烙下一道傷疤,且難以癒合;讓本來應該分享喜悅,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的內心,變得波瀾不驚,了無生趣。一旦孩子成為不給父母找麻煩「懂事」的低需求孩子,會習慣逃避現實,開始沉迷手機、遊戲。


二、所謂的手機陪伴,其實是一種謊言


專家認為,孩子沉迷網遊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家庭,因為絕大部分孩子接觸網路遊戲的第一場所都在家庭中。

在「成癮機制」面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分分鐘就被套牢,慢慢地離不開手機,一旦成了癮,就等於站在了放縱的危險邊緣。美國科學家做了一組實驗,在小白鼠大腦中裝入極小針狀電極,籠內放一塊踏板,碰到踏板,小白鼠大腦會因電極刺激讓它產生快感。發現竅門後,小白鼠為刺激可以不吃不喝踩20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竭奄奄一息。

手機成癮也是同樣,孩子隨著遊戲關卡難度逐漸升級,沉浸在輕易獲得的成就感中,消耗有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朋友圈發動態點讚,讓孩子產生虛幻的滿足感,降低孩子在現實生活的欲望。當手機成了孩子精神上的「良師益友」時,因為孩子沉迷手機引發的悲劇已屢見不鮮。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原始的學習需求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表現為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唾手可得」的滿足感後,就不願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在上癮式的快感中,被消磨殆盡,所剩無幾。

孩子創造世界的力量來自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沒錯,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唯有保持著一顆好奇心,才能不停去探索未知。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是為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第一要務,沒有之一。

三、讓孩子放下手機激發好奇心,家長該這樣做

看到孩子玩手機對周圍沒有好奇心,每一個父母都會心力交瘁。其實,要想激發孩子好奇心,不沉迷手機,可以這樣做:好父母面對孩子的需求,永遠不強迫他懂事;父母絕對不能說,我在忙、等一等、你該懂點事。要知道孩子的需求等不得。

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好奇是多餘的,自己的思考也都是無用的,久而久之,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就會越弱,他將不再問,不再尋找答案,便失去學習的動力。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請不要忽視孩子需求,更不要親手扼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好奇心,讓孩子保持對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認真對待孩子每次提問,肯定他探索的好奇心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1、智慧的父母珍視孩子提問,點亮思考的光輝

人生從來不是一次考試決定勝負的,兒童心理學者南希-勞裡曾經有過「標準答案與好奇心」的研究發現,強調標準答案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主動到圖書館找資料的可能性會變小,標準答案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智慧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學習過程,而非成績,相信最美妙的時光,莫過於孩子提出問題後,解答與探索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當孩子探索的過程中,父母們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給予他們一些鼓勵,比如:「相信你繼續保持下去,能收穫很多知識吶」,或者「真好,能看到你在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父母還可以通過聯想性問題,鼓勵孩子多思考,激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幫助他把大腦思維變得活躍起來。

2、放下手機,帶孩子去自然中探索

父母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讓他接觸大自然,見識一些他沒有見過自然美景。父母和孩子探討,通過發現那些他不會的,不懂的,不知道的新鮮事物,來勾起他的好奇心,讓他精力充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啟發他的思考!

父母不能給自己找藉口,要鼓勵孩子嘗試想做的事兒,什麼時候都不晚!為人父母者,需要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正視他的需求,激發他的好奇心,幫助孩子發現心中無盡的寶藏,用滿滿的熱情去勾畫人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不斷前行。

美育培養以及美術教育就是一個發展孩子好奇心、激發孩子探索大千世界的過程。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學會觀察以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能對孩子「哭窮」?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
    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一些家長物質根本不匱乏,但他們還是習慣對孩子"哭窮",希望孩子早點懂事,這樣真的好嗎?為什麼不能對孩子"哭窮"?這是我聽過最戳心的答案那些從小被在家長"哭窮"聲中長大的孩子是很懂事,但他們付出的代價也是令人心疼的。
  • 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導讀: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可以玩手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代父母談論「機器」變色。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而這個回答也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為了更貼切的回答這個問題,歐巴馬孩子舉了自己的事例,歐巴馬從小就生活在單親家庭,是由母親一手將他帶大的,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歐巴馬並不能享受同齡人的需求,但是歐巴馬並沒有放棄,在他的努力之下考上了名牌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更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 孩子有這三個需求的時候,家長不能忽視,否則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如果提出這三個「需求」,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否則對孩子的傷害很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情感都會有相對應的需求,尤其是孩子最喜歡、最信賴的父母,將是孩子最可靠的情感保障。因此,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沒有哪個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當孩子提出陪伴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尤其是3-8歲的孩子),父母若表現得漠不關心,甚至忽視孩子這種情感需求,這些創傷會在孩子的生命裡留下痕跡,日後肯定會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
  • 為什麼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孔子知道後,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連一代聖賢都會犯的錯誤,相信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也經常會以貌取人。
  •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下面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我們一起聽聽吧。「孩子還小,他懂什麼?」家裡有老人帶孩子的,我想這兩句話絕對不陌生,而這這種育兒觀念的衝突不是談幾次話就能解決的。比如大多數老人不知道當孩子專注於某個玩具或某件事的時,中途打斷會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造成多大的傷害。再比如大多數老人不知道孩子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不知道跟凍著相比,捂著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想著,連作家都無法避免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
  • 女孩不能愛美?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長不可忽視
    然而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許多固執的中國家長卻認為女孩不能愛美。因此刻意壓制孩子的合理需求,對孩子進行樸素教育。這種方式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頻發,甚至會產生不可挽回的後果。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西紅柿媽媽前幾天,和婆婆鬧了些不愉快,起因是我開始鍛鍊女兒,讓她幫我一起打掃衛生掃掃地,被婆婆看見了。在婆婆看來,孩子還小,能幹什麼活?不說幫忙,不搗亂就好不錯了,而且要是累著孩子了怎麼辦?可我卻不這麼想,因為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步而就的,如果不給孩子鍛鍊機會,那他永遠也不會真正的成長起來。而我也不能陪她一輩子,照顧她一生。
  •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網絡文明】你為什麼留在灤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家 & 牽掛家,心之所在或許,你本就是生長在灤南即便在外拼搏多年但最終選擇回到這座小城只因為這裡有你的父母有不能割捨的牽掛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可很顯然,這種敷衍的回答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煩讀書,討厭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孩子對學習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股熱情,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積極性而半途而廢,因此,很多家長也就經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只不過往往都會被孩子反問: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為什麼說話晚?這個原因,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貴人語遲」不是病,只是家長容易急出病:「這孩子,不會有啥毛病吧?」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脫離群體生活,養護人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太少,性格過於內向等等,都會造成孩子說話晚。還有一個原因,容易被家長忽視,那就是——家長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
  • 為什麼要給孩子做科學啟蒙?歐巴馬的一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為什麼要給孩子做科學啟蒙?」很多家長應該都熟悉各種數學啟蒙、國學啟蒙、英語啟蒙,但是卻很少有家長重視科學啟蒙。看了這段話,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歐巴馬會將美國幼兒園科學啟蒙課看得那麼重要,要知道孩子就是未來,美國之所以那麼重視科學啟蒙、STEAM教育,就是為了培養更全面、更有思考能力的孩子。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有什麼用?這是我聽過最美的答案
    讓孩子從小背古詩有什麼用?這是我聽過最美的答案中國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容貌可以天生,氣質卻需要在時間中涵養。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蘊含著大詩人們的人生智慧和詩意體會。從小學詩的孩子,長大自然與眾不同。而國家對傳統詩詞教育也越來越重視:2018年,小學語文課本改革,古詩/文總數增加了55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30%。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完美的答案
    「我為什麼要讀書?」,面對孩子的疑問,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家長囑咐要好好學習,電視劇《大宅門》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天意第一天上學,姥姥問:「將來是想掏大糞,還是想開銀行?」天意回答:「想開銀行!」姥姥頓時露出滿意的笑容,她告訴孩子想開銀行就要好好念書。
  • 次氯酸水生成器為什麼選擇Tuer,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發,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殊時期,人們對消毒物資的需求越來越大,市面上各類消毒液供不應求,不規範使用消毒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為滿足人們對消毒物資的極大需求,守護疫情下人們的生活安全,中天朗潔(廈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朗潔)研發推出了次氯酸水生成器,在次氯酸水生成設備領域,一舉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通過創新的專利技術,研發生產出這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備受國內和國際市場好評的新型全 動智能化次氯酸消毒液 成設備。
  • 孩子入園哭鬧,是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入園哭鬧,是正式告別,還是悄悄走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也意味著他是第一次離開家,獨自去面對新環境新集體,不免會有不安的情緒。千萬不要害怕正面跟孩子告別,尤其是父母自己先不能怕。可以在寶寶上學之前,就先帶寶寶參觀幼兒園,提前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境和生活,降低寶寶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