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房子都是一個家
每一個家都是一處風景
作為潮汕揭地區的西部窗口城市,汕尾這幾年在努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本地區。除了風風火火的深汕合作區外,還鼓勵招賢海外的僑胞回汕建設。它一方面發展旅遊業,一方面發展工業。伴隨著的當然是房地產業的發展。
2017年是汕尾樓市最紅火的一年,也是最巔峰的一年,當時就有3萬套的存量。各地的知名大房企也先後湧入汕尾地區。首先打響第一炮的是碧桂園,接著,星河,恆大,雅居樂等房企先後進入。
深汕合作區的確吸引很多房企的目光,它們紛紛高價拿地。星河,雅居樂為了當樓王,拿地價最高達5487元/平。這個價格的樓盤,最少要賣到8千一平,才能對得起高利息高宣傳費用。
結果是,汕尾這幾年都在消耗庫存,去年一年的成交量只有7千套。汕尾的房地產已經提前透支未來的發展,從2018年開始,房價就一直呈下降趨勢。
根據安居客數據:全市新房均價是,8288元/平;二手房均價是, 7030元。
具體各區縣分布如下;(新房)汕尾城區,10314元/平,(二手)汕尾城區,7022元/平;
(新房) 海豐,7425元/平,(二手)海豐,5974元/平;
(新房) 陸豐,6549元/平,(二手 ) 陸豐,5978元/平;
(新房)陸河,7079元/平,(二手) 陸河,9945元/平。
其中,陸河的最近的二手房量少,都是準新房帶裝修的在交易,所以,均價高達近萬元。
看看汕尾經濟,全年生產總值 1080億元,勉強邁進千億門口。這個數字,雲浮,韶關等級別,在廣東省屬於倒數的。沒做過數字對比,不敢相信啊,一個旅遊城市,工業城市,遠海地區,又有深汕合作,主要還是有那麼多驍勇善戰的經商人才為代表的潮汕地區。
但看看它的人口,一切又是情理之中。
全市常住人口300萬,全市也才三個區縣,(紅海灣經濟區,深汕合作區不計算),怎麼看都是一個小城市的配置。300萬的人口對1000億的GDP,符合邏輯,但1千億的收入對應8千到9千的房價,不符合邏輯。
汕尾,人均收入不高,但消費不低。遠海經濟,沿海旅遊業帶高一部分的消費,返鄉的汕尾客(多是高收入人群)帶高一部分消費。但本地居住的居民沒有較高的收入,那麼,高昂的房價怎麼能維持呢?
高房價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剛需去買進才能維持。
300萬的人口,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口有自建房,剩下的一半的一半人口,在珠三角地區打拼安居。那麼,還剩下多少人去接手房子?
汕尾的高房價區域,主要是在汕尾地區,包括城區,海豐,紅海灣區以及深汕合作區。其中,城區,建設漂亮,土地資源少,遠海區域,這個地方,要把房價炒起來容易。各個房企扎堆於此,它的房價最高炒到一萬多,這個就是汕尾火焰的地方。
但剩餘的陸豐地區(陸豐和陸河),以及海豐北部,都是海水冰冷地區,它們的房價跌得也是最兇。陸豐的新房均價跌到6500一平,陸河也差不多。總的來說,汕尾樓市,海水多過火焰,西部強過東部。
其實,到過汕尾的農村鄉鎮知道,那邊的鄉鎮鄉村的自建房很密集,規劃也好,建設也漂亮,居住體驗很好。如果不是娶媳婦的需要,有多少人想要買房?有多少男人逼著自己去城市買房?何況那麼好的鄉村,住著鄉村的自建房不好嗎?同樣是在外打工,一年回來兩次的人。
可是,娶老婆,這個世紀難題!在潮汕人來說,這真不是什麼難題。他們大部分已經攻克這個全國性難題。當地女孩會嫁給當地男孩,即使他們沒有套房。(少量不願意就計算)以後中國要克服這個難題很難的,這個與文化有關,女性得到全面解放,她們不願意再回到以前。
回歸主題,既然娶媳婦不一定要房子,房價又那麼貴,如果我是當地人,為什麼還會去擁擠樓市呢?要麼投資,要麼回家住自建房。
如果是投資的話,數字,房價走勢證明,汕尾房產沒有任何投資的意義。
在陸河,本來就人口就少,20萬的人口縣城,又是最北最山地區。投資房產,大概率是套死的。我在查閱資料時,特地瀏覽陸河二手房的交易信息,交易少,套現房多,一部分是年份很久的破舊二手房,這類房價格低;另一類是未裝修的次新房,準新房,這類是屋主後悔購買想拋售的,既不裝修,也不入住,見到房價不利想趕緊脫手。
綜上,1汕尾樓市低迷,高價是少部分,低價是大部分地區。2庫存大,消耗少,人口少,經濟弱,3自建房多,商品房沒有投資的價值。
密密麻麻的自建房
汕尾美食
最後,汕尾也是紅土地,有文化底蘊,旅遊資源好,美食也多。不買房,但可以到當地看看吃吃。
關於汕尾樓市,你們是什麼看法?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