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際網路把天涯瞬間變為「咫尺」的距離時,書信,這一在古人眼中最能表達心意的方式,也逐漸被人們忘卻了。曾幾何時,書信就像天上的鴻雁一樣,從雲中而來,向天涯而去,帶著人間最美好的情意,在時空中流轉。那一紙書籤,溫暖了多少有情人的夢。
然而,滄海桑田的巨變,即衝淡了離別的傷感,也帶走了思念的浪漫。書信,漸漸地被人們遺忘在古老的詩詞裡。可是,歲月變遷卻抹不平曾經的美好回憶。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書信的美麗穿越了千年,今日讀來仍動人心扉。
親愛的讀者們, 你有多久沒寫過書信了?你人生中的第一封書信是寫給誰的了?在遙遠的先秦時代,有這麼一封來自久遠年代的書信,它寫滿了世間最美好的回憶,雖歷經千年,仍感人至深。因為那裡面有著最為寶貴的一份真情。它就是《國風·鄭風·東門之墠》。
國風·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東門之慄,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古代的道學家和理學家們站在封建道德的高地,把它意淫成了一首「男女私奔」詩。對此,筆者想說,老人家們,你們是否想多了?整首詩不過是一個女子暗戀著一個男子。礙於情理,不能當面表白,於是女子就寫了一封書信寄給心儀的男子表達情意。
「東門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墠,城郊的平地,郊外的開闊地;藘,茜草,一種香草名。東門外有塊平地,長滿了茜草。「其室則邇,其人甚遠」我心儀的他住地那麼近,可是我卻覺得好像在天涯。或許這就是「支持田野」的最早版本吧。
「東門之慄,有踐家室」,東門種著很多板慄樹,你家就在那裡,我無時無刻不在嚮往著你;「豈不爾思?子不我即」我怎麼能不思念你了,只是你似乎不願意親近我。在《詩經》中,古人特別喜歡用香草來比喻女子,用高大的樹木來代指男子,含蓄而優美。
在古代,書信承載了人們很多美好的回憶,也是一種難得的精神安慰。雖然現代的通信技術已經可以讓人們不再有「天涯」之別,但是書信作為人類一種傳統的表情達意的方式,記錄了多少人的思念,見證了多少痴情男女的愛情故事,承載了多少的人間冷暖。歲月靜好,收到書信的日子真的很美好!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