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中生不生孩子誰說了算?信仰與現實發生衝突該如何抉擇?由萬瑪才旦編劇、導演,索朗旺姆、金巴、楊秀措領銜主演的電影《氣球》將於11月20日在全國上映,電影中表達了導演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
11月16日,電影《氣球》亮相成都峨影1958路演,封面新聞影迷受邀到現場與導演交流。萬瑪才旦多次來到成都,他向觀眾分享了這部電影創作的由來,以及背後對於人性的探尋。著名藏族歌唱家容中爾甲也現身活動現場,這部電影讓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吹氣球的經歷,他表示,將用包場的方式支持導演的新作。
一隻氣球引發的靈感
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達傑(金巴 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保險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意外懷孕想要打掉孩子,但信仰虔誠、思想傳統的達傑堅信,孩子是去世的父親靈魂輪迴轉世。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恩愛的夫妻關係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著名導演謝飛曾經表示,萬瑪才旦導演是國內很不容易才出現的電影作家,他的作品都是自己寫自己拍。萬瑪才旦是作家、編劇、導演,電影《氣球》是他的第7部作品,同樣是他創作小說、改編劇本並執導的佳作,豆瓣評分已經從7.8分漲到7.9分,被業內認為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作品。
談及創作靈感,萬瑪才旦導演坦言,自己的電影創作方式和寫小說比較像,都是先有一個靈感。電影《氣球》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期間的一次「偶遇」。當時,他在北京中關村上空偶然看到一隻紅色氣球。而氣球,一直是世界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電影意象,這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和衝動。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並與自己最為熟悉的藏地文化及真實生活意象相結合,有了《氣球》這部令人回味悠長的作品。
電影相似的童年記憶
在全國公映前,電影《氣球》受邀參加了海內外60多個電影節,並榮獲11項大獎。女主角索朗旺姆更憑藉本片榮獲第二屆海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她也是西藏地區首位榮獲國際電影節影后殊榮的演員。
這是萬瑪才旦導演與索朗旺姆繼《撞死了一隻羊》之後的又一次合作,此前,她飾演了一位風情萬種的老闆娘,讓觀眾記憶猶新。萬瑪才旦點評,索朗旺姆是一位十分努力的演員,很擅長塑造角色。這次開拍之前,索朗旺姆提前一個月進組,學習片中角色的方言。
相較於以往作品,《氣球》不僅令資深影迷為之瘋狂,也通過更通俗易懂、更好玩有趣的故事,與普通觀眾更親近。同時,導演更通過對話、鏡頭細節等方式,讓觀眾能夠真正了解背後的文化寓意。不少影迷也評論,電影《氣球》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劇本變成影像後,更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及豐富的解讀空間。
對於開放式的結局,女主角到底有沒有生下這個孩子,以及電影試圖闡釋的信仰與現實兩難的抉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容中爾甲坦言,電影看完後,每個人都能補充很多自己的故事進去。他看完影片後感觸特別深,讓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吹氣球的經歷。容中爾甲是萬瑪才旦導演的資深影迷,每一部作品他都第一時間觀看。談及這部《氣球》,他說將包場支持,邀請更多朋友欣賞這麼優秀的電影作品。(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唐芷琪)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