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南大學,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因為它可能是眾多以省命名的的大學中最沒有排面的一個了。縱觀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院校,無一不是國家重點扶持985院校,較為偏遠的海南大學,西藏大學,也儼然成為了211重點院校,唯有河南大學,作為以我國中部地區,擁有9640萬人的人口大省「河南」命名的大學,卻僅僅是一個普通一本。
別看河南大學現在很普通,但縱觀古今,它曾經也立於大學之林的頂尖地位。
沒錯,河南大學也曾經輝煌過,20世紀初的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這所大學。
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這裡創辦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
1927年更名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或許大家對這個名號不太了解,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
中華民國時期,曾在全國建立五所中山大學。分別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現中山大學前身)、國立第二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前身)、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前身)、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河南大學前身),其統稱「國立中山大學」。
前四所國立中山大學目前都發展為我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唯有河南大學漸漸沒落了,可當年河南大學的名號絲毫不輸於這幾所大學。
鼎盛時期的河南大學,甚至當時與清華學堂(現清華大學)、上海南洋公館(現上海交通大學)呈現三足鼎立。
那麼河南大學是如何漸漸走向沒落的呢?
1950年,為了災後的教育建設,把高等教育從少數地區帶向了更多地區。
當時與清華學堂(現清華大學)、上海南洋公館(現上海交通大學)呈現三足鼎立之勢的河南大學選擇犧牲自己,拆分為更多的大學幫助國家教育復甦。
河南大學的一個「臂膀」去了武漢,另一「臂膀」則去了臺灣,中原大學遷往武漢辦學,主要系科成為今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前身和華中師範大學的主要基礎。
1952年河南大學再次犧牲,很多院系被遷出,而正是這些院系成為了後面一些大學建立的重要基礎,可謂「一個河大成就了一批大學」,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
醫學院獨立為河南醫學院——今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併入鄭州大學。
行政學院獨立發展為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2010年3月,撤銷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建制,併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水利系組建武漢水利學院——今武漢大學。
財經系組建中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植物病蟲害併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
畜牧獸醫併入江西農學院——今江西農業大學。
土木系和數理係數學專業併入湖南大學——今湖南大學
自此之後,河南再無名校。
是的,河大的拆分造就了無數名校,也確確實實帶動了我國教育的發展。可再看如今河南自己的教育:
一億人口,每年一百多萬考生,可全省只有一所211院校鄭州大學,沒有一所985重點院校。
很多外省院校在河南很少收人,甚至不收人,可誰又曾想過,這些院校的前身其實是河南大學呢?
2020年剛剛結束的高考,河南考生700分上不了清華北大,600分上不了一類院校,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可悲。
拆分之後,河南大學便走下了神壇,別說和清北復交齊名了,連普通的211行列都沒有踏入。
無論曾經多麼輝煌,也都只是過去,河南大學需要重拾信心,從頭再來。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河南大學擁有百年的建校底蘊,再復輝煌也只是時間問題。
2000年後,河南大學走出了最黑暗的時期,在一步步變好,變強。從普通大學到雙一流,河南大學的進步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2000年後建成了從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國家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中文專業在教育部學科最新排名位列全國26位。
給河南大學一點時間,我相信,它一定會再次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名校。河南需要一所屬於自己的名校,河南百萬學子需要一所屬於自己家鄉的重點大學,河南的教育,經濟,文化想要發展,也必定離不開這樣的學校!
我是關於小熊,關注我,下期打你們了解中國第一鬼村——封門村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