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人們的婚姻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離婚率居高不下。據調查統計,85後、90後已經把以前的「七年之癢」縮短至如今的「三年就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不過,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婚姻的產物,當愛情不再,婚姻破裂後,孩子該何去何從?離婚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是巨大的,但又是比較隱形的,父母為感情和生活焦頭爛額,單親孩子的成長越來越令人堪憂。
娛樂圈中也有不少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而郭麒麟算是比較出眾的一位,他陽光開朗,出口成章,而且情商極高,在一大群小鮮肉中獨樹一幟,人氣和口碑都不錯。這樣優秀的孩子,不僅僅源於他有一位對他管教嚴格的父親,還因為他有一位對他視如己出的母親。
後母典範王惠:待郭麒麟如同親生,情同母子不是一天養成
郭麒麟年幼時,郭德綱的事業還沒有任何起色,看不到希望的母親,與父親離婚,自己隻身到日本闖蕩,年僅4歲的郭麒麟,只能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後來,郭德綱遇到王惠,重組家庭,王惠提出把郭麒麟接到身邊。
王惠當年本是京韻大鼓演員,出於名師,不到20歲就已經是曲壇名角,在天津曲藝圈比郭德綱名氣盛,聲望大。但為了支持丈夫事業,她賣車賣房籌措資金,陪郭德綱熬過了最艱難的起步期,為了解除郭德綱的後顧之憂,王惠選擇隱退,一心照顧家庭,把郭麒麟當作親生兒子看待,料理郭麒麟的生活起居。
為了不讓郭麒麟與生母生疏,每到學校放假,王惠都要買去日本的機票,讓郭麒麟與生母小聚一段時間,郭麒麟始終在兩位媽媽的疼愛下成長。
父親管教嚴厲,王惠給郭麒麟的愛,成了一種溫暖的調和劑,讓郭麒麟的成長中平添了一份柔軟。
王惠嫁給郭德綱時是27歲,也許是為了等郭麒麟長大成人,直到39歲才生下郭麒麟的弟弟郭汾陽,王惠為了不讓郭麒麟受委屈,硬把自己拖成了高齡產婦。
有一次郭麒麟拍戲,因爆破處置不當,眼睛和鼻子受傷,王惠還對他埋怨道:「我跟你爸就是躺在床上動不了,要你養了嗎?拍不了就不拍了,為什麼要把自己弄傷呢?」雖是責備,卻透著作為母親的心疼,郭麒麟怎麼能不感動?
雖然不是生母,卻從來沒有讓郭麒麟缺失過母愛,所以王惠能贏得郭麒麟的愛,絕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而是十多年的全心付出換來的。
離異的父母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1)離婚不離情,讓孩子與父母多接觸
雙方雖然婚姻破裂,但並不代表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可以就此割裂。無論離得多遠,親情是不能切斷的,讓孩子多與親生父母接觸,是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的最好方法。
2)給孩子彌補缺失的愛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需要父母雙方共同承擔的責任,媽媽的作用爸爸代替不了,爸爸的作用媽媽也代替不了,即使是單親父母,也要努力彌補對方缺失的那部分愛,注意帶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孩子需要什麼樣的陪伴和引導,讓孩子感覺愛並沒有絲毫減少。
3)不把孩子拉進戰爭陣營中
很多父母因感情問題,把對方視為仇敵,而且總是把孩子拉進雙方戰爭中,逼迫孩子選擇一方,如果沒有站在自己這邊,就被視為「叛徒」,這對孩子其實是一種「精神撕裂」,孩子得罪任何一方都會很痛苦。就像小時候被人問:你是喜歡媽媽還是喜歡爸爸?這樣的問題對孩子來說是種折磨,完全沒有必要。
4)振作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有的父母經歷婚姻失敗後,就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頹廢消極,給孩子造成極大負面影響,讓孩子對婚姻產生厭惡和恐懼,將來遇到心儀的對象也不敢走入婚姻。即使婚姻不美滿,依然要振作起來,看到更多積極的美好的可能性,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才能面對低谷擁有不逃避不退縮,一往無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