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海底撈:離職員工稱內部勾心鬥角 心累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新金融記者 淮純菊

  地球人曾經無法阻擋的海底撈,在近兩年的「火鍋大戰」中正逐漸歸於平淡。不論是海底撈在「憋大招」,還是變得「成熟」了,不容忽視的是,面對競爭加劇的市場格局,海底撈需要堅守和改變。

  個案

  有些故事看似偶然,但其是否發生,興許只是時間問題。

  近日,被媒體披露的一則與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底撈)有關的、前員工敲詐公司的「故事」便是如此——一離職的海底撈員工因自己的建議被公司採納後,並沒得到升職、獎勵而心生不平,於是,其利用手上掌握的人事信息向原東家索要50萬。

  如今,此事已經進入法律程序。只是,新金融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個看似極端的個案,卻早在海底撈埋下了「種子」。

  「以前,我的同事離職時,也做過『這方面』的準備。」曾經在海底撈就職五年,且做到管理崗的餘菲(化名)對新金融記者說。

  在餘菲看來,企業內部的鈎心鬥角、拉幫結派是事件的主因。「現在是耍嘴皮子的時代,還有,如果新進員工與之前的管理層有裙帶關係,就會『發展』得比較快。一些員工因此心理不平衡,離職時就想『報復』公司。當然,這只是個別,也有一些是因為員工本身的素質所致。再有就是,雖然有報復心理的人不少,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很少。」

  敲詐事件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差評」和猜測。

  「不迷信海底撈的企業文化了吧」「缺乏誠信的企業,缺乏安全感的員工……」網際網路上不乏這樣的評論。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事不足以說明海底撈和其員工之間的僱傭關係變差,但二者之間已有「嫌隙」或海底撈對員工的獎勵機制在執行時出現偏差也有可能。

  彼時,海底撈設立了員工「金點子排行榜」,月月評金點子,評上後,會獎勵200-2000元。而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也曾對媒體表示,「員工比顧客重要。」海底撈曾經有過一個規定:做店長超過一年,不論什麼原因離職,海底撈都要給8萬元的「嫁妝」。即使是被對手挖角,海底撈都會遵守它的承諾。

  海底撈方面並沒有就敲詐事件作出回應,對涉事案件,海底撈是否沒能履行諸如「金點子」的承諾抑或存在執行不到位的情況也沒有給出回復。更沒有明確表示海底撈是否還在執行與部分離職人員有關的「嫁妝」的「規定」。

  「累」是多數海底撈員工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切身感受。據一海底撈員工稱,海底撈的大部分門店都是24小時營業,員工的工作時間是兩班倒,「拿健康換錢而已。」

  但與之相比,他們更不願意「累心」。「不知從何時起,公司出臺了各種制度,為了迎合高層,各種不合理的要求隨之而來。比如,領導只會根據他的想法來壓制你,如果你的存在影響到領導的前程,那麼就會被更加強烈地壓制……」

  「海底撈的問題出在其『家文化』的企業文化上,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家文化』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此時,企業管理更應該依賴制度。」曾經的小肥羊高管、天亮餐飲定位諮詢機構創建人趙天亮對新金融記者說。

  「個人認為,海底撈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企業,在處理員工關係上也遠比一般的企業優秀。但敲詐事件應該跳出事件本身來看,它折射出的是,餐飲行業多年來用工難的問題。」北京灃之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楊鐵鋒對新金融記者說。

  楊鐵鋒表示,除了餐飲企業自身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外,大環境的影響,讓原本規範的企業在面臨員工勞務問題時更加「為難」;而相當一部分企業員工抱著投機的心態抑或「快速致富」的想法,引發了這一悲劇。

  變化

  如果將敲詐事件歸於「悲劇」,那麼比之更大的悲劇在於,2014年年末,海底撈被認為正在淪為「二流公司」。

  在一篇題為《海底撈正在淪為二流公司》的文章中,海底撈的服務方式、單一業態和組織結構被詬病。「海底撈出問題了」的疑問也隨之多了起來。

  楊鐵鋒並不認同海底撈正在淪為二流公司的說法,相反,在執行多元化發展戰略和專業化發展戰略的餐飲企業中,他更看好執行專業化發展戰略的企業。「這樣的企業,通常不浮躁、能踏實地做好一件事。」

  「如今的餐飲行業不乏一個投資人同時經營五六個品牌,但要使這五六個品牌在全國都能做好,且能做好5-10年,並不容易。短暫的,依靠噱頭抑或是模式創新贏得的市場,並不能成為品牌發展的長久之計。」楊鐵鋒表示。

  然而,一知情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海底撈因擴張速度加快,企業內部系統構建的複製能力正在變差,再加上餐飲行業原本較高的離職率,難免出現問題。

  據公開報導和來自海底撈官網的信息顯示:海底撈2004年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店,2007年開了14家店。在2012年時,開店數量不足70家。2013年82家。2014年109家。其還在新加坡開有2家店、美國洛杉磯1家店和韓國首爾1家店。

  從開店速度上看,海底撈近兩年的發展似乎並未受阻。不僅如此,海底撈還涉及了其他領域。

  上述知情人士稱,海底撈做了冒菜,以後也很有可能涉及其他業態。

  「U鼎冒菜」是上述知情人士說的海底撈的新業務。雖然海底撈方面並沒能提供任何有關「U鼎冒菜」的信息,其官網上也沒有隻言片語,但通過其官網上的「在線諮詢」,新金融記者得知,「U鼎冒菜」是海底撈旗下的子公司。

  這家「北京優鼎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鼎優)在公司名稱上與海底撈毫無瓜葛。但新金融記者通過查詢兩家公司的工商註冊信息發現,優鼎優的投資人信息中出現了「楊利娟」、「袁華強」的名字。

  前者與四川海底撈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同名,後者與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同名。而優鼎優公司的法人代表施永宏,是不是2007年離開海底撈的張勇的「死黨」、海底撈的「創建人」就不得而知了。

  從「U鼎冒菜」官方微博披露的信息來看,「U鼎冒菜」第一家店2012年就在北京開張了。最新一家店也於2015年1月16日在西安試營業。迄今,優鼎優已在全國開了15家門店,其中,北京13家、上海1家、西安1家。

  據上述知情人士稱,海底撈還在積累和沉澱,其模式也需要優化。至於優鼎優未來的戰略,還有待觀望。

  楊鐵鋒稱,自己悄悄了解過優鼎優。在他看來,這是海底撈一個很好的嘗試,商業模式不錯,運營也還不錯,但是,「其品牌設計、店面設計、產品以及服務水準還達不到海底撈的水準。」

  除了海底撈自身的變化,外來的變化也正在影響著海底撈的市場格局以及「江湖地位」。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百強統計數據來看,2013年餐飲百強中,火鍋業態是唯一一個平均單店收入、平均每平米勞動效率、淨利潤率都正增長的業態,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

  「於是,業內、業外的不少企業都參與到了火鍋業態的競爭中來。」在趙天亮看來,「在2013-2014年餐飲行業進入洗牌期後,海底撈的客流正在被不斷湧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所分流、蠶食。而海底撈消費人群的變化也將對海底撈服務方式的變化提出新要求。」

  常態

  競爭遠比想像中殘酷。

  1月初,有媒體報導稱,因近幾年進入長春的火鍋品牌和火鍋種類越來越多,競爭激烈,致使百勝旗下的「小肥羊」最終撤出了長春市場。

  就海底撈而言,不少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地球人都無法拒絕海底撈時代正在逐漸淡去。

  以天津為例,一本土連鎖餐飲企業從2013年年末至2014年全年開了9家連鎖火鍋店。在喜好火鍋的消費者中,該品牌成為新興消費勢力的代表。而消費者中,年齡較長者則更青睞於傳統的「銅鍋」。據海底撈官網顯示,在天津,其目前只有5家店。

  全國範圍內,備受年輕人推崇的火鍋外賣「來一火」,創業時間不長便拿到了VC千萬級的注資。而早就推出了火鍋外送的海底撈,其外送業務卻變得不溫不火。一些大的餐飲企業也相繼推出了自家的火鍋品牌,如外婆家推出了火鍋品牌「鍋小二」,就連黃太吉都推出了火鍋品牌「大黃蜂」。

  區域強勢火鍋品牌的「掠奪」和新加入火鍋陣營新品牌的「蠶食」,「在求新、求變、求怪的消費趨勢下,老牌火鍋企業的市場份額正在被『打劫』。」楊鐵鋒稱。

  不僅如此,競爭對手還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實力。2014年,德莊、小尾羊、黃記煌等火鍋品牌都在店面裝修、品牌設計、產品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楊鐵鋒看來,新品牌藉助網際網路或是本身的創新,很容易就打開了市場,雖然這其中不乏一些並不能存活很久的「害群之馬」,但這些市場變化,均很有效地對火鍋原有市場的客源進行了分流。這一過程中,原有火鍋品牌必須堅持、堅守並取得發展。而火鍋業態中,老品牌的生存壓力則不言而喻。

  對處在「戰國時期」卻相對「平靜」的海底撈而言,楊鐵鋒是比較樂觀的,在他看來,歸於平靜是企業健康成長的一個常態。

  「雖然現在的消費者會感覺到海底撈正在退出視野之外,或者其發展沒那麼『振奮』了。但這些都是一個成熟企業必須經歷的過程,知名度太高抑或曝光率太高,對企業的發展並不見得都是好事。我們能說比較平靜的全聚德、東來順就發展得不好嗎?」楊鐵鋒反問。

  在國內經歷「戰國時期」的海底撈,在海外的發展也並不順利。經歷了一年籌備期在美國開業的海底撈,卻因地域的差異而備受美國消費者「嫌棄」。

  和部分在中國發展的外資企業一樣,其在美國也經歷了「水土不服」的「磨難」。據外媒報導,海底撈在中國的服務之法,在美國根本派不上用場,美國消費者並不喜歡海底撈各種「殷勤」的服務,即便是被改良了的海底撈依然沒能在短時間內贏得當地消費者的心,相反還遭遇了更多吐槽。

  就其目前在美國、韓國、新加坡的發展狀況,以及近兩年在國內的發展現狀來看,海底撈是否從重視「情感」變為重視「制度」;隨著消費主體的變化,海底撈的服務方式是否會改變;海底撈對「U鼎冒菜」的規劃,以及針對餐飲行業「用工荒」和頻繁的離職現象,是否會有新的「人才計劃」出爐……海底撈方面均沒能給出相應回復。

    來源:新金融觀察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員工離職率超過30%,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其實很恐怖!
    餐飲企業的員工離職後,門店從開始找新人,最後到新人工作順利上手,光是這段時間的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年薪的30%,如果是店長等核心管理人員離職,那麼門店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大。這恐怖的是,根據國外某一知名諮詢機構的計算,一個餐飲店員工的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如果是店長領班離職會引起4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
  • 海底撈員工勞動強度這麼大,普通員工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海底撈服務好是眾人皆知的,很多人去海底撈並不是為了吃火鍋,而是感受服務體會那種被尊重被捧著的感覺,每次去他們家吃個火鍋還要排長隊,生意很是火爆,那作為店內的員工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呢,海底撈的服務員可以做到你想要的東西都能給你送到你眼前。
  • 服務界的老大爺——海底撈!揭秘員工願「報效此生」的秘密!
    2 海底撈會為員工請保姆試想,如果一味地被強迫著微笑,從沒體驗過被服務的美好,又怎麼會誠心誠意地服務別人。員工白天被支配、被規劃,下班回到宿舍,公司為員工配好了保姆,曾有員工說:「我鼻子上有隻蚊子我都不用親自動手」!
  • 為何海底撈員工再累也不辭職?了解待遇後,網友:累一點又何妨?
    為何海底撈員工再累也不辭職?了解待遇後,網友:累一點又何妨?海底撈裡面的員工也是非常累的,平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雖然吃飯的時間不是特別長,在海底撈裡面僅僅待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感覺大部分員工都在不停的忙碌著,感覺他們是非常辛苦的,可是為什麼海底撈裡面的員工工作再累也不願意辭職呢?其實看到他們的待遇之後就知道了。
  • 為什麼海底撈的員工再累再辛苦也不會辭職
    快餐界的巨頭有麥當勞,必勝客等等,但是能把一家公司的模式做到誰都學不會的話,那麼幾乎每個人都會脫口而出:海底撈。海底撈如此出名,就在於他們家的服務好。你很難見到其他公司的員工有海底撈公司員工的熱情度。但是究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員工有權力。這個權力在於你不需要通過領導和經理,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給客戶一些優惠。
  • 為何海底撈的員工再辛苦也不願意離職?看到薪資待遇,還缺人嗎?
    推薦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說的大概就是海底撈了吧,現在幾乎是上市的市值也是很驚人的啊!下文轉載自作者:解讀17號為何海底撈的員工再辛苦也不願意離職?看到薪資待遇,還缺人嗎?」的選料和底料原則,嚴把原料關,配料關,但比它的選料出名的,是他們店的人性化服務,去吃過海底撈的小夥伴都知道,海底撈的一大特色。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員工為啥離職,管理者你該知道了
    7月16日,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離職於6月份發生,「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 據新京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為什麼有人說,海底撈的員工趕都趕不走?
    說到火鍋,就不得不提素以熱情似火著稱的海底撈了,據說一個人去海底撈,服務員拿個公仔陪你吃飯,防止你感到孤單,貼不貼心,意不意外,操心你單身的不止是三姑六婆,還可能有海底撈的服務生。有人說,海底撈的員工趕都趕不走,這是真的嗎?福利很好嗎?
  • 海底撈最火的五種食材,土豪專供,內部員工:坑的就是這樣的人!
    說到海底撈,相信無人不知吧,目前海底撈在自助餐行業是很火爆的,吃過海底撈的人都知道,其實海底撈的味道也並不是有多好吃,一般般而己,食材也跟別的自助餐沒什麼兩樣,但是說到海底撈的服務,那絕對是一流的,除了吃火鍋的服務好以外,海底撈還有出了名的免費美甲和免費擦鞋,更有一些遊戲、玩具之類的服務
  • 受打壓、被刪帖……離職員工曝光內部郵件,斥臉書歧視非裔
    27日,臉書一名離職員工曝光了他在公司內部群發的郵件,引發了軒然大波。在筆者看來,該公司只是將提倡多元化當做噱頭,實際上其企業文化在整體排斥非裔族群——對內打壓黑人員工、線上歧視黑人用戶,「雙重標準」隨處可見。有媒體認為,這份材料折射出的是矽谷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問題:白人先於少數族裔,精英優於草根。
  • 聯商品牌周報: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 瑞幸CTO離職
    聯商品牌周報: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 瑞幸CTO離職來源:聯商網2020-05-06 14:33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4.27-5.3),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太平鳥拿下COPPOLELLA中國業務;hummel首進中國;證監會調查組已入駐瑞幸
  • 學員被「套路貸」、員工被離職,員工一席話讓人寒心
    9月28日,一位自稱是「有良心的韋博英語員工」貼出公告稱,韋博英語北京公司將宣布破產,北京各中心已以裝修或系統升級的名義停止運營,學員會員費與員工工資均無處追討。對此,該公司一股東回應稱「不了解、不清楚」。而多位曾在韋博核心崗位工作過的員工則表示,「不同情,遲早要崩盤」。據每日經濟報導,上述員工表示:「韋博的財務核算一直稀裡糊塗,處於最低配的狀態,業務部門的相關數據和財務部門的數據相互獨立,並不互動,雙方都怕做多了承擔額外的責任,相應的流程管控也形同虛設。
  • 為何籤了《離職協議》員工仍要求企業賠償,還勝訴?| 法律顧問
    ,已經在內部溝通完畢,開始工作交接;國聯證券公告稱,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楊明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楊明先生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於企業而言,人員流動是一件常發且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做好離職環節的合規作業;即,企業該如何規範員工的離職手續?實務中,有不少企業和員工在辦理離職交接時,就相關手續的辦理、勞動報酬結算、經濟補償金等財務結算達成合意並籤署協議。
  • 員工離職,工資必須當天付清?!
    員工離職,很多公司一般不會為了一個員工直接結算工資,都是等著下個月再一起結算。原因並不是企業沒錢或者不想給,而是這樣操作流程讓工作複雜化。按照目前的流失率來看,每個企業都專門設立一個離職結算員,也不太現實!
  • 奪兄弟股權,卻允許員工挪公款,海底撈張勇到底是善還是「惡」?
    十年後,暗自和海底撈較勁的川鍋一號,依舊困守在徐州、合肥等幾個二三線城市,遲遲沒有打開全國市場,服務質量也高開低走,落於平庸。川鍋一號的問題是做一家100分的門店不難,難的是像海底撈一樣家家門店能做到80分。為了保持80分的服務水準,張勇在海底撈內部做了很多制度性建設。自主權海底撈內部,不同層級的員工有不同的自主權。
  • 「柯政」猛於虎,員工心裡苦!猜猜看,臺北市政府一年多來離職員工有多少?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來,北市府員工出走潮一波波,北市人事處統計一年多來,退休、請調及離職人員,共2600多人,局處首長請辭,成了家常便飯,有離職員工抱怨柯文哲政策
  • 美利車金融與部分員工協商離職 內部郵件稱重心轉向存量資產管理
    同時,美利車金融還將與部分員工協商離職。知情人士表示,朝陽經偵已經上門來協調員工理財與離職等事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美利車金融內部郵件顯示,「為了儘快恢復業務,公司成立應急小組千方百計奔走協調,竭盡全力籌措資金,美利車的相關數據系統已解封、相關員工已恢復工作常態。
  • 海底撈是「新加坡傳統火鍋店」?海底撈又「攤上事」了
    日前,網絡上流傳一則小視頻顯示,韓國某火鍋店掛出海底撈的標誌,並聲稱「新加坡傳統火鍋店」。海底撈什麼時候成了新加坡傳統?相關視頻和圖片在抖音、豆瓣等社交平臺上迅速引起熱議。對此,海底撈官微也在第一時間現身打假,稱該店鋪並非海底撈火鍋門店,已涉嫌侵權。
  • 海底撈員工與顧客發生毆打事件,對海底撈的品牌有什麼影響?
    海底撈可以說是火鍋中的龍頭老大,一經問世,便迅速的佔領了市場,火得一塌糊塗,但是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網傳寶龍海底撈員工和顧客互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員工為什麼與顧客互毆在了一起?據海底撈工作人員稱,這名顧客先動手打了店內女員工,於是有男員工上前阻攔,但沒想到反被該男子打了一巴掌,隨後引發多人衝突,攝像頭監控顯示,這其實是一場家庭糾紛,躺地男子是海底撈員工的前夫。既然已經是前夫了,也就是說他們已不再是夫妻,這個男子跑到海底撈店裡毆打女服務員,作為海底撈的男性員工看到這一幕,反而被對方打了一巴掌,於是開始了互毆。
  • 員工離職後被公司起訴,因未辦理交接手續賠償損失,有道理嗎?
    員工在離職時,會遇到公司的刁難,要求員工做這做那,就是不想員工順利離職,做不到的還會扣除一部分工資。有時候員工也會很懵:公司的這些要求到底合不合法?平時沒聽說其他員工離職需要這麼麻煩的交接,為什麼輪到我離職了就多出這麼多條件?今天我們這個案例是公司在員工離職後,起訴員工賠償因為沒有辦理離職交接造成公司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