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需要人們的思想與時俱進。職場中的生態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比如:從前的年齡大是"有經驗"的代名詞,但現在卻似乎成了一種束縛和制約,甚至是"負資產"。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憂,多思考,如何避免被替代?或能否延遲被替代的時間?並尋求出解決之道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無論現在多大年紀。
【1】術業要專攻
馮鞏曾說過: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所以,在職場上,我們不必擔心被淘汰,而是應該讓自己更有價值,減少被替代的可能,延長別替代的時間。
不想過早被替代,就要做到"稀缺"。如果你的專業能力、技術水平是市場稀缺,根本不必去愁有沒有賞識你的老闆。術業有專攻,要做的就是在本職工作之外,好好修煉專業技能,並且要記得稀缺性。如何找到稀缺呢?就要去了解,每個公司都有它的核心部門,可以直接影響公司的發展命運,需要做的就是靠近或進入這些核心部門,掌握核心技術,練就不可替代的專業能力。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把自己變稀缺。總之一點,提升自己的最大價值。
【2】培養洞察力勝過總結經驗
經驗有時是助力,但也可能是阻力。不知道你聽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說起來有10年工作經驗,但實際上他只是把1年的經驗重複用了10年。在這個變化太快的時代,經驗是可以拿來借鑑,但一定不可照搬。其實,在職場當中,比總結經驗更重要的是培養敏銳的洞察力。"知人不易,人不易知",社會紛繁複雜,人們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無法正確認知世界,很難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而能夠具有洞察力也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
【3】主動求變,不坐以待斃
世間萬物都有其生長和發展的規律,每個行業從起步到壯大在到衰落,也是很正常的自然規律。很多朝陽行業,隨著時代的進步,變成了夕陽產業,當時行業裡的精英也必然面臨時代的淘汰。張泉靈說過一句話:時代淘汰你,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也需要培養一種敏銳的洞察力。隨時要有更換賽道的意識,否則,坐以待斃的下場就只會隨著行業的衰落而被淘汰。
【4】學習,刻不容緩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與年齡無關,同時,學習也是要命的事,不是可有可無,閒來無事時打發時間的事。心理學上的"火雞效應",就是對持"事事穩定"態度的人的警示。如果認為自己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可以高枕無憂,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個時代更迭速度非常快,一日不學都有可能跟不上時代奔跑的節奏。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任何一種形式的學習都不是瞎折騰。付出終有一天或以另外一種形式給你驚喜。學習,就是對自己最有效,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投資。
職場當中如何不被替代,考量的是很多方面。不只是埋頭苦幹,不只是清空心態,而是改變思維。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有關於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