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謎:大熊貓是熊還是貓?

2020-12-17 搜狐網

  對於大熊貓到底屬於什麼科?各方說法並不統一。有些人說叫「貓熊」,又有些人說叫「熊貓」。「熊貓」與「貓熊」,同樣兩個漢字由於排列位置的不同,其構成的偏正結構名詞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貓」,後者重在「熊」。

近日,筆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認為,從分類法方面看,大熊貓屬於貓科還是屬於熊科,有待考察。  

大熊貓是貓?

  長久以來,由於不了解大熊貓名字的來歷,就自然地將它與貓科動物聯繫起來。其實,大熊貓與貓科動物的特徵相差甚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羅桂環解釋說:「大熊貓和貓科沒有多大的親緣關係,很多科學依據表明,大熊貓的DNA序列更接近熊科。」

  羅桂環介紹說,貓科動物是一種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屬食肉類,貓科動物的特點有:頭骨渾圓、有掌爪、奔跑起來速度非常快、身體柔韌性好等。貓科動物共有一科五屬,分別是貓屬、豹屬、猞猁屬、獵豹屬和雲豹屬。

  從大熊貓解剖的消化道、生理特點以及物種進化來分類,它們屬於地地道道的肉食動物,但是它們卻以竹類為主食,單從食性看似乎應劃為「草食動物」之列。這個變化主要是因為在進化過程中,大熊貓已演變成以食竹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了。除竹子外,大熊貓還會吃魚、小動物、植物和蜂蜜,對甘蔗、蛋、蘋果、波菜也不排斥。

  現在大多數食肉類動物的祖先存活於約1200萬年以前的叫做小骨貓的一種動物,它的外形如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浣熊。目前看到的犬科動物、貓科動物、熊科動物、浣熊科動物,其共同的祖先都是小骨貓,這幾類動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只是在以後的進化歷程中,彼此獨立分化了出來。因此,大熊貓有可能與熊和貓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大熊貓是熊?

  眾多的國外學者熱衷於把大熊貓化歸為熊科動物。在國外,它的英文名稱是「貓熊」或「巨貓熊」,德文和俄文的名稱則是「竹熊」。法國動物學家熱爾韋在1870年通過對大熊貓顱內型、腦外形、頭骨、齒型、聽泡、耳骨、腎、血清、足型、尾的長短研究,提出大熊貓屬於熊科的觀點。這種觀點得到很多科學家的認同。20世紀中晚期,西方學者推導出大熊貓是從熊類中分離出來的。目前很多學派仍然堅持大熊貓屬熊科,稱大熊貓是一種高度特化了的熊類。

  除了上述兩派,學術界還有持第三種意見的人,他們主張大熊貓既不隸屬於熊科,也不隸屬於浣熊科,而應該建立一個與熊科和浣熊科並列的大熊貓科,這個科中只有大熊貓1種,持這種意見的人我國的學者佔了多數。這是因為大熊貓無論與熊類還是與浣熊類相比較,都有很多差異,判斷這些差異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行為組蔣志剛博士認為:「雖然大熊貓與熊科動物比較起來吻部顯得較短,骨骼又要比熊類粗壯厚重,腰和盆腔明顯相對較大。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似特徵仍然比較多,比如食性雜、體型大、體態笨重、視覺不佳、嗅覺比較靈敏等等,但是這些特徵並不代表大熊貓就屬於熊科動物。」

  蔣志剛舉例說:「人與黑猩猩同屬於靈長目,它們之間的DNA差異僅為1.6%,遠遠小於很多其他被歸在同一屬內的動物,擁有這些特徵是否就應該把人與黑猩猩同歸於猩猩科或是人科嗎?事實並不是如此,所以說大熊貓雖然如熊科動物一樣屬於食肉目,但卻不能簡單地劃為同一科。」  

大熊貓究竟情歸何處?

  大熊貓究竟屬於什麼科,目前還無法做出定論。

  羅桂環指出:「分類學家對物種標準還缺少一致的認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誕生在19世紀中葉,他認為生物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而來的。林奈的物種分類法誕生在18世紀中葉,還沒有接觸到達爾文的先進理論,林奈認為物種是不變的,他的物種分類法不講求種群之間的親緣關係,這樣一來,他的分類法顯得並不完善,可以說是一個受人為因素影響比較大的分類法。分類法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自然就不同。」為了方便科學研究,更好地識別進化系統,認識生命的本質,中國引進了各種不同的物種分類法,例如德國的恩格勒自然分類系統。

  蔣志剛也指出:「目前林奈的物種分類法仍在使用,但它並不是完美的。對於大熊貓究竟屬於哪一個科,是一個科學問題。設立大熊貓科只不過是對大熊貓分類學問題的相對解決,弄清大熊貓的譜系才是一個相對艱巨的科學課題。」  

新聞緣起

  今年是瑞典植物學家、分類學家林奈誕辰300周年。這位被稱為「雙名法」之父的人,創立了目前生物學界通行的物種分類方法「雙名法」。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認識自然的手段愈加豐富。人類所知的物種由林奈時代不過數千種上升至目前的幾百萬種。大熊貓該歸入熊科,還是與小熊貓一起成立貓熊科?大熊貓的分類地位就此存在著爭議。  

大熊貓名字的由來

  早在1869年3月,一位名叫阿爾芒·戴維德的法國傳教士就在中國四川一帶發現了大熊貓的蹤跡,由於熊貓的顏色由黑白兩種組成,所以當時他給熊貓起名為「黑白熊」,並把它歸屬於熊科,這一研究論證一公布,立即轟動了世界。後來有些動物學家認為它屬於貓熊科,將其定名為「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像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像熊。20世紀40年代,中國重慶北碚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會,當時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經開始習慣左到右的中文讀法,所以當時所展示的「貓熊」字樣就被大家誤讀成熊貓,連報紙記者在報導中也寫成「熊貓」。就這樣以訛傳訛,形成了習慣稱謂,並延用至今。目前我國臺灣地區仍然把熊貓稱為「貓熊」。另一個說法是,早在1949年前的時候念「貓熊」,後來大陸從左往右念成了「熊貓」了,而臺灣人則還是念貓熊,兩岸的不同表達其實是一個物種。  

惹心喜愛的大熊貓

  熊貓:英文名panda;域:真核域;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目:食肉目。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省的個別崇山峻岭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稱為「國寶」。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動物協會選為會標,而且還常常擔負「和平大使」的任務,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遠渡重洋,到國外攀親結友,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大熊貓身體胖軟,頭圓頸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壯,身長約1.5米,肩高60—70釐米左右,體重可達100—180千克。特別是那一對八字形黑眼圈,猶如戴著一副墨鏡,非常惹人喜愛。

  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在卻偏愛吃素,主要以吃箭竹為生。一隻成年的大熊貓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鮮竹。有時,它也會開一次「葷」,捕抓箭竹林裡的竹鼠美餐一頓,甚至大搖大擺闖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貓性情孤僻,喜歡獨居,晝伏夜出,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常常隨季節的變化而搬家。

  大熊貓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約在100萬年前,它們遍布我國的陝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區,在雲南、四川、浙江、福建、臺灣等省也有它們的蹤跡,現在留下來的數量很少,成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的珍貴的「活化石」。

  迄今為止,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沒有幾乎瀕臨絕跡的大熊貓,只有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甘肅部份地區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貓總數僅1000隻以下,而且數量在不斷減少。

  根據科學統計有78%的雌性大熊貓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這就給大熊貓的繁殖帶來了許多困難。

  在200多萬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萬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貓已經廣布於我國南半部,組成了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今天該動物群的許多種已經絕滅,而大熊貓卻一直活下來,所以大熊貓有「活化石」之稱。  

雙名法

  在生物學中,雙名法是為生物命名的標準。正如「雙」所說的,為每個物種命名的名字有兩部分構成:屬名和種加詞。屬名須大寫,種加詞則不能。在印刷時使用斜體,手寫時一般要加雙下劃線。例如:智人。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某一個屬,除第一次提及時給出全寫,在以後出現時可將屬名縮寫,但絕不能省略。

  屬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詞,如果引用其它語言的名詞,則必須拉丁化。種加詞大多為形容詞,也可以為名詞的所有格或為同位名詞。當形容詞作種加詞時,要求其性、數、格與屬名一致。有時,名稱也會來源於古希臘語,或者是本地語言,又或者是該物種發現者的姓名。事實上,分類學家通過各種途徑來構造物種名稱,比如說開開玩笑或者是一語雙關。然而,無論其來源如何,學名在語法上總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儘管生物學家不贊成,雙名法名稱有時又叫「拉丁文名」。

(責任編輯:龔倫常)

相關焦點

  • 憨態大熊貓,是熊還是貓?祖先是誰?
    成天靠吃竹子度日,吃完就睡,睡累了就起來玩的大熊貓並非是食素動物,雖說頂著熊和貓的雙重身份,追根朔源,它可是實打實的食肉動物,不就是吃個肉嗎?小意思。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
  • 大熊貓究竟是一種熊還是浣熊?
    體型、棲息地和飲食習慣大熊貓究竟是一種熊、還是浣熊、還是「自成一派」?這一問題曾困擾科學家多年時間。不過有大量基因研究顯示,大熊貓是熊的一種。大熊貓有許多別名,包括竹熊、白熊等等。其體型較大,且毛髮呈黑白雙色,可以輕易與其它的熊區分開來。
  • 中國竟然有兩種大熊貓?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
    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 2020-12-14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揭大熊貓食竹之謎:能量源不是纖維素,而是澱粉果膠等
    張文平介紹說:「2008年底,成都大熊貓基地與上海交大趙立平課題組有個關於大熊貓腸道菌群的研究項目,我研究的重點放在大熊貓為啥要吃竹子上,並挖掘大熊貓腸道中的纖維素菌群和基因。當時我沒有接觸過菌群研究,在趙立平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我掌握了最先進的微生態研究的手段和方法。2015年,成都大熊貓基地和趙立平課題組合作完成了一篇大熊貓腸道菌群文章,發現大熊貓的菌群結構和熊比較接近,很少含有纖維素菌。」
  • 滾滾探秘 | 大熊貓名稱趣談
    大熊貓因為喜歡翻滾賣萌,近年來在網絡上獲得了「滾滾」這一萌萌的外號。「滾滾」其名,帶有網友們「知之深,愛之切」的戲謔成分,這可是熊貓最新的名稱吧。「熊貓」這個詞早在1915年編成的《中華大字典》上就有出現,字典裡是這麼說的:「熊貓,獸名,似貓而善升木」,說的是有一種哺乳動物,像貓而且爬樹很厲害,叫做熊貓。然而仔細看它旁邊配的一張插圖,畫的卻是一隻小熊貓。這說明最開始的「熊貓」指的就是現在的小熊貓。一開始小熊貓的英文名是panda(熊貓)。
  • 大熊貓竟有兩種,還30萬年從不來往
    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劃重點看區別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 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大熊貓的主要食物就是嫩竹子,但從動物學分類上來看,大熊貓卻屬於食肉目,是熊科動物中的一種,原先是吃肉的,之所以改吃竹子目前還是個謎。
  • 大熊貓的「遠親近鄰」小熊貓
    寶興縣不僅盛產大熊貓,也盛產小熊貓。小熊貓可不是大熊貓的幼崽,而是與大熊貓同域分布的一種野生動物,是大熊貓重要的伴生動物、「鄰居」。小熊貓與大熊貓曾一度共同擁有「熊貓」「貓熊」之名,從生物分類上看,兩者只能算遠房親戚。
  • 老虎厲害還是獅子厲害?大熊貓:反正它們都不敢惹我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都已經是有許多的人能夠感受得到了,隨著我們現在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與我們現在社會的不斷變革與改變,我們人們的生活和之前相比較起來來說的話也是有了不小的改善,無論是從我們人們的生活環境還是生活質量等角度來說,那都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的,可以說我們人們的生活也都是因此而變得更加的美滿和幸福
  • 中國竟然有兩種大熊貓?
    近日 一則有關大熊貓的有趣新聞 引發熱議 原來中國有兩種大熊貓
  • 第一隻走出國門的大熊貓,是如何被一個美國女人獵捕到的?
    1869年以前,大熊貓還不是叫「大熊貓」。在四川寶興縣,當地人叫這種動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經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茲充分研究後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較大的貓熊,便正式給它定名為「大貓熊」。那麼,大熊貓是什麼時候開始叫做「大熊貓」的?直到1939年,四川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
  • 關於大熊貓你不知道的事情
    其實大熊貓的原名是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 熊科 。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 陝西大熊貓:聽說川妹子在cue我?要約嘛?
    陝西大熊貓頭比較圓嘴巴短長得更像貓四川大熊貓>標誌性的內八字行走方式大熊貓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陝西大熊貓相對於其他的大熊貓臉更圓,嘴更短,頭部像貓顯得更加可愛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 《帕丁頓熊2》口碑攀升 與大熊貓「國寶相見」
    由本威士肖配音(《007:幽靈黨》)、休博內威利(《唐頓莊園》)、休·格蘭特(《諾丁山》)等大牌明星主演的喜劇冒險真人動畫電影《帕丁頓熊2》已經暖心回歸,影片於12月8日登陸內地銀幕。
  • 《摩登大自然》大熊貓
    視頻前廣告較長,請將進度條拖至廣告末尾即可,不要退出哦~ 大 熊 貓 說起深受人們喜愛的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貓啦!
  • 大熊貓「愛打架」:武功滿級的雪地「熊家」
    大熊貓「愛打架」:武功滿級的雪地「熊家」 2020-12-21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資訊|四川捉到無毛怪獸,樣子像熊又像貓,國外人猜測是「雪人」
    四川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四川捉到無毛怪獸,樣子像熊又像貓,國外人猜測是「雪人」神秘的動物是在四川省遂寧大英縣原始森林中,被村民捕獲到的,這隻怪獸身長約50~60釐米,頭不大但是手臂和尾巴卻很長,看起來有點像熊,但是叫聲又像貓,而且它渾身上下都沒有毛髮,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動物,都稱它為無毛獸。
  • 全球唯一棕色大熊貓越來越胖:奶油巧克力球
    一直只以黑白樣貌示人的大熊貓家族終於出了個「彩色」成員。目前,6歲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已安全度過來到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的第二個汛期,體重從剛到基地的89公斤增加到100多公斤,變成胖嘟嘟的「奶油巧克力熊」。據飼養員介紹,「七仔」每天要吃40多公斤竹子,健康狀態穩定良好,體力、野性和本能等都大有增加。
  • 三年級作文《國寶大熊貓》例文一,可以列印
    國寶大熊貓(一)大熊似貓非貓,似熊非熊,所以大家叫它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並為世界人們所喜愛,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是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徵。大熊貓擁有粗壯的身體,有四個碩大的「熊掌」,有兩個吸引人的黑眼圈,還有那圓鼓鼓的白肚皮,一身黑白相間的毛,它的樣子滑稽可笑,非常可愛。大熊貓的食量非常大,它很喜歡吃鮮嫩的竹葉、竹筍。每當大熊貓發現有新鮮的竹筍、竹葉,就會立即撲上去,用兩隻前爪抓著亂咬,咬斷了就往嘴裡送。它那貪婪的樣子讓人捧腹大笑。
  • 大熊貓真實戰鬥力:戴墨鏡的都不好惹
    人類自己創造了幻覺,又信以為真全世界都在愛大熊貓,美國人還把它寫進美劇《女國務卿》,借主角之口說出了美國人民的心聲:外交可以斷,但大熊貓是不會還回去的!大熊貓是熊,不是貓2009年,中國科學家完成了大熊貓的基因組測序(《Nature》,2009),結果發現大熊貓一共有21條染色體(比人類少2條),共有2萬多個基因(跟人類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大熊貓應該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個亞種。
  • 剪紙圖案大全:可愛的大熊貓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非常的聰明和可愛,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也是非常多朋友所喜歡的動物。大家如果見到它一定會被它的可愛給深深吸引的哦。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