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補給最充足的是美軍,咬牙硬撐的是紅軍先烈!

2020-12-19 小佳扒熱點

二戰軍糧?放到現在也是一點不遜色!

二戰期間,美國大兵開著吉普車晃晃悠悠、嘴裡嚼著口香糖、向周圍的難民撒發盒裝食品的場景、在當時歐洲戰場隨處可見……這些盒裝食品是神馬玩意??

整個戰爭期間,美軍物資供應相對充足,想必大兵們的夥食也不差。所謂的盒裝食品,指的就是二戰時期美軍配發的單兵野戰口糧。不敢說它是美國人的專利,但能夠將這種口糧在二戰中弄成體系配發的,老蔣認為,非美國軍隊莫屬。

相比而言,這種單兵野戰口糧便於運輸、利於存放,節省了大兵在戰場上的烹飪時間,提升戰鬥效率。先不管口糧味道好壞,大兵們最起碼不會餓肚子。

概括來說,二戰時期美軍單兵野戰口糧大致分為:B口糧(B ration)、C口糧(C ration)、K口糧 (K ration)及D口糧(D ration)。

B口糧和其他口糧有些區別,這個口糧有一整箱,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供應五個人吃的,一種是供應十個人吃的,是供應多人食用的口糧,這裡面的糧食,也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都是一些蔬菜、肉、果汁、麥片、餅乾,還有日常人們需要攝入的糖、鹽,還有人們日常用的衛生紙,也包括在裡面,值得一說的是,五個人和十個人的口糧,大致上都是一樣的,但是後來出現的十人份的口糧,還多了香菸、毛巾、火柴等東西,還配備有淨水藥片。

C口糧可以滿足一個士兵,一日三餐所需要的量,裡面包含三個肉罐頭,還有三個麵包類的罐頭,裡面還配有豆類、蔬菜、米飯、火腿等很豐富的食材,這個口糧中,還有可可粉、口香糖、葡萄乾之類的東西。

K口糧也比較簡單,一開始是為陸軍準備的,後來基本上都用在空降兵身上,這個也屬於是多人餐,一份K口糧夠十二個人吃的了,甚至還有餐勺、餐巾紙等的配備。

D口糧(D ration),其實就是巧克力棒,成分包括: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可提供約600卡的熱量,屬於高熱量野戰食品。士兵們可直接食用巧克力棒,亦可將其溶於水,當作飲料飲用。

看了這麼多,你想試試軍糧嗎?

當年中央紅軍長徵出發時攜帶了60萬擔糧食,本來足以支撐一年多時間,不過湘江一役後幾乎損失殆盡。所以我們如今看長徵的記載,一路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口糧就地籌措。

既有平時的紅米飯南瓜湯,也有困難時期難以下咽的樹皮草根甚至皮帶,條件寬鬆時也吃過宣威火腿,喝過貴州茅臺。

唯一稱得上單兵口糧的東西,就是過草地的時候,用青稞粉製作的炒麵。

青稞炒麵必須要加水煮,但是草地裡很難找到潔淨水源,有時候只能就著雨水胡亂下肚。

在小說《七根火柴》裡,就很生動地描述了一位紅軍戰士因為下雨無法生火,只好生吃乾糧,從被雨水淋溼的褲兜裡刮出雞蛋大小的一團青稞面的情節。

相關焦點

  • 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什麼?美軍的遭嫌棄,日軍太難吃!
    導語:二戰軍用罐頭裡裝了什麼?美軍的遭嫌棄,日軍太難吃!我們都知道,戰爭對於財物的損害都是極大的,人是鐵,飯是鋼,這在戰場上更能體現出來,吃不飽飯的士兵戰鬥力會直線下降,甚者影響著軍心,軍心不穩,必敗無疑。
  • 二戰美軍後勤補給有多強?看看他們都吃的什麼,眾多國家士兵羨慕
    二戰中,美國之所以能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還依靠其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確實在戰場上不僅僅武器裝備很重要,糧草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士兵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打仗,所以美軍士兵在執行任務時都會帶上充足的乾糧,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每名士兵日均卡路裡的攝入量可以達到日軍的兩倍,足以看出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的多麼強大,那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二戰期間美軍的夥食。
  • 二戰時期都說日軍的綜合實力很強,但與老牌列強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二戰中最主要的參戰國,也是軸心國陣營中的「二當家」,二戰期間,日本主要肆虐亞洲和太平洋,犯罪慘重。那時候,日軍的彪悍在亞洲地區屬於無敵存在,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曾一度把美國打得一敗塗地。
  • 不愧是超級大國,二戰時期士兵的口糧也很上檔次
    在戰爭中,要想贏得戰爭,三個要素必不可少的,一個是人員,一個是武器裝備,一個就是給士兵的補給,士兵只有吃得足夠飽了,才有力氣打仗,不然在古代的戰爭中,就沒有放火燒敵軍的口糧這個說法了,所以口糧對一個軍隊來說是多麼重要,那麼在現代的戰爭中,軍隊的補給都有些什麼呢?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幹掉一名美軍,需要的代價有多大?
    二戰時期日軍在亞洲戰場就是惡魔般的角色,幾乎沒有多少國家是對手,不管是在武器裝備上還是軍隊整體戰鬥力上的,所以這就使得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跟我軍的傷亡利弊達到驚人的五比一,也就是說平均犧牲5人才能幹掉一名鬼子 ,實力差距從這裡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因此那個年代先烈們過著極其艱苦的日子。
  • 二戰時期英軍的戰時口糧,豪華程度僅次於美軍,還有可攜式三角爐
    二戰時期,各國都為軍隊開發了戰時口糧,但各地的飲食習慣並不相同,這也導致軍用口糧的組成存在較大差距,比如美國人嗜糖如命,一天的口糧了塞了11包白糖;比如德國人酷愛香腸,口糧的主食之一就是豬肉腸等等
  • 多位革命後人齊聚此地敬獻花籃,緬懷空軍先烈
    在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面對在裝備、人員和數量佔絕對優勢並參加過二戰、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美國空軍,年青的志願軍空軍儘管組建時間不長,但他們不畏強敵,鬥志昂揚,英勇作戰,以英勇無畏、亮劍長空和空中拼刺刀的精神,與蘇聯空軍一起在朝鮮的上空勇敢地殺出了一個「米格走廊」, 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後勤裝備和戰略物資的運輸,粉碎了美空軍的絞殺戰,徹底打破了美軍妄圖將我志願軍後方炸成真空地帶,使我軍後勤彈藥無法補給
  • 美軍二戰有後勤多奢侈?冰淇淋納入「軍用補給」!必要情況可空投
    自從這項規定出臺以後,美軍驅逐艦之間就掀開了一起救人狂潮!紛紛在海面上尋找落水飛行員,一時間美軍飛行員的生存率大幅度提高。為何美軍對冰淇淋如此痴迷?冰淇淋竟然還能作為戰爭物資提供?二戰爆發以後,由於美軍軍內全面禁酒,特別是海軍水手,沒有酒水可以打發無聊的航海生活,讓士兵感到極度枯燥,美軍決定用冰淇淋作為酒的替代品,大型戰艦上都安裝有冰淇淋製造機,中小型戰艦則可以定期前往領取冰淇淋補給,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和日軍拼死戰鬥之後,也會在太平洋的炎炎夏日之下被供應冰淇淋吃,糖分刺激多巴胺可以緩解戰鬥時帶來的疲勞和痛苦。
  • 「人是鐵,飯是鋼」,二戰德軍的夥食究竟如何?終於大開眼界!
    在二戰期間,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的性能優良與否,對於一場戰爭的勝利是至關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謂是到如今為止最慘烈,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了,它波及的範圍之廣,傷亡的人數之多是很多老一輩心中無法抹去的慘痛回憶。
  • 二戰碳酸飲料,德軍芬達美軍可樂日軍彈珠汽水,中國軍人喝啥
    那麼二戰時候,各國軍隊喝的碳酸飲料都是什麼,就值得研究下了。作為可口可樂的原產國,美軍當然是肥仔快樂水的忠實擁簇,二戰期間,可口可樂對美軍而言,從不是奢侈品,而是必備品。依託強大的國力,美軍士兵的待遇,對比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二戰中蘇軍的另類制勝法寶,蘇聯軍糧大薈萃
    軍隊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後勤補給是最關鍵的一環。後勤保障做的優秀,士兵在作戰時的顧慮會少很多,相反將會大大地影響士兵作戰的士氣和軍力。二戰時期,由於技術和條件的限制,各國對於軍糧的要求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作為盟軍的重要一份子,蘇軍在二戰中的軍糧絕對是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部分,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二戰中蘇聯的軍糧。
  • 午餐肉的來歷:原來是軍糧,美軍二戰吃膩卻風靡世界80年
    而提到美式軍糧,就不得不提到"斯帕姆"午餐肉,這種誕生於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的食品在二戰中伴隨美國大兵走遍了世界,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最流行的罐頭肉類食品之一。它的出現,保障了前線士兵在高強度的作戰環境中熱量的補充,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午餐肉是同盟國打贏二戰的一項"看不見"的保障。
  • 二戰美軍「豪」到不行的後勤補給,特別是夥食,一點都不虧嘴
    不過還有些人是看上了美軍的絕對地位才去了美國服兵役,但是不管怎麼說,美國趨近於完美的後勤保障給眾多美軍士兵提供了保障,特別是吃的,一點都不虧嘴,這也難怪會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了。要知道,美軍的夥食不僅僅是現在,就是在二戰期間,美軍的夥食就已經是世界各國難以企及的了,而且絕不僅是午餐肉罐頭這簡單,其他國家羨慕。
  • 閃閃紅星合唱團牽手紅軍小學 緬懷革命先烈迎建軍90周年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開可 通訊員 姜潤邈) 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蘇區革命傳統,慶祝建軍90周年,近日,廣州閃閃紅星合唱團代表走進有著「將軍縣」美譽的江西省興國縣,與興國縣紅軍子弟小學開展「閃閃紅星牽手紅軍小學」活動。
  •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夥食都不同,那美軍的野戰口糧是怎樣的呢?
    只是,最誇張的要數法國了,正餐可是有7個菜的,對於小編這種吃貨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誘惑了。這些野戰口糧,連被俘虜的德國士兵在食用美軍野戰口糧時都對美軍夥食羨慕不已,那美軍野戰口糧到底有什麼名堂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是分類,美軍野戰口糧劃分為4類,分別是最受歡迎的新鮮食物,需要烹飪的罐裝食物,開罐即食的罐裝口,和濃縮巧克力。
  • 二戰吃什麼?美軍看著還挺可口的C口糧
    之前講過一篇美軍二戰時吃的K口糧,但K口糧的開發初衷是易保存、輕量化。也就是說這玩意是一種應急口糧,而且早先是專門供給空降兵的應急口糧。裡面大多以餅乾、糖果這類能保證熱量的食物為主,罐頭的話較小也較輕。
  • 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午餐肉罐頭,日本牛肉罐頭,八路軍呢?
    導語: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有午餐肉罐頭,日本有牛肉罐頭,那八路軍呢?軍人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敬佩的存在,他們以自己的身軀保衛著國家,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衝刺在前,再苦再累的事情他們都幹過。
  • 二戰時期,蘇德兩軍抵抗,為何都「喜歡」用敵國的衝鋒鎗?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攻擊,由此拉開了歐洲戰場的序幕,到了1941年6月,憑藉著閃電戰戰術迅速橫掃大半個歐洲的法西斯德軍,根據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紅軍發動了進攻,這場慘烈的蘇德戰爭,構成了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以極大的代價,牽制了法西斯德軍的勢力,為推動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 二戰美軍告訴你:我們把羊肉都吃傷了
    二戰宣傳海報野戰單兵口糧到底好不好吃?可能只有長期食用的士兵才最有說服力。畢竟大部分普通民眾平時都不會吃這樣的食物,偶爾吃也只是嘗個鮮而已。因為早在二戰時期美軍士兵就已經深刻體會到了這種痛苦。想像一下,在戰爭中當後勤軍官和其他幾十個下屬負責購買大量食物,試圖養活成千上萬的士兵時,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些食物需要填滿所有士兵的肚子,並要保證提供每天每人消耗4300大卡熱量。而能提供滿足這樣的要求最好的就是肉類,但是特殊時期不可能會有很多的肉種類及時得到供應。
  • 二戰最優秀的輕型坦克就是它:M24霞飛輕型坦克
    1978年9月10日,當時的蘇聯紅軍裝甲坦克總局決定,在莫斯科郊外的庫賓卡訓練基地建立坦克博物館。勃列日涅夫時代是冷戰的高潮時期,要求什麼都不能落後於西方。霞飛的名氣非常大,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沒有之一。M24的前輩是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廣泛裝備二戰美軍、法軍、蘇軍甚至中國軍隊。M3/M5斯圖亞特坦克性能也相當不錯,缺點主要是火力不足,37毫米火炮難以對中型坦克產生威脅,也不能擊毀堅固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