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軍糧?放到現在也是一點不遜色!
二戰期間,美國大兵開著吉普車晃晃悠悠、嘴裡嚼著口香糖、向周圍的難民撒發盒裝食品的場景、在當時歐洲戰場隨處可見……這些盒裝食品是神馬玩意??
整個戰爭期間,美軍物資供應相對充足,想必大兵們的夥食也不差。所謂的盒裝食品,指的就是二戰時期美軍配發的單兵野戰口糧。不敢說它是美國人的專利,但能夠將這種口糧在二戰中弄成體系配發的,老蔣認為,非美國軍隊莫屬。
相比而言,這種單兵野戰口糧便於運輸、利於存放,節省了大兵在戰場上的烹飪時間,提升戰鬥效率。先不管口糧味道好壞,大兵們最起碼不會餓肚子。
概括來說,二戰時期美軍單兵野戰口糧大致分為:B口糧(B ration)、C口糧(C ration)、K口糧 (K ration)及D口糧(D ration)。
B口糧和其他口糧有些區別,這個口糧有一整箱,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供應五個人吃的,一種是供應十個人吃的,是供應多人食用的口糧,這裡面的糧食,也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都是一些蔬菜、肉、果汁、麥片、餅乾,還有日常人們需要攝入的糖、鹽,還有人們日常用的衛生紙,也包括在裡面,值得一說的是,五個人和十個人的口糧,大致上都是一樣的,但是後來出現的十人份的口糧,還多了香菸、毛巾、火柴等東西,還配備有淨水藥片。
C口糧可以滿足一個士兵,一日三餐所需要的量,裡面包含三個肉罐頭,還有三個麵包類的罐頭,裡面還配有豆類、蔬菜、米飯、火腿等很豐富的食材,這個口糧中,還有可可粉、口香糖、葡萄乾之類的東西。
K口糧也比較簡單,一開始是為陸軍準備的,後來基本上都用在空降兵身上,這個也屬於是多人餐,一份K口糧夠十二個人吃的了,甚至還有餐勺、餐巾紙等的配備。
D口糧(D ration),其實就是巧克力棒,成分包括:可可脂、蔗糖、奶粉、燕麥粉、香精、維他命B1,可提供約600卡的熱量,屬於高熱量野戰食品。士兵們可直接食用巧克力棒,亦可將其溶於水,當作飲料飲用。
看了這麼多,你想試試軍糧嗎?
當年中央紅軍長徵出發時攜帶了60萬擔糧食,本來足以支撐一年多時間,不過湘江一役後幾乎損失殆盡。所以我們如今看長徵的記載,一路上基本上是有啥吃啥,口糧就地籌措。
既有平時的紅米飯南瓜湯,也有困難時期難以下咽的樹皮草根甚至皮帶,條件寬鬆時也吃過宣威火腿,喝過貴州茅臺。
唯一稱得上單兵口糧的東西,就是過草地的時候,用青稞粉製作的炒麵。
青稞炒麵必須要加水煮,但是草地裡很難找到潔淨水源,有時候只能就著雨水胡亂下肚。
在小說《七根火柴》裡,就很生動地描述了一位紅軍戰士因為下雨無法生火,只好生吃乾糧,從被雨水淋溼的褲兜裡刮出雞蛋大小的一團青稞面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