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時,多數家長首要考慮的便是師資和環境,即一個幼兒園的軟體和硬體,其次便是幼兒園的費用。
因為孩子從早上8點多送去到下午4點多接回來,一天中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待著幼兒園裡。不過,除了考慮老師跟外部環境以及費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卻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因素,即幼兒園給孩子提供的夥食。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各種營養素需要量相對高於成人,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給學齡前兒童的夥食建議以三餐兩點為宜。三餐兩點中的中餐以及早上和下午的點心都需要在幼兒園解決,所以幼兒園的夥食對孩子來說也至關重要。
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吃午餐或者點心時,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吃飯的情況,老師通常會發一些孩子吃飯的萌照在家長群裡。在鹽城一家幼兒園,老師發的午餐照卻引起了家長們的集體不滿。
只見孩子的午餐中,主食是米飯,菜是土豆絲和海帶絲、胡蘿蔔絲,唯一可見的葷菜是飄在湯中的一顆丸子。
土豆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實和米飯一樣也可以稱為主食,孩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品和奶製品,在幼兒園提供的食物中的量卻極為稀少。
看到這樣的夥食家長們頓時怒了:每學期七千塊的收費,你們就給孩子們吃這些?
不得不說,一學期7000的收費的確不便宜,如果只給孩子這樣的夥食,的確是有點差了。
《中國營養和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我國5歲以下的兒童中,兒童貧血仍是一個突出的營養問題,患病率高達18.8%,3-7歲兒童維生素A的缺乏率明顯高於學齡組兒童。
因為嬰幼兒時期的營養與健康狀況關係到成人慢性病的發生發展,所以家長在孩子的營養狀況下要多上點心。
根據《中國學齡前兒童平衡膳食寶塔》,因為孩子的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大,水分的需要量也會比較多,2-6歲學齡前兒童每日奶的攝入量建議在350-500毫升,白開水的攝入量在600-800毫升,加上食物中的水分,保證每天總水量在1300-1600毫升。
每日350-500毫升的奶量,也可以保證學齡前兒童鈣的攝入,如果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可以考慮改成酸奶、無乳糖奶或者在喝奶時加無乳糖酶,在飲奶前可以適當吃些主食,避免空腹直接喝奶。
學齡前兒童每日的肉禽魚蛋類建議每天在100-125g,可以選擇每日一隻雞蛋,50g左右,再攝入50-75g的肉禽魚。
蔬菜類食物每日推薦攝入量在100-300g,水果攝入量在100-250g,許多孩子喜愛吃水果,但是對蔬菜不太感興趣,家長要注意引導。
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給孩子吃的食物在烹飪上儘量採用蒸、煮、燉、煨的方式,避免過鹹、過於油膩和辛辣,也儘量少用或者不用味精、雞精、糖精等調味品。
還要控制鹽的用量,2-3歲孩子每日攝入鹽量不大於2g,4-5歲不大於3g,醃製食品中含鹽量比較高,要減少孩子的食用次數,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可以注意看一下外包裝上的鈉的含量,儘量選擇鈉含量低的食物。
除了早餐、中餐、午餐外,考慮到孩子的新陳代謝旺盛,可以給孩子準備上午和下午兩餐點心,點心選擇以奶類和水果為主,也可以給孩子適量的鬆軟面點。如果家中吃晚餐的時間比較早,可以在睡前2小時安排點心,但是避免安排甜食,防止寶寶蛀牙。
許多孩子喜歡喝飲料或者果汁,不過含糖飲料和果汁除了增加齲齒風險,還會引起肥胖。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每天少量多次飲水,但是不在餐前大量喝水,避免衝淡胃酸,影響孩子的食慾。
給孩子選擇零食時,少選膨化食品或者油炸食品比如薯片、爆米花等食物。選擇新鮮天然的食物,比如奶製品、水果、蔬菜等。
給孩子吃堅果時也要注意,可以磨成粉或者打成糊吃,防止寶寶嗆咳窒息。
平時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市場或者超市選購食物,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認識食物。還可以讓孩子參與蔬菜的種植,觀察蔬菜的生長過程,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認知。
平時在製作食物時,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洗菜、擇菜的過程,讓孩子享受勞動的樂趣,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