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3歲之後,就已經出現了性別意識。
編 輯:柔山
性別意識的培養,很多的家長對此並不在意,總是含糊其辭,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沒有那個必要,這樣的後果是會給孩子形成一種誤導。
孩子沒有受到及時的性別教育,也就缺少了隱私的觀念、自我保護、尊重意識,後果可想而知。
王豔的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出於擔心女兒年紀小,怕女兒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王豔總是對幼兒園的大事小情都尤為地關注。
王豔在家中正刷著手機,手機突然收到了幼兒園家長群的消息,王豔點開後看到是幼兒園的老師,在往群裡分享孩子午睡的照片。
寶媽點開了照片,試著想找到哪個是自家的寶貝,看看女兒有沒有睡著,可是這一翻看照片,王豔可不淡定了。
照片中女兒的身旁竟然睡著一個小男孩,而且這個小男孩還把手搭在了女兒的腿上,這可不像是不小心碰到的。
緊接著王豔想起可以通過手機看到園中的監控,趕忙開始查看,王豔在幼兒園的監控視頻中發現,原來孩子們一直都是「男女混合」的方式午睡。
寶媽拍了拍自己的腿,覺得自己大意了,這麼重要的事情自己竟然才發現,於是趕緊在家長群裡面「艾特」老師。
王豔在群裡剛反映完這個情況,馬上就有很多的家長隨聲附和,群裡瞬間炸開了鍋,所有的家長都不淡定了。
面對家長們的質疑,園內立即開會並作出調整,這個「午睡風波」過後,園裡午睡實行了男孩女孩分房睡,如果這位家長沒有發現,是不是園內就不作出調整了呢?
★ 孩子缺乏性別意識
如果幼兒園內實行男孩女孩混合午睡,很容易讓孩子們模糊掉性別觀念,而且孩子還不會認識到這是不當的行為,缺乏性別意識,也就是缺乏了對自我的保護。
★ 不懂得保護隱私
如果混合午睡的模式沒有及時的調整,長期下去,孩子們也會形成習慣,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對,而男孩和女孩也就缺少了對自己隱私保護的習慣。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等到孩子們長大再去改變可就不容易了。
★ 誤導孩子
混合午睡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誤導的行為,會讓孩子們誤以為原來男孩和女孩一起午睡沒什麼不對,會給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觀念。
還記得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可愛的夏天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她的父親並沒有阻止,而軒軒偷看女兒洗澡,夏克立則耐心的告訴女兒。
「如果有男孩子親你,你要告訴他說不可以哦,要明確的拒絕。」
其實孩子的世界是非常簡單的,也沒有那些不好的心思,可是作為家長,要及時的幫助孩子,指出男女交往的邊界和規則意識,而不是含糊其辭。
如果孩子在兒時沒有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難道「長大後就會一下子都懂了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給「長大後」。
性別教育同學習、健康、安全同樣般重要,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等到真的發生危險,才後悔沒有早一點給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 儘早的給孩子塑造性別觀念
一檔教育類節目《放學後》,有一期裡一位一年級的女同學要換衣服,她拒絕了她的外公進屋子幫她換。
小女孩說:外公在外面等我就好了,男女有別,男生是穿褲子的,女生是穿著裙子的。
這一番話贏得了在場很多人的掌聲,的確小小年紀就懂得男女有別,可見女孩的父母對孩子性別觀念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節目中的一位老師也說:「在給孩子的性別教育問題上,要越早越好,因為孩子在性別觀念還沒形成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時期。」
◆ 不固化性別教育
很多家長沒有及時的給孩子進行性別教育,可是卻過於固化性別的刻板印象了,我們不應去壓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正確的疏導,幫助孩子理解。
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性別同時,也學會欣賞和學習不同性別的長處,這樣孩子才能明白尊重的力量。
今日話題:你在孩子多大的時候進行性別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