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2日電 3月21日,我國首個關注遺囑的公益項目「幸福留言——中華遺囑庫」在京啟動,該項目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聯合發起,其位於北京西交民巷73號的第一個登記中心當天正式掛牌運行。
中華遺囑庫將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辦理遺囑的登記、保管和傳遞服務,以協助老年人處理好家庭問題,建設和諧家庭。本市老年人只需攜帶身份證件和遺囑原件前往中華遺囑庫登記中心,即可免費辦理遺囑登記。如果老人尚未訂立遺囑或對訂立遺囑過程不了解,中華遺囑庫將安排專業律師提供免費諮詢,指導老人訂立遺囑。
據悉,中華遺囑庫採用專業的登記流程軟體,藉助指紋掃描、現場影像、電子掃描、文件存檔和密封保管等方式對遺囑進行嚴格保管,必要時還可以附加律師見證,以確保遺囑的真實性。遺囑登記保管後,遺囑訂立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修改和更新。
在啟動儀式上,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登記流程。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對登記人填寫的遺囑登記申請表、遺囑原件進行了電子掃描,並對登記人的指紋進行了電子採集,然後進行了自動對時、全程影像錄製和現場拍照,加上見證人的見證,整套流程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圓滿結束。長期關注《繼承法》的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曉林律師看完演示後向記者表示,這樣形成的證據在法庭上幾乎可以做到無懈可擊。
保護遺囑隱私 只有授權人才能查詢
為保護遺囑訂立者的隱私,中華遺囑庫採取了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遺囑訂立者可以將查詢遺囑或提取遺囑的權利授權給自己指定的人;也可以設置查詢遺囑或提取遺囑的時間節點和條件要求,只有滿足其所設置的全部條件的人方可查詢或提取遺囑。
此舉不但保護了遺囑訂立者的隱私權,還解決了遺囑的安全保管和順利傳遞的問題,避免了因未立遺囑或遺囑遺失所可能產生的糾紛隱患。
14個範本免費下載 自助式立遺囑
為提高百姓訂立遺囑的專業知識並方便百姓訂立遺囑,中華遺囑庫還組織多名法律專家起草了14個免費遺囑範本,涵蓋了遺產安排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可以基本滿足訂立遺囑的需要。
記者登陸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網站發現,中華遺囑庫已經將遺囑範本上傳,市民可以很方便地下載本。這些範本包括「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分給多人」、「分給一人」、「籠統分配」、「部分分配」等十多種類別,許多範本還可以自由組合,形成一份比較完善的遺囑。
中華遺囑庫社會監督員、全國政協委員尚紹華表示,中華遺囑庫用「遺囑範本」和「網絡傳播」兩個工具,無償地幫助了老百姓,值得讚賞。
長期保存 首次使用國外遺囑專用紙
據悉,當前人們訂立遺囑所用的紙張一般都是普通列印紙或便箋紙,有些人甚至隨便找到一張紙就寫遺囑,這樣用紙難以符合遺囑需要長期保存的要求,為此,中華遺囑庫專門從國外進口了特種用紙,免費提供給登記人使用。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紙學名叫「潑酸防腐紙」,在國外專門用來書寫重要文件或遺囑。國內首次引入,用在訂立遺囑方面,其不但保存時間長,而且還可以防止蟲蛀和避免人體汗液的侵蝕。
豪華志願團 免費提供遺囑諮詢服務
為保證中華遺囑庫的權威性和法律嚴謹性,並更好地為百姓提供遺囑方面的服務,中華遺囑庫成立了由原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於寧擔任團長,囊括了陳旭、餘婧、陳凱等多位知名律師在內的律師志願服務團;以及由方圓公證處和國泰公證處數十位公證員組成的公證志願服務團,他們將為市民免費提供遺囑諮詢服務。
中華遺囑庫指導顧問、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遺囑庫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拓展了新的社會公共服務項目。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認為,中華遺囑庫的成立有利於促使全社會尊重老年人權益、關心老年人感受,形成敦睦敬老、厚德傳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家庭糾紛四成都因爭遺產
中華遺囑庫發起單位之一、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理事長陳凱介紹,近年來財產繼承糾紛呈直線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家庭關係的主要矛盾,中華遺囑庫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避免這類糾紛的產生,讓家庭和睦。
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調解員協會2007年至2011年五年來所接訪的民間糾紛工作情況統計,在財產繼承糾紛、房屋糾紛、婚姻糾紛、勞務糾紛、債務糾紛、財產糾紛、合同糾紛等16類民間糾紛共10680件案件中,唯有財產繼承糾紛持續走高,從2007年的99件逐年攀升,2011年達到401件,而同期其他類型的案件數量均有所漲落。
另據西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07年起,該院受理的財產繼承糾紛案件以每年100多件的數量逐年遞增,2011年已經達到596例,佔家庭糾紛的39%,成為最多發的家庭糾紛案件(其他家庭糾紛案件依次為離婚糾紛、房屋使用糾紛、房屋拆遷糾紛、房屋權屬糾紛、撫養糾紛、贍養糾紛、家務糾紛)。
陳凱告訴記者,我國《繼承法》規定,遺囑繼承的效力優先於法定繼承,在有遺囑的情況下,必須按遺囑處理遺產,這體現法律對遺囑的重視,「但很多老人生前未立遺囑,而繼承人又不滿於遺產的法定繼承分配。再有就是老人雖然立了遺囑但由於對法律不了解而導致遺囑無效,或是繼承人對老人所立遺囑的真實性有爭議,這都導致了繼承糾紛的產生。因此老人最好在生前訂立一份有效的遺囑,由第三方進行保管,這樣可以使老人安度晚年,繼承人應得的權益也不受到損傷。」
事實上,財產繼承糾紛已經成為影響一個家庭幾代人親情關係的「頭號殺手」,陳凱舉例說,「一對年輕夫妻共同出資購買了一套房產,雙方生有一子,
丈夫逝世而未立遺囑,如果丈夫的父母健在,那麼按照法定繼承分配結果是,妻子擁有這套房子八分之五的份額,兒子僅能分得八分之一的份額,因為還要分給丈夫的父母四分之一的份額。這顯然不能讓妻子滿意,因為在她看來房子是我們夫妻共同購買的,為何還要分給公公婆婆?而公公婆婆也會擔心兒媳婦再婚而把房子給了外人;作為獨生子女的兒子僅能分得八分之一的份額,也一定因此而鬱悶。」
此外,許多老人有藏存摺的習慣,一旦老人未來得及將財產告知子女便逝世,如何去了解老人的存款,對繼承人來說也是一道費解的難題。
未立遺囑繼承人之間容易產生糾紛,那麼立了遺囑就能完全避免這種糾紛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我國《繼承法》對遺囑的形式有很多細緻的規定,如果未按照規定所立的遺囑很可能被認定無效,重新回到法定繼承的程序。
「再有是老人立了遺囑,遺囑在形式上也合法,但繼承人對遺囑的真實性有爭議,也會因此產生糾紛。如老人子女很多,不可能都在父母身邊,而老人生前又沒有把自己的財產情況告訴其他子女,這就很容易導致其他子女與在老人身邊的子女發生糾紛。再如國畫大師許麟廬一家素以和睦著稱,老人生前寫有遺囑將財產留給老伴兒,並把遺囑貼在牆上與老伴兒坐在遺囑前面拍了照片。但在老人逝世後,遺囑的真實性仍遭到子女質疑而引起訴訟。」陳凱說,如果說上述糾紛尚屬自家人內部矛盾的話,還有一種情況則讓自家人根本喪失了繼承權。「現在有不少 空巢老人 靠保姆照顧,我們去年代理了一起子女與保姆的財產爭議案件,保姆手持遺囑聲稱老人把數百萬遺產和一套房子遺贈給了自己,而未留給其子女。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暴露出保姆的許多問題和手段,簡直是防不勝防。」
遺囑管理機構缺失亟待填補
中華遺囑庫指導顧問、著名法學家姚輝認為,財產繼承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與人們諱談遺囑的傳統觀念有關。他認為應當轉變觀念,每個人都需要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提前安排家庭事務,防止糾紛隱患。
在陳凱看來,缺乏遺囑專業知識是導致財產繼承糾紛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老百姓在立遺囑的時候,隨便一寫就完了,缺少必要的法律要件,很容易造成遺囑無效或繼承人對遺囑真實性質疑。人們應該認識到訂立遺囑是一個專業非常強的事情,必須由專業人員辦理。」陳凱說,「另一個原因是遺囑管理機構的缺失。在財產繼承糾紛中,許多案件的爭議焦點是遺囑人是否身體和精神狀況正常,遺囑人是否受到脅迫,遺囑上的籤字是否本人籤署,遺囑是否被隱匿或篡改,以及是否為最後的遺囑等問題。如果出現一個第三方專業機構見證遺囑的訂立過程並對遺囑加以嚴格保管,將會減少大量財產繼承糾紛的出現。」
陳凱表示,將遺囑存放在第三方機構還可避免老人因訂立遺囑而可能產生的家庭矛盾,「尤其對於有多個子女的老人來說,過早地透露遺囑內容容易讓自己與子女產生矛盾,以及讓子女之間產生矛盾,影響了家庭和睦與安度晚年。」
事實上,遺囑登記已在多個國家存在。如新加坡律政部於200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遺囑註冊處,負責登記訂立遺囑者的個人身份資料、訂立遺囑與修改遺囑的時間、協助擬訂遺囑的律師資料、遺囑保管人的身份資料以及存檔者的身份資料等。當訂立遺囑者逝世後,其親屬或律師方可向註冊處了解其是否立有遺囑以及遺囑的下落,從而順利進行遺產繼承。
中華遺囑庫社會監督員趙翔表示,中華遺囑庫填補了我國遺囑管理機構的缺失,促進了家庭和睦,保護了被繼承人與繼承人的合法權益,未來應該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