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人心脾,詠蘭三十首

2020-12-20 浣花溪畔

(三十)方格子匹夫《詠蘭》

劍葉雜草沒,根盤澗底松。

移至鬥室裡,香飄都市中。

注:友人卅誕,特輯錄歷代詠蘭詩二十九首,並自打油一首,以賀。

(一)文徵明《詠蘭》

葉揚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

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

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

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

(二)楊 慎《採蘭引》

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

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結根不當戶,無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鳴泉何湯湯。

欲採往無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馳目成,要予以昏黃。

山谷歲復晚,修佩為誰長。

採芳者何人,蓀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傷。

感此興中懷,弦琴不成章。

(三)朱熹《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蘭皋一以悴,蕪穢不能治。

端居念離索,無以遺所思。

願言託孤根,歲晏以為期。

(四)清錢謙益《詠同心蘭》

新妝才罷採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五)唐·李白《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六)宋·晏殊《盂蘭盆》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豔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七)陸 遊《蘭》

南巖路最近,飯已時散策。

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

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

無心託階庭,當門任君鋤。

(八)明·徐渭《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閒題與俗人。

(九)明·董其昌《蘭》

無邊蕙草嫋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十)唐·王勃《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十一) 唐·杜牧《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十二)楊萬裡《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十三)唐·劉谷《和三鄉詩》

蘭蕙芬芳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

薴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

(十四)唐·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

(十五)明·李日華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十六)唐·張九齡《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十七)宋·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十八)宋·蘇轍《種蘭》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十九)明·陳獻章《題畫蘭》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二十)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二十一)明·文彭《題蘭竹卷》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二十二)魯 迅《詠蘭》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二十三)清·智永《寫蘭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二十四)陳 毅《幽蘭》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二十五)鄧 拓《題畫蘭》

天涯何必訂同心,一卷離騷到處吟。

行看江南春草綠,莫愁空谷少知音。

(二十六)朱德《詠蘭》

幽蘭吐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二十七)齊白石《蘭》

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風吹葉倒斜。

移入室中須坐久,自聞香氣勝群花。

(二十八)張學良《詠蘭》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鬥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二十九)陳衡恪《蘭軸題詩》

杖策尋春載酒回,每於佳車輒低徊。

幽香寂寞無人採,澗底山邊自在開。

相關焦點

  • 「幽蘭香風遠」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十二首經典詠蘭詩詞欣賞
    此外,以「蘭章」喻詩文之美:「蘭章忽有贈,持用慰所思」;以「蘭交」喻友誼之真:「蘭交永合,松契長並」;把良友喻為「蘭客:「蘭客方來,蕙心斯至」;以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 她22歲嫁朱德,23歲犧牲,朱德為她寫40首詠蘭詩、栽6000盆蘭花
    乍看這首詩,你很難認為是一個將軍寫的。「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裡幾回看」,如此纏綿的意境似乎只有那些文人名士、才子佳人才能吟出。然而它的作者卻是我們的開國元勳之一的朱德元帥。不要不信,朱德元帥也是一位詠蘭詩高手。他一生寫過40多首詠蘭詩,而且僅為一人而作;不僅寫詠蘭詩,他還曾栽培了6000多盆蘭花,也僅為紀念一人而栽。
  • 詠物賦、詠物詩、詠物詞中吟詠對象的流變,隱含之義不可不知
    南朝梁詩人何遜《詠春風》這首小詞的構成是很明顯的:風這個神秘的實體在詩中並沒有直接提及。被一位朝臣所觀察和想像的風,不是通過一個隱士的竹林傳出的沙沙聲來表現的,而是通過一個宮廷女子的舉動來表現的。在駱賓王的有著極度暗示意義的詠蟬詩中,這個在風雨中成長的昆蟲,被詩人視為一種體現自身高潔的象徵。另有陳子昂的寓言詩中關於芳香的蘭花(來自於他的著名的感遇系列詩)感遇2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 在桂月的最後幾天裡,讀幾首詠桂詩詞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較為嚴格意義上的詠桂詩,如南朝詩人範雲的「南中有八樹,繁華無四時。不識風霜苦,安知零落期」等。唐朝是詠桂詩的成熟時期,此時,桂和眾多的神話傳說相聯繫,為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宋代是詠桂詩詞的鼎盛時期,湧現出眾多膾炙人口的詠桂佳作 被人傳誦一時。元明清則是繼承時期,其數量可觀,但質量不及唐宋,但也有不少名作流傳。
  • 詠物詩基本知識及真題練習
    詠物詩  一、【概念】詠物詩,通常以某一客觀事「物」為集中描寫對象,抓住其特徵著意描摹,通過詠物明志或詠物喻理,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有的諷喻現實,有的書寫個人身世、品格和志向。二、【特點】1、有的直接以物象為題,有的以「詠(題、贈、贊)+物象」為題。
  • 古詩詞超詳解——詠物抒懷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君子」(梅、蘭、竹、菊)、蓮(荷)、松等。梅:傲骨挺立,高潔,淡泊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鉞《雪梅·其一》)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最負盛名的十首詠橋古詩詞:一橋一詩情
    最負盛名的十首詠橋古詩詞:一橋一詩情中國是橋的國度。古往今來寫橋的詩文汗牛充棟,這裡所選十首詠橋詩,均是千古名作。它們或是永遠活在詩歌之中的「詩橋」,或是永遠矗立在人們心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將這座橋吟唱成充滿無限詩情的「詩橋」,並孕育出千年之後那首著名的流行歌曲《濤聲依舊》。
  • 詠物詩詞鑑賞
    通俗一點兒說,就是詩人在創作時,要在切合詠物,曲盡「物」的妙處的基礎上來抒發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僅僅停留在「物」上。例如,高中第三冊的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在詠楊花的同時,也在詠思婦,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達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
  • 唐詩詠前任男友媽媽店鋪光榮結業 三十年家族生意不被繼承
    像藝人崔建邦媽媽的車子面店鋪經營了已經三十年之久,能夠生存三十年想想都覺得十分艱難,然而在昨日這一間車仔面店鋪宣布光榮結業。提及崔建邦或許大家對他並不是特別熟悉,不過作為中韓混血的崔建邦主要是擔任電視節目的主持,在沒有入行之前亦是一位DJ。
  • 《經典詠流傳》一個特別用心的節目,流傳經典,傳承文化
    ,難忘的,沁人心脾的!現在的經典歌曲加入新聲代的元素,由正能量的人演唱,讓經典更加經典,更加沁人心脾,更加賞心悅目!《經典詠流傳》從第一季就一直在關注。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明顯能看到舞臺,內容的一步步的升級,製作越來越精良。很多孩子也是受到了節目的影響。就像《有溫度的故事店》他們的製作初衷就很好,童謠更容易被孩童所接受。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又能接觸到中國經典。
  • 讀詩|雲賞花3:蘭——縱使無人亦自芳
    詠蘭作為「四君子」之一,作為高潔、典雅、潔身自好的象徵,自古以來自然少不了騷人墨客的膜拜歌詠,《離騷》太長,且屈原是以幽蘭為自身高潔的襯託,暫且不提。陶淵明愛菊天下皆知,其實他也愛蘭。他的《飲酒》一共是二十首組詩,這是其中一首。他寫道: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清風的吹撫。清風徐徐而來,幽蘭就與庭間的雜草分明地區別開來了,因為它帶著幽香。一路前行迷失我舊途,順應自然或許可以達到我要去的地方。既然幡然醒悟就應該回去了,當心鳥盡棄良弓。
  • 推薦|五首恬靜的英文歌曲,旋律沁人心脾(好聽)
    當恬靜的民謠遇到了優雅的英文,一個個沁人心脾的旋律就悠悠的浸入了我們的心田~《Come Away》――Joshua Hyslop必須承認的是,這是一首孤獨的歌。——泰戈爾《Let Her Go》――Joshua Hyslop我想這首歌應該在名字前面加一個Never.愛一個女孩,就永遠不要讓她走。
  • 筱青讀詩經(2)桃之夭夭---詠婚歌
    筱青解經: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使沒讀過《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況且去年剛剛播完火得一塌糊塗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按照詩經的編排順序,這應該是第六首,第二首是《葛覃》,是寫新婚後織布洗衣準備回娘家探望父母的,而這一首則是桃花一樣美麗的姑娘為出嫁做準備。
  • 今天,首旅土峪村高端民宿「詠歸川」 正式和大家見面!
    8月13日上午,文旅扶貧助力鄉村振興·聚焦齊長城沿線古村落暨首旅土峪村高端民宿「詠歸川」啟用儀式在淄川區洪山鎮土峪村舉行。淄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翟乃翠發表講話北京首旅景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佳介紹首旅項目基本情況山東無序與集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婉君介紹「詠歸川」項目情況蔡旭設計工作室創始人蔡旭介紹「詠歸川」項目設計理念
  • 詠七夕詞六首——劉存發
    詠七夕詞六首——劉存發鵲橋仙七夕孤燈淡影,銀河印月,玉宇珠暉閃爍。誰憐映我一流星,正孤獨、天邊墜落。牽牛織女,鵲橋期會,重訴別離寂寞。新歡應比舊愁多,又添了、何言一諾。
  • 老農仿照《詠鵝》作首《詠雞》,全詩18個字,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論詩五首》:「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詠鵝》是初唐四傑駱賓王兒時的作品,這首詩幾乎算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這首詩將鵝這種動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活潑有趣,言簡意賅地描繪出了鵝的特點,整首詩展現出來的畫面感又讓人印象深刻。誰能想到,這只是一個7歲小兒隨手寫出來的詩呢?湖北一個年約七旬的老農仿照駱賓王的《詠鵝》,作了一首《詠雞》,全詩18個字,寫得也是意趣盎然,這首看似簡單樸實的《詠雞》還斬獲了國家級文學獎。
  • 「四君子」之蘭: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所以,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文人墨客寫下了很多詠蘭的詩,詠蘭以言志。下面一起欣賞八首與蘭有關的詩。1.蘭〔唐·王勃〕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2.蘭〔宋·朱熹〕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蘭到晚清。6.
  • 在古代志趣相投的朋友為啥叫「蘭交」
    後世文人詠蘭、愛蘭、藝蘭,往往都是以蘭自況修身,立志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即使窮困潦倒,也不隨波逐流。南宋詩人陸遊的詩《蘭》就有這個意思:「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無心託階庭,當門任君鋤。」後兩句涉及一個典故——曹操殺楊修時說過一句話:「芳蘭當門,不得不除。」意思是:芳蘭長在了擋門的地方,不得不把它除掉。
  • 李商隱的兩首詠物詩,意境優美,言外之意不盡,耐人尋味
    古詩詞不僅有很多表現手法,也有很多題材,比如邊塞詩、懷古詩、山水田園詩以及詠物詩等等。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題材,作者通過吟嘆事物去體現人文思想,而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 經典詠流轉,為何要教孩子「詠」經典?
    01今年春節央視文創節目《經典詠流轉》,趙照唱的《聲律啟蒙》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詠」的魅力,這首歌就像是古人語氣中的「誦詠」,像唱歌一樣的朗誦。《經典詠流轉》這個節目,真正關鍵點就是「詠」,讓詩詞像音樂一樣唱著,而趙照也將經典中「詠」的最基礎東西《聲律啟蒙》唱出來了。《聲律啟蒙》是古時為訓練兒童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自私塾開始就進行文學修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