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方格子匹夫《詠蘭》
劍葉雜草沒,根盤澗底松。
移至鬥室裡,香飄都市中。
注:友人卅誕,特輯錄歷代詠蘭詩二十九首,並自打油一首,以賀。
(一)文徵明《詠蘭》
葉揚東風翠帶斜,白雲根底茁紅芽。
山中誰得稱君子,滿地無名野草花。
纖纖小雨作輕寒,最好疏篁帶雨看。
正似美人無俗韻,清風徐灑碧琅。
(二)楊 慎《採蘭引》
秋風眾草歇,叢蘭楊其香。
綠葉與紫莖,猗猗山之陽。
結根不當戶,無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鳴泉何湯湯。
欲採往無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馳目成,要予以昏黃。
山谷歲復晚,修佩為誰長。
採芳者何人,蓀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傷。
感此興中懷,弦琴不成章。
(三)朱熹《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
蘭皋一以悴,蕪穢不能治。
端居念離索,無以遺所思。
願言託孤根,歲晏以為期。
(四)清錢謙益《詠同心蘭》
新妝才罷採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五)唐·李白《孤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六)宋·晏殊《盂蘭盆》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豔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七)陸 遊《蘭》
南巖路最近,飯已時散策。
香來知有蘭,遽求乃弗獲。
生世本幽谷,豈願為世娛。
無心託階庭,當門任君鋤。
(八)明·徐渭《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閒題與俗人。
(九)明·董其昌《蘭》
無邊蕙草嫋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十)唐·王勃《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十一) 唐·杜牧《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十二)楊萬裡《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十三)唐·劉谷《和三鄉詩》
蘭蕙芬芳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
薴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
(十四)唐·李世民《芳蘭》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
(十五)明·李日華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十六)唐·張九齡《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十七)宋·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十八)宋·蘇轍《種蘭》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十九)明·陳獻章《題畫蘭》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二十)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二十一)明·文彭《題蘭竹卷》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二十二)魯 迅《詠蘭》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託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如醉有荊榛。
(二十三)清·智永《寫蘭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穀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二十四)陳 毅《幽蘭》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二十五)鄧 拓《題畫蘭》
天涯何必訂同心,一卷離騷到處吟。
行看江南春草綠,莫愁空谷少知音。
(二十六)朱德《詠蘭》
幽蘭吐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二十七)齊白石《蘭》
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風吹葉倒斜。
移入室中須坐久,自聞香氣勝群花。
(二十八)張學良《詠蘭》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鬥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二十九)陳衡恪《蘭軸題詩》
杖策尋春載酒回,每於佳車輒低徊。
幽香寂寞無人採,澗底山邊自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