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春節央視文創節目《經典詠流轉》,趙照唱的《聲律啟蒙》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詠」的魅力,這首歌就像是古人語氣中的「誦詠」,像唱歌一樣的朗誦。
《經典詠流轉》這個節目,真正關鍵點就是「詠」,讓詩詞像音樂一樣唱著,而趙照也將經典中「詠」的最基礎東西《聲律啟蒙》唱出來了。
《聲律啟蒙》是古時為訓練兒童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自私塾開始就進行文學修養訓練。讓童蒙大聲誦詠,對文字語言產生興趣,等到逐漸熟悉音韻格律,就自然領會平仄對仗,到作對聯和詩詞時就容易多了。
《聲律啟蒙》可謂是作詩的基礎,並且有著培養語感、啟發童蒙對文學熱愛的作用,它更像是一本詩詞中的《新華書典》。
《聲律啟蒙》以適合吟誦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傳統文化在小孩心中紮根,算是一種當時實用的教育方式。雖然這是應古代作詩的環境而產生的一種教育辦法,那麼到了現代,我們為何還要教孩子「詠」經典?
02
國學經典,類似諸子百家、唐詩宋詞,是歷經千年依然散發著智慧光芒的東西,也是民族聖賢對後世子孫敦敦教誨的思想光輝,是經過歷史與民族長久發展的考驗。
我們詠讀與侵潤其中,不僅侵潤著中國千年文化歷史傳統的傳承,同時也能跨越千年和先賢進行思想上的對話,啟迪人生,養成博大寬厚的思想人格,形成生命認識的深度與高度,這是一種智慧的力量。
而教孩子「詠」經典,就是讓孩子得到「潤澤才情,啟迪智慧」的第一步,也是介入學習的最初辦法。
當然「詠」不只是《聲律啟蒙》,任何適合「詠」的國學經典都可以「詠」,像唱歌一樣大聲朗誦出來,以一種興趣方式進行早期教育的培養。
03
前些年國學大師南懷瑾還極力提倡兒童讀經,就是利用少年兒童人生的記憶黃金時期,多方面誦(詠)讀中國傳統經典,進而打下傳統文化修養的基礎,豐富文化底蘊,健全青少年兒童的道德和智慧。
而他所提倡的辦法就是「誦讀」,讓孩子肯讀書,肯背書,肯唱歌,沒有特別的內容,也不做過多講解,純粹的多背誦。
但背誦並不是強記,而是像唱歌一樣,大聲的朗誦,無心的「誦」,無意的「詠」。
南懷念也表示,小孩子在成長過程,背誦東西其實是很快樂的,特別是無心狀態下,不在意背誦的是什麼內涵,以「詠」的方式,這樣背誦下去的東西,一輩子都能忘不掉。
孩子背誦經典過程,也會有著逐漸提高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等作用,讓孩子的頭腦更為細膩,更為精詳。
從孩子最早期「誦讀」開始,逐漸開發著智力與智慧,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理解後,打下的文學和文化基礎,對以後的成長是益處多多。比如回頭再看學校的教科書,往往都會一看就懂,這是從小背誦的效益。
這個過程也就像不斷閱讀書籍,長期間思考啟迪著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綜合思維,以後不管見到什麼問題,都能很好很快地做出思考的反應,運用綜合能力去解決。
這是為什麼崇尚閱讀的原因,廣為博覽,才能吸收與進化,開發智力,啟迪智慧,形成了廣博的綜合思維,提高著文化的素養。
04
我們這裡說的「經典詠流轉」,就是讓經典能像唱歌一樣朗誦,重要的還是「詠」,也就是「誦」,哪怕現在是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誦讀經典還是需要的。
任何東西都需要知識,而知識是需要智慧指揮。當孩子從小誦讀經典,並在長大中逐漸打下文化基礎,腦筋智慧得到了開發,綜合力會更強,對於知識來說,也能夠更好地指揮,無論是從事任何行業,都能用得到。
南懷瑾也表示,孩子小時候「誦讀」經典,與以後長大會做什麼並沒有衝突。當一個孩子以「詠」方式誦讀經典,並讓經典在心中逐漸紮根,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民族文化在新一代得到傳承,而且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潤澤才情,啟迪智慧」。
待他們逐漸懂得經典本身的內涵後,與偉大的先賢進行思想光輝的對話,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形成了自己高度與深處的思想與人格,無論以後做什麼,視野絕對不一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也是一種侵潤與啟迪的過程。在熟讀過程中,逐漸得到陶澤與提高,並在成長中進行學習與突破,作詩寫文到最後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經典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紮根於孩子的人生中,提高他們的知識,啟迪著他們的智慧,在他們成長中形成深厚的思想與健全的人格,未來人生也必將如經典一樣流轉。
文/王生寧
圖/來源網絡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