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再造流行與經典 將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提升至全民...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中國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人情感世界、審美世界,最能敏銳感受時代風雲、體現時代變化的藝術形式。人人「拼」詩詞的盛況背後,說明它們成功點燃了大眾共通的生命體驗,也顯示了大眾對於優秀文化的迫切渴望。

從今年一路高歌的央視文化節目來看,央視有意將詩詞文化打造成為全民共享的「新年俗」。先是在狗年春晚上,相聲《我愛詩詞》讓觀眾在歡笑不斷中感受「詩詞接龍」的樂趣橫生。緊隨其後,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手奉獻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於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用連播之勢,希望用流行的音符喚醒經典詩詞的生命力乃至生長力——生命力,是讓更多美好的詩詞在時隔千百年之後流行起來,傳承下去;生長力,是讓古代先賢的情懷、智慧能在時代語境裡觀照當下,並能紮根、發芽、開花、結果,賦予今人以積極的思考和正能量。

詩言志,歌永言,古人和詩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傳唱至今的經典。流行的不一定經典,經典的一定要流行,但是經典怎麼樣才能流行呢?從過去一年多的文化綜藝實踐成果來看,「經典加央視」等於必然流行。央視在文化創新的高品質和大格局,以及此起彼伏的全民傳播力和青春號召力,有目共睹。《經典詠流傳》在此基礎之上更進一步,旨在「再造當下的流行和未來的經典」,將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上升到全民參與的高度。

我們通過節目可以看到,《經典詠流傳》將文學性和音樂性合二為一,在傳承的旗幟下,集合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人共同傳唱經典詩詞,星素結合、老少同臺、中外交融。每期六首左右的詩詞原創改編,強度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節目精心創作了一批誠意精品,觀眾在收看節目的同時,通過手機微信「搖一搖」分享自己喜歡的詩詞,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可當傳承人。可以預見,這會成為又一場擊穿大屏小屏、聯動線上線下的文化盛事。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經典文化的「共同情感」從未改變。當伴著優美的旋律重溫這些動人的文字,我們仍能感受到我們的先祖對美好的追求、對生命的感悟。

首期節目,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教老師梁俊帶領山區孩子共同吟唱的那曲《苔》。在燦如銀河的詩詞星空,《苔》也許是一首不怎麼起眼的小詩,就像文中所寫的那樣,「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古往今來,有那麼多文人墨客寫牡丹、寫桃花、寫梅花,但又有幾個人會寫苔呢?袁枚這個清代的大才子,帶著獨到的眼光和心境,向我們展示了平凡之中蘊含的渴望和偉大,「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太陽都照不到我,並不意味著我沒有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精神風貌,我的花開的不大也不豔,但我自己依然歡樂地綻放,光彩一點兒都不輸牡丹。

舞臺上,梁老師和孩子們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他說,我也是從山裡出來的,也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就像潮溼的角落那些青苔,人們看不見,但是它們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這是這首詩歌的意義。找到一些生命的價值,比我們的外表重要。

我非常佩服梁老師的眼力,這首詩是如此契合一群山村的孩子,包括支教教師,《苔》為我們展示了非常樸素的內心,和那些我們不了解的一群人。某種程度上,他們就如詩中所寫的那般堅韌和向上,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即便在白日暫時沒有照到的地方,我們恰恰更要綻放,而且要綻放地像牡丹一樣精彩,這是一種極為可貴的平凡而卓越的品質。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袁枚的《苔》孤獨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為梁老師和孩子們,因為《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它的傳播量可能超過過去三百年來的總和,也因此可以唱給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們,滋養他們的心田。它所傳播的不僅是知識,是歌聲,更是真、善、美的夢想種子。

身為《經典詠流傳》鑑賞團成員之一,我發現現場觀眾全都沉浸在詩詞音樂的強大感染中。他們隨著歌手的歡樂而歡樂,隨著歌聲的惆悵而惆悵,也隨著非常富有文化意蘊的歌詞而心有觸動。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也許承載的是輝煌,也許承載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後再到現在,無論輝煌還是失落,它們共同成為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經典詠流傳》的厚重在於,曲終之時情不了、意不散、神不滅,它們所延綿的精神和風骨,和今天的我們緊密握手,浸潤著我們,指引著我們。

詩詞創新,古來有之。王昌齡有詩「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南北朝大詩人徐陵寫道「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唐代詩人張嵩也說「新聲巧妙今古傳」——今天,央視綜合頻道用一檔繼往開來的《經典詠流傳》,帶著「國家舞臺」這股深耕傳統文化、做強文化自信的創作熱忱,交上了一份時代的優秀答卷。

創新,是任何領域內都必須往前走的根本動力,電視節目也是這樣。央視綜合頻道作為旗艦頻道,是宣傳的主陣地,也是先鋒文化和主流文化傳播的主陣地,這種動人的情懷召喚我們,不管多忙、多累都願意共同為之獻出一份心力。我記得有一篇介紹古畫的文章題目叫做《一生難遇的看》,今天,我們要讓《經典詠流傳》應該成為億萬國人乃至世界人民「一生難遇的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深刻領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深厚內涵,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詩詞、我們的文化,包括我們的道路,就會越走越穩,越走越持久,越走越自信。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創新傳承經典 打造新時代文化節目新標杆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作為經典鑑賞團成員感觸頗深,表示《經典詠流傳》讓他改變了很多,甚至改變了對藝術教育的一些意識,「我們這檔節目能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氣和地走近百姓,這個是讓我感受非常深。」流行的不一定經典,但經典的一定要流行。
  • 《經典詠流傳》以唱代寫如何傳承文化腳本?
    《經典詠流傳》以「歌曲」的形式,詠唱傳統詩詞,挖掘背後不為人知的、觀眾願意相信並記住的故事,是為數不多的「綜N代」評分趨勢走高的節目。節目播出後湧現出了觀眾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熱情,詠唱傳播文化命脈的旋律,永遠鐫刻激勵向前的經典名句。
  • 《經典詠流傳》:讓傳統文化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
    中國文化傳媒網記者李琤跨越五千年文化長河,品味文人墨客的百味人生;穿梭三千年經典歲月,體會詩詞歌賦的萬種風韻……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推出的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通過詩詞和音樂的有機結合,找到了讓傳統文化穿越時間、歷久彌新、直抵心靈的輕盈載體,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 《經典詠流傳》一個特別用心的節目,流傳經典,傳承文化
    現在的經典歌曲加入新聲代的元素,由正能量的人演唱,讓經典更加經典,更加沁人心脾,更加賞心悅目!《經典詠流傳》從第一季就一直在關注。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明顯能看到舞臺,內容的一步步的升級,製作越來越精良。很多孩子也是受到了節目的影響。就像《有溫度的故事店》他們的製作初衷就很好,童謠更容易被孩童所接受。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又能接觸到中國經典。
  • 《經典詠流傳》:將過去完成時的文化成功轉化為現在進行時
    作者:尹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綜藝市場的文化升級,是去年以來尤為顯著的一股風潮。正當大家翹首以待文化節目還能如何自我迭代之時,央視新春又綻新顏,用「和詩以歌」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擔任《經典詠流傳》鑑賞團成員之一的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將《經典詠流傳》式的美育教育推廣到基層和全民」的提案。《經典詠流傳》為「舊詩作」譜上「新旋律」,將愉悅視聽的音樂和觸動心靈的古詩結合起來,為觀眾呈上一場「詩」「歌」盛宴。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教授高曉虹評價道:「《經典詠流傳》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它為傳承找到了一個強大而流暢的節目邏輯,帶著一種文化的修復感和使命感而來。」
  • 超越詩樂,《經典詠流傳》美育背後的文化創新與傳承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不僅在模式和溝通上追求創新,還在理念上尋求突破,他屬於中國的美學,從宏大的視角和微觀的故事走向現代的普通人,從而挖掘和呈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傳統美學是以全媒體的形式跨時空傳承的《經典詠流傳》通過使用頂級舞美和最新的媒體技術,不僅為觀眾創造了獨特的美的視覺體驗,而且將「和詩以歌」的節目形式發揮到極致,使古典美與現代美的相互交織、融為一體,讓觀眾重新認識屬於中國人的中國文化古典詩歌。當「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另一視角看傳統文化的傳承:若不是《經典詠流傳》,袁枚的《苔...
    看電視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豆瓣評分9.4,創文化節目新高,口碑全線飄紅。節目深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喚醒經典的生命力,用當今時代最通俗易懂的音樂載體,將中華文明高潔風雅的思想境界,輕盈而親和地傳遞給普通大眾。
  • 《經典詠流傳》傳唱經典,讓歌聲帶著中華文化永遠流傳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肖戰在《經典詠流傳》舞臺傳唱之前說了一句:可能會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一曲《竹石》唱罷,朱丹說:唱之前輕飄飄說了一句「可能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但這也太不一樣了,一開口就把我們震撼了。當初看《國家寶藏》的時候,就很震撼,但是再看《經典詠流傳》又是另一種震撼,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傳承方式。《經典詠流傳》將詩和歌曲結合,以歌曲為載體,使得中華文化在新時代得到傳播,傳承經典,這便是節目的意義了。
  • 讓文化發聲,國風經典傳承節目《經典詠流傳》與你在這個春天相遇
    #近期有一部文化綜藝節目再次出現在了大屏幕中,它就是《經典詠流傳》。還記得2018年,也是那個春天,《經典詠流傳》這一檔文化類節目悄悄的火遍了央視全頻道。這是一部高規格,高品質,高內涵的一部綜藝節目,節目「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通過歌曲的形式,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展現給大家,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大家體會中國文化的內涵,讓經典永流傳。
  • 乘經典文化之風,破傳播之浪,《經典詠流傳3》打造多樣產品布局
    本季《經典詠流傳》在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上進行全新布局,開發了 「雲上音享會」等直播產品,以及「豎屏看經典」、《經典冷知識》等短視頻產品,並多樣化挖掘節目素材,推出「撒貝寧詩詞開場合集」「精彩未播花絮」等碎片化傳播物料。產品與傳播的雙向升級,體現了節目在傳承經典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文化表達的更多方式。
  • 《經典詠流傳》豆瓣分9.3!音樂版《朗讀者》開啟文化節目2.0時代
    2018年大年初一至初三,《經典詠流傳》連續三天在綜合頻道播出,開播次日以9.3的豆瓣評分創文化節目新高為央視迎來了戊戌年的「開門紅」。有分析認為,這檔節目為文化類節目插上音樂的翅膀,解決了純文化節目缺乏大眾傳播性和音樂節目缺乏文化底蘊的問題。
  • 乘經典文化之風,破平臺傳播之浪,《經典詠流傳3》打造多樣態產品布局
    本季《經典詠流傳》在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上進行全新布局,開發了 「雲上音享會」等直播產品,以及「豎屏看經典」、《經典冷知識》等短視頻產品,並多樣化挖掘節目素材,推出「撒貝寧詩詞開場合集」「精彩未播花絮」等碎片化傳播物料。產品與傳播的雙向升級,體現了節目在傳承經典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文化表達的更多方式。
  • 《經典詠流傳》:讓詩詞經典乘上歌聲的翅膀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將詩詞經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精選經典傳承人唱響一首首各具風格的歌曲,豐富節目內容,以情打動人心,強化融合傳播,讓詩詞經典乘著歌聲的翅膀傳唱四方,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添助力。作者:鄭怡潔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經典永流傳,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伴隨著熟悉的主持詞,《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於1月28日小年夜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
  •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圓滿收官 同名圖書發布
    《經典詠流傳》於2018年新春首播,它迎難而上,勇於挑戰傳統、改編經典,用音樂使傳統詩詞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為觀眾打開了氣象萬千的文學經典之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表示,雖然製作《經典詠流傳》的挑戰非常大,但主創團隊時常感到自豪和感動,「自豪於上下五千年燦若繁星的文化傳承、澎湃不息的民族風骨,感動於當下的文化學者、音樂人們不辭辛苦,他們懷著對經典的敬畏和對時代的敬意,和我們一起譜寫了動人心魄的時代樂章,既讓世界聽到一個古老文明嶄新的聲音,也壯闊我們繼往開來的逐夢徵程。」
  • 詩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引發海外關注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1月28日起,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藝術家、年輕音樂人和普通觀眾,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經典詩詞,再通過鑑賞團成員的專業點評和講解,挖掘詩詞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古詩詞唱出年輕態
    這首傳誦千年的經典詩篇,近日因為《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裡的一段演繹,再次煥發新生,成為社交媒體的最熱話題。而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人首度同框合唱《嶽陽樓記》,更是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和喜愛。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旨在為大眾奉上兼具時代性和時尚性的文化盛宴。
  • 「浸」享千年經典,重燃百年記憶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
    《經典詠流傳》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三季以來始終緊緊圍繞經典詩詞的旋律新編、歌曲演繹進行融合傳播,以現代的文藝呈現方式演繹經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遞向上向善的主流價值。經過三季的沉澱,《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引發全民傳唱經典的文化熱潮,成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
  • 《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今年春節,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它不僅創造著「文化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經典詠流傳》趙傳30年後再次用搖滾演繹經典 莫文蔚溫情詠唱梅之...
    開年播出的《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延續前兩季的優良製作,再創近兩年文化節目的口碑新高,播出僅僅兩期,就以年輕化升級和正能量傳遞,收穫觀眾好評。節目在文化傳承和創新傳播的深度結合上發力,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下價值,喚起大眾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實現「讓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