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文藝觀潮】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萬家團聚,共享歡樂。今年春節,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它不僅創造著「文化過年新方式」,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絢爛,凝聚著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經典詠流傳》將中華優秀的詩詞文化與電視媒介豐富多樣的傳播手段有機結合,兼顧內容上的意境悠遠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學經典喚醒、擦亮,讓古典詩詞乘著歌聲的翅膀盡情飛翔,以現代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經典詩詞」,彰顯時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積澱的中華經典詩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同時,它也是電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成為沁入觀眾心田的一泓清泉。然而,如何在繼承中發展是時代給每一個媒體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戰,也是時代賦予當代人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經典詩詞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踐行著中華兒女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還是陸賈《新語·慎微》中的「詩在心為志,出口為辭」,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詩道志,故長於質」,都傳遞著詩詞的精神蘊涵、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浸潤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總是能深切體會其中的壯懷激烈與愁緒萬端,鮮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與曾經滄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對經典詩詞產生不一樣的理解與認識,每一段經歷也會深化與升華對經典詩詞的體悟。事實證明,中華經典詩詞從未出現真正的斷層和停滯,它代代相傳、世世傳誦,並在世界文化長河中歷久彌新而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它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經典詠流傳》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傳播著中華優秀經典詩詞帶來的精神給養以及古代聖賢傳達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經典詩詞觀照現實生活,契合時代精神,深入百姓心裡,有機地將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為一體,辯證地傳遞新的思想和觀念。

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多首經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與此相關的關鍵詞也相繼登上熱搜榜。《明日歌》在時間的維度上讓我們重新思索著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臺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淨沙·秋思》結合古謠創作出《來甦·秋思》,歌聲所到之處儘是思鄉之情,又寄託著對逝去親友的無限追思;《將進酒》由四個國家的藝術家同臺演繹,結合不同的民族樂器重新演繹著中華經典詩詞的韻味與風範;中英文版合體的《登鸛雀樓》將中國詩歌的意境美用英文娓娓道來,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經典詠流傳》將經典詩詞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既彰顯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重新詮釋和深度發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古為今用」。

「和詩以歌」,融合流行元素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經典詠流傳》獨具匠心地將經典詩詞配以流行音樂,將傳承使命交託於舞臺上的經典傳唱人,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領略悠遠的詩詞意境,體味詩詞的韻致與光華,並以音樂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層層解剖經典詩詞中蘊含著的價值空間和情感世界。觀眾徜徉在內涵美和韻律美的雙重享受中,生命記憶和當下語境相互碰撞,在集體記憶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經典詩詞的歷史厚重感和現代旋律的流行時尚感共同締造了一場文化盛宴。經典詩詞不再是「陽春白雪」,不再「曲高和寡」,它們紮根在人民的生活裡,流淌在人民的血液裡,並不斷汲取生活的智慧、萬物的靈性。因此,這檔節目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於一體,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的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平仄對仗結合節奏歡快的音樂旋律,讓經典詩詞在音樂旋律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經典傳唱人不僅有藝術名家,也有後起之秀,還有許多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當他們站到舞臺上,就都成為經典詩詞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文化懷揣敬畏,展現給觀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驚豔的天籟之音。他們結合自身的音樂風格,巧妙地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的音符,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傳統經典。

整個節目中,既有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也有節奏歡快的流行說唱;既有螢屏經典的片段回放,也有精心設置的現場演繹;既有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合作,也有戲曲與音樂的結合;既有古典樂器的伴奏,又有西洋樂器的和鳴……它打破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幾乎調動了當前音樂創作的所有流行元素。

鑑賞團的四位成員從多個角度對經典傳唱人進行專業點評,在歷史與現代、過去和當下之間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使整個節目充滿了歷史感和人文情愫,展示了節目的文化品位,挖掘了經典詩詞背後的感人故事。

同時,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進行著與觀眾的多樣化互動,微信搖一搖使觀眾不再受限於電視的線性傳播規律,隨時隨地都可以暢聽經典旋律。心形的傳感設備直接連接到背景大屏幕,客觀上達成了現場觀眾和經典傳唱人之間的心靈溝通。《經典詠流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傳統媒體的積極轉型,與新媒體有效融通,實現傳播手段的即時化與多元化。

《經典詠流傳》的舞臺設置也完全契合節目的內容表達,用筆墨山水畫的意境營造著古香古韻,與經典傳唱人所選曲目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整個舞臺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優美與優雅。

「歌以詠志」,唱響生命讚歌

經典詩詞中寄託著詩人們的情感和志趣,飽含著對人生況味的思索與探尋,將詩歌與人生相結合,主張「文以載道」和「直抒胸臆」,著重表現人在社會歷史中的起伏跌沉。他們用詩詞忠實地記錄著自己的人生境遇,訴說著對人生的感慨,對生活的希冀,將時代洪流的巨變轉化為自己的切身體驗,再融入經典詩詞的字裡行間。中國傳統詩、詞、曲、賦、音樂、繪畫、舞蹈等傳統文藝樣式,是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深深地影響著當代文藝美學精神。中國古代聖賢和文人騷客也早已詮釋了這一美學精神內涵,那就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並深深影響著當下的每一位中國人。經典詩詞是對社會的描述、對情感的抒發,以及對生命的觀照。因而,儘管時移事遷、歲月更迭,我們仍能從經典詩詞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在其中看到高潔的品質、堅忍的性格和豁達的胸懷。

梁俊老師帶領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傳唱的《苔》在一夜之間登上眾多網站的頭條,「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的這首《苔》,正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價值的真實寫照,對積極生活態度的真誠讚頌。遠在新加坡的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巫漪麗老師年近九旬,當雙手在琴鍵上上下飛舞、輕盈跳動時,我們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爆發力,她的心中仍舊蘊藏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和執著堅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奧運冠軍孫楊演繹著劉楨的《贈從弟》,有著令人激奮的壯志豪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香港演員汪明荃、羅家英合唱《鵲橋仙》時,上演著現實生活中的伉儷情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歌手黃綺珊唱著蘇軾的《定風波》,笑談自己人生道路的榮辱不驚、順逆成敗……

當舞臺上仿若竹簡的LED屏幕緩慢落下,經典詩詞慢慢呈現,讓現在的我們跨越時空向經典致敬、向古人致敬。同時,經典傳唱人也在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的不僅是經典詩詞和優美旋律,更是自己的人生,每一首歌曲裡都在訴說一個故事,談及一段過往,分享一則感悟。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甦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作者:郝靜靜,系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南京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博士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讓詩詞經典乘上歌聲的翅膀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將詩詞經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精選經典傳承人唱響一首首各具風格的歌曲,豐富節目內容,以情打動人心,強化融合傳播,讓詩詞經典乘著歌聲的翅膀傳唱四方,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添助力。作者:鄭怡潔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經典永流傳,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伴隨著熟悉的主持詞,《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於1月28日小年夜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
  • 《經典詠流傳》傳唱經典,讓歌聲帶著中華文化永遠流傳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肖戰在《經典詠流傳》舞臺傳唱之前說了一句:可能會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一曲《竹石》唱罷,朱丹說:唱之前輕飄飄說了一句「可能和大家想像的不太一樣」,但這也太不一樣了,一開口就把我們震撼了。當初看《國家寶藏》的時候,就很震撼,但是再看《經典詠流傳》又是另一種震撼,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傳承方式。《經典詠流傳》將詩和歌曲結合,以歌曲為載體,使得中華文化在新時代得到傳播,傳承經典,這便是節目的意義了。
  • 《經典詠流傳》能替代《中國詩詞大會》嗎?要從這三方面說起
    《中國詩詞大會》的宗旨在於「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而《經典詠流傳》的宗旨的側重點在「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用流行傳唱經典」。《經典詠流傳》的背景是為了響應落實十九大報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神。
  • 《經典詠流傳》首播 為古典詩詞重新譜曲
    16日晚,《經典詠流傳》在CCTV-1黃金檔首播,從初一到初三連續播出三期,這是一檔致力於為中國古詩詞譜曲並在當代廣為傳唱的節目。首期節目中,譚維維的《墨梅》唱出中國風骨;楊洪基攜手王晰再唱《臨江仙》;鄉村老師梁俊詩詞改編《苔》,空靈童聲令人感動落淚;王俊凱則把《明日歌》唱成了「洗腦神曲」。
  •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為文化類節目插上音樂的翅膀,解決了純文化節目缺乏大眾傳播性和音樂節目缺乏文化底蘊的問題。2018年大年初一至初三,由央視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連續三天在綜合頻道播出。這檔「和詩以歌」節目,開播次日以9.3的豆瓣評分創文化節目新高為央視迎來了戊戌年的「開門紅」,並在今年兩會上引發關注。
  • 經典詠流傳:鄧麗君歌聲裡的詩詞,那麼美,讓人好痴醉!
    上篇文,寫到了鄧麗君小姐在《經典詠流傳》裡的隔空獻唱,讓人恍若隔世,讓人淚光點點!斯人已逝,餘音繞梁,都是因為她的獨特品味和氣質,都是因為她的家國人生情懷。她還把這些都化為了歌聲,融進了《淡淡幽情》這張專輯裡!
  • 《經典詠流傳》再次引發「詩詞熱」 易從網9首古典詩詞書法鑑賞
    今年春節,一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詩《苔》在央視新節目「經典詠流傳」破土重生。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的奇妙碰撞令人耳目一新,再次點燃了傳統文化的星星之火。多檔詩詞文化節目的熱播,也讓傳統文化日漸回歸大眾視野,而經久不息的「傳統文化熱」也帶火了古典詩詞。而詩詞與書法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以至於經歷了幾千年歷史長河的淘洗,越發顯示其醇厚與韻味。書法與詩詞,同樣是用來表達心中美的感受。
  • 《經典詠流傳》創新傳承經典 打造新時代文化節目新標杆
    梁曉聲認為節目之好超出想像《經典詠流傳》或成政協提案「詩詞唱經典,中國正流行」,《經典詠流傳》注重時代化、時尚化、國際化的表達。節目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深厚內涵,講述文化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樹立文化自信,讓年輕群體從更年輕化的語態表現中去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 誦詩詞之韻,揚夢想之帆!濰坊文昌中學「經典詠流傳」詩詞藝術節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品味詩詞魅力,濰坊文昌中學高一語文組同音美組聯合組織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涉及書畫、硬筆書法、演講、朗誦、詩詞創作等多種比賽形式,歷時兩個月的層層篩選與高一各班級的精心準備,於12月9日在學校綜合報告廳舉辦了濰坊文昌中學第一屆「經典詠流傳」系列活動展演暨頒獎晚會。
  •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圓滿收官 同名圖書發布
    大型詩詞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播出兩季,廣受好評,近日迎來圓滿收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典詠流傳》系列圖書也於近日推出。5月19日,第二季節目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近年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不斷升溫,希望感受古典文化的創新魅力,也期望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但在這一個飛速發展的快節奏時代,如何讓當代人喜愛和接受傳統詩詞,這是值得所有媒體人和出版人深思和探索的難題。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古詩詞唱出年輕態
    這首傳誦千年的經典詩篇,近日因為《經典詠流傳》第三季裡的一段演繹,再次煥發新生,成為社交媒體的最熱話題。而康輝、撒貝寧、朱廣權、尼格買提四人首度同框合唱《嶽陽樓記》,更是受到廣大網友的歡迎和喜愛。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推出,旨在為大眾奉上兼具時代性和時尚性的文化盛宴。
  • 讓文化發聲,國風經典傳承節目《經典詠流傳》與你在這個春天相遇
    #近期有一部文化綜藝節目再次出現在了大屏幕中,它就是《經典詠流傳》。還記得2018年,也是那個春天,《經典詠流傳》這一檔文化類節目悄悄的火遍了央視全頻道。這是一部高規格,高品質,高內涵的一部綜藝節目,節目「和詩以歌」、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通過歌曲的形式,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展現給大家,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大家體會中國文化的內涵,讓經典永流傳。
  • 青花郎攜手《經典詠流傳》:致敬與見證同在
    標題:時尚易變,經典永恆!青花郎與央視攜手打造的《青花郎·經典詠流傳》在春節初二、初三兩期連播,拉開和詩以歌的文化與音樂盛宴。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與前兩期的經典傳唱人——那英、肖戰、馮家妹、蔡國慶、央視四子、董寶石紛紛亮相,詠唱數篇經典詩詞。酒是瓶子裡的詩歌。
  • 翻譯大師許淵衝為《經典詠流傳》推英譯版名稱
    2017年,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的金牌團隊在一年的時間裡精心籌備,打磨出一檔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大年初一,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這檔集文化巨匠、樂壇宗師於一堂,用現代樂器,流行音律演繹經典詩詞節目就將與觀眾見面。
  • 《經典詠流傳》一個特別用心的節目,流傳經典,傳承文化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經典是懷舊的,精彩的現在的經典歌曲加入新聲代的元素,由正能量的人演唱,讓經典更加經典,更加沁人心脾,更加賞心悅目!《經典詠流傳》從第一季就一直在關注。從第一季到第三季明顯能看到舞臺,內容的一步步的升級,製作越來越精良。很多孩子也是受到了節目的影響。就像《有溫度的故事店》他們的製作初衷就很好,童謠更容易被孩童所接受。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又能接觸到中國經典。
  • 莫文蔚亮相《經典詠流傳》傳唱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
    「古今詩人筆下,梅花千萬朵,這是我最愛的一朵,她向著春天而開,它屬於站起來的新中國」帶著對毛主席詩詞《 卜算子·詠梅 》全新的感悟,莫文蔚驚豔亮相《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3期,用溫婉抒情的方式全新演繹那一朵傲立綻放的梅花,讓人耳目一新。
  • 詩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引發海外關注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1月28日起,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藝術家、年輕音樂人和普通觀眾,用現代的唱法和曲調來演繹經典詩詞,再通過鑑賞團成員的專業點評和講解,挖掘詩詞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經典詠流傳》譚維維鄭棋元致敬東西方文學巨匠
    上周六晚,《經典詠流傳》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五期。譚維維與鄭棋元強強聯合共唱《湯顯祖遇見莎士比亞》,讓東西方兩位文學巨匠隔空對話,網友直呼:「這首歌簡直是『神仙』配置!」鬱可唯《一江水》融入戲腔 唯美演繹江南水鄉令人陶醉繼去年一首《知否知否》深入人心後,鬱可唯再次現身《經典詠流傳》的舞臺帶來新作《一江水》,驚豔全場。「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鬱可唯以婉轉動人的歌聲詮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讓人深深地陶醉在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之中。
  • 「浸」享千年經典,重燃百年記憶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
    《經典詠流傳》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三季以來始終緊緊圍繞經典詩詞的旋律新編、歌曲演繹進行融合傳播,以現代的文藝呈現方式演繹經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遞向上向善的主流價值。經過三季的沉澱,《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引發全民傳唱經典的文化熱潮,成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蘭、亞廣聯三項大獎的電視綜藝節目。
  • 《經典詠流傳》以唱代寫如何傳承文化腳本?
    詩詞為創作源,歌唱作為形式,人為流傳載體,配以朗誦與解讀的專業模式,用現代音樂去揣摩、刻畫和演繹古人的情懷,或風雅意趣、或國讎家恨,或壯志難酬、或悽美哀怨,抑或山水之樂,是觀眾對《經典詠流傳》立意創新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