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噴灌。
餘姚新聞網訊(姚界客戶端記者 張雲霞 通訊員 鄭敏)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節約用水,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所在。我市歷來高度重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調整水資源供需關係、優化用水結構、促進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重要經濟手段,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加快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今年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驗收之年。根據省水利廳提出的「八個一」具體要求,我市在各行政村實施全域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讓農業水價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發揮水價在節水中的槓桿作用,激發農民的節水動力,使得責任田不再喝「大鍋水」。
截至目前,全市253個涉農行政村及一個圍墾區全部完成「八個一」改革工作。9月22日,我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以98.5分的全寧波最高分順利通過寧波市組織的市級驗收,有力提升了農村灌溉系統和田間工程面貌,節水節電、增收增效效果顯現。
三七市鎮低壓管道。
夯實農業水價改革基礎
確保「八個一」進村落地見效
農業是用水大戶,節水潛力也較大。近年來,我市持之以恆地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為「三農」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為貫徹上級要求,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加快建立健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我市根據《浙江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總體實施方案》,通過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落實管理運行維護經費、加強農業用水管理等措施,全面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
建立一個用水組織,實現管護有人
分類建立管水組織。我市253個納入改革的行政村結合自身實際,以村為單位建立了村級用水管理小組,基本實現了村級管水組織全覆蓋,健全了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推進體系。
確保管水隊伍穩定。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鄉鎮為單元,登記、備案放水員名單,確保每個村至少一名放水員,並通過制定考核管理辦法,指導、督促管護主體,規範放水員工作。每年,市財政安排資金對工作負責、節水成效明顯的放水員進行節水獎勵,進一步激發放水員管水積極性,減少大水漫灌的「跑馬水」現象。
梁弄鎮錢庫嶺經濟作物噴灌。
發放一本產權證書,實現資產有主
積極開展清產核資。按照鄉鎮負責、村級調查的方式,我市積極推進村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村級經濟合作社將農田水利設施調查情況上報鄉鎮後,由鄉鎮進行註冊登記和公示,並由市農業農村局進行清產核資工作。
有效規範資產管理。目前,全市共有700餘座灌溉功能機埠進行了登記確權,通過明晰產權,進一步明確了農村水利設施管護主體和責任,規範了農田水利集體資產財務管理。
確保一筆管護經費,實現運維有底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需要資金投入支持。沒有資金支撐,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就無法開工,量水設施就無法建設,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就難以落地。全市村級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維護主要由工程維修養護費用、人員經費、供水動力費和公共費用等組成。我市通過對農業灌溉用水成本測算和水價核定,核定四明湖灌區全成本水價為按方計為0.30元/m3,運行維護成本水價為0.10元/m3;糧食作物灌溉水價為0.082元/m3,經濟作物灌溉水價為0.250元/m3。
實行補貼政策。村級管水組織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當年度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計劃和經費安排。維修養護費用由管水組織按實際支出,市財政根據驗收考核結果進行補貼。補貼分為精準補貼專項資金、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項目補助資金兩部分。其中,精準補貼專項資金按照考核「合格」的8元/畝、「優良」的10元/畝進行補貼。2018年和2019年分別下達獎補資金944萬元(其中,水利工程維養資金903萬元)和2031萬元(其中,水利工程維養資金1838萬元),2020年獎補資金2231萬元(其中,水利工程維養資金1922萬元)。
水稻豐產基地。
形成一套規章制度,實現管水有責
出臺改革政策。圍繞農業用水成本監審和價格制定、農業用水定額及超定額累進加價、績效考核、獎補資金兌現等重點,我市在市級層面制定了水價核定、工作考核、補貼獎勵等管理辦法。各村管水組織均編制了灌溉管理、運行維護、資金管理等制度,制定了放水員和維修養護人員管理章程,推動規範管理、有序運轉。
培養基層節水骨幹。我市組織開展6場市級政策理論培訓、44場鎮級理論培訓、80多次現場參觀學習,累計培訓基層管水人員1000餘人次;把市域內鄉鎮農辦主任、水利站長、農民合作社領辦人、村「兩委」班子、種養大戶等300餘人作為農業節水重點培育對象,進行節水制度和辦法的宣傳培訓,落實管理責任,明確管護目標。
記好一冊管護臺帳,實現管護有序
做好日常記錄工作。由村放水員負責灌溉放水日常記錄,村維養員負責維修養護日常記錄,村級管水小組統一收集、整理改革政策制度、灌溉用水定額、日常改革工作、灌溉用水記錄、維修養護記錄、財務憑證票據、績效考核成果、獎補資金兌現和使用情況等臺帳資料,年度考評前上報鄉鎮改革領導小組,做到每項工作有跡可循。
建立工作檔案機制。根據管護臺帳清晰,用水事項可查、資金使用規範的要求,每年將村級臺帳和鄉鎮紙質臺帳收編歸檔,由市級匯總形成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臺帳,保證改革基礎資料和成果實現年度更新,也為下階段灌溉用水管理和農田水利設施運維的研判和決策提供依據。
明確一條節水槓子,實現考核有據
節水管理嚴格量化。我市明確主要作物用水定額,如水稻為500方/畝、經濟作物90方/畝,再根據基層實際種植結構,測算出年度用水量和畝均用水量;同時,建立「節獎超罰」機制等手段,加強節水量化管理。
用水指標分解到村。根據實際種植需求,我市將主要作物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各行政村,在要求放水員結合村級用水指標和作物用水定額做好灌溉用水管理的基礎上,藉助「節獎超罰」機制,實現放水員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轉變,真正讓節水效果看得見、摸得著。
布設一種計量方法,實現全域有數
計量設施全面覆蓋。根據我市灌區提水為主、自流為輔的特點,採用儀表量水和電量換算量水兩種方案計量灌溉用水量。改革實施以來,我市共安裝計量設施113套,其中,儀表量水19套,電量換算量水94套。全市共有灌溉功能機埠700餘座,均已實現「以電折水」,實現了全市農業灌溉用水計量設施全覆蓋。
實行數位化管理。開發數位化平臺,將改革政策制度、灌溉用水定額、日常改革工作、灌溉用水記錄、維修養護記錄、財務憑證票據、績效考核成果、獎補資金兌現和使用情況等內容納入平臺統一管理。村級和鄉鎮紙質臺帳每年由市級匯總收編歸檔,保證改革基礎資料和成果實現年度更新。
實行「一把鋤頭」放水,實現節水有效
統一精準放水。我市引導各村調動和發揮好放水員這一「關鍵崗」的作用,藉助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管理體系這把「鋤頭」,協調不同作物種植戶的用水需求,維護用水秩序,重點抓高效節水灌溉區和低壓管道區,實現從「大水漫灌」向「精準灌溉」轉變。
創新放水管理。我市不斷適應農業經營方式的變化,引導和發展種植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農業節水和放水管理。如三七市鎮幸福村將基層黨建融入農業水價改革過程,以放水管水職能到位、渠系面貌改善等為重點,建立農業水價改革示範村,助推鄉村旅遊。
農民收割水稻,感受豐收的喜悅。
激發農民節水動力
農業節水成效突出
為促進農業節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市水利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工作中創新思路、破解難題,大力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節水成效顯著
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全市範圍內的推進,2018年至2020年,全市各年度農業用水控制總量分別為1.645億方、1.636億方、1.536億方,呈逐年下降趨勢。
自2018年項目實施以來,我市實現年農業節水量約1000萬方,節水幅度6.5%,折合節電量約50萬度,節約電費約23萬元。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從2017年的0.5875提高到2020年的0.620,農業節水減排效益初步顯現。
黃家埠鎮華家村裝配式管道灌溉場景。
管護成效突出
強化用水終端管理機制,落實工程管護責任。針對農業灌溉終端管理薄弱的現狀,我市以村集體為依託,在改革區域內,建立村級用水管理小組。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護機構,該小組配備相應的辦公場所、辦公電腦等,並制定了維修養護、放水管理等相關管理制度,明確田間維養主體和責任,落實田間維養和泵站放水人員。
同時,市水利局加大對鄉鎮和村的工作檢查和指導,確保及時對田間破損、淤積的渠道進行整治,改善改革區域田間設施的工程面貌,提升村集體對末級灌溉設施管理能力,逐步解決改革區域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跑馬水」和「無人管」問題。
經濟成效明顯
實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後,我市通過灌溉水源和排水設施的配套改造,將有利於提高區域的農田灌溉保證率,增強農業抵禦旱澇災害的能力;通過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將引領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對於實現糧食穩產高產、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效益明顯
助力富民增收
增加農戶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我市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灌區內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制度,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的節水積極性,達到了節水效果,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有利於促進鄉村振興。
規範用水秩序,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成後,我市明晰了農田水利工程「最後一公裡」管護主體,通過水價槓桿調節,規範了用水秩序,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促進節約用水,減輕了村級集體的調解負擔,保障了農村的穩定和社會和諧。
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實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緩解了水資源緊張帶來的壓力,節約的灌溉用水也可以更多地滿足工業、生活用水以及生態環境用水的不斷增量需求,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促進了灌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本文圖片均由市水利局提供
(來源:餘姚新聞網-餘姚日報 編輯:鮑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