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三效」合一 農業水價改革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20-12-23 瀟湘晨報

【本站11月26日訊】近年來,浦江縣水務局通過完善管理機制、明晰工程產權、強化終端管理、落實獎補資金等舉措,持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累計完成改革面積20.43萬畝,落實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489.42萬元,建立農民用水管理組織233個,頒發產權證420本,實現改革區域內計量設施安裝率100%、末級渠系管護覆蓋率100%,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成果覆蓋全縣。

一是農業灌溉講時效。減少灌溉成本,提高用水效率,改革後農業灌溉節水率達10%以上,畝均節水近100立方米,按照全縣現狀有效灌溉面積20.43萬畝估算可節水近2000萬立方米。同時,縮短灌溉周期,以通濟橋水庫灌區為例,原先一次灌溉需要7天放水,現只需4天,每次可節水約150立方米,騰出的水量可用於生態補水。

二是農民增收落實效。優化灌溉方式,在灌溉有充分保障條件下水稻畝均可增產25kg,全縣水稻可增產500多萬斤。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特別是葡萄的品質大大提高,可為葡農畝均增收2000餘元,全縣葡萄可增收上億元,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此外,灌溉費用可減少約 10%-15%,減輕了農戶動力費、人工費等負擔。如該縣以葡萄種植為主的橫山村,2018年提水動力費節約4萬餘元。

三是美麗鄉村有成效。通過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新格局,農業面源汙染排放大幅減少,按照全縣水稻播種面積10.3萬畝估算,COD減少247噸、總磷減少10.3kg、總氮減少64噸,有效避免農村水體富營養化,農村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改革區域內計量設施安裝率達100%,水利設施的暢通率達 90%以上,使用完好率達 70%以上,節水技術和理念得到大力推廣,鄉村田園更加整潔美麗,美麗鄉村建設行穩致遠。

【來源:浦江縣水務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東方高標準建設基本農田 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東方市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作為加強耕地保護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助推器」,大力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建設,通過對項目區田、水、路綜合整治與科學配套,有效地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餘姚新聞網丨推進水價改革 發展節水農業——市水利局實施全域化...
    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所在。我市歷來高度重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調整水資源供需關係、優化用水結構、促進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的重要經濟手段,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加快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今年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驗收之年。
  • 2020年北京農業用水全部收費!一圖讀懂農業水價改革
    據統計,房山區2014年的農業用水量為9446萬立方米,幾乎全部都是地下水。超採地下水,再加上連年乾旱,房山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城市,按照「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的硬約束,農業要量水發展。2014年,農業水價改革伊始,房山與順義、通州漷縣鎮一同成為試點區。
  • 永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入手 特色農業經濟促農增收
    ,積極探索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有效途徑,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特色產業辦基地、圍繞基地舞龍頭、圍繞龍頭闖市場,結合傳統優勢和地域特點,著力打造羅漢果、優質米、西紅柿、柑橘、桑蠶特色板塊和種蛋鴨、溫氏雞等特色養殖,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推進農業現代化新模式——浙江吳興促長三角農業增收
    兩年多來,吳興區產業園圍繞水稻、水產兩大主導產業,在培育龍頭企業,推動主導產業規模化,農業綠色化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全力推進創建工作,逐漸成為區域土地集約、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旅高效融合、農民增收的先行示範區,形成了在土地資源稀缺的長三角地區推進農業現代化新模式。
  • 農業水價分級、分類、分檔
    據悉,農業用水價格核定管理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我市根據國家要求,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今年,我市在黃島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確定了11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區,計劃完成9.34萬畝改革任務,可實現年節水7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座小(1)型水庫庫容,意味著每年可再進行3.3萬畝田地的灌溉。
  • 泰安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通過全省2017年度綜合測評
    原標題:泰安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通過全省2017年度綜合測評 根據《山東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督查辦法(試行)》要求,2月上旬,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員對泰安市改革工作進行了年度檢查,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積極做好各項迎檢工作。近日,省水利廳下發《關於2017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綜合情況的通報》,泰安市獲優秀等次,成績名列前茅。
  •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重慶巴南區昌元家庭農場 ——種植養殖雙增效 生產服務齊增收 17. 陝西榆林市榆陽區四娃圓夢家庭農場 ——特色種植 輪作養地 託管服務 18.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省水利廳】 省交口抽渭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省級驗收
    12月10日至11日,省水利廳組織對省交口抽渭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進行驗收。驗收組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考察現場、質詢座談等程序,一致同意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通過驗收。    驗收組認為,省交口抽渭灌區全面完成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面積任務,灌區農業水價機制基本形成,建立了精準補貼、節水獎勵機制和適合灌區特點的用水管理機制,灌區群眾澆地負擔明顯下降,抗旱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基本實現了農業節水、農民減負、灌區良性運行的目標,工作佐證資料完整、真實、有效,達到了合格標準,同意通過驗收。
  • 我市農業產業扶貧促農增收
    本報訊 記者萬明報導:日前,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6年以來,上饒市農業農村局切實履行部門工作職責,紮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和各項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工作原則,圍繞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強化產業扶貧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產業扶貧精準到戶,為全市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編者按: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
  • 現代農業 促進增收
    近年來,廣平縣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將遠程數據採集、智能電力溫控等先進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形成了蔬菜智能育苗、管理及銷售的全產業鏈,培育智慧農業、生態旅遊農業,輻射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新聞一線】河南省發改委領導來範縣調研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
    6月10號,省發改委副主任劉琦來我縣調研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縣委書記王秋芳、市發改委主任張相坤、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國報、副縣長郭獻忠陪同。 劉琦一行先後深入到高碼頭鎮冀莊村村室、冀莊村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範區等地查看我縣高標準良田建設情況,與有關單位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
  •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19-04-02 13:51:52      來源:榕江縣政府辦公室   一是強化技術支撐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蘇恩達來駱駝養殖馴化專業合作社、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村寺溝亨亨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探索「黨支部+農民合作社+農(牧)戶」黨建富民新模式,走出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能增收、村民有奔頭的多贏之路。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全國貧困地區72萬多家農民合作社發揮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發展特色產業脫貧。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
    有人簡單地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同於農業結構調整,也有人張冠李戴地用「三去一降一補」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說去槓桿,這主要是在金融領域,農業很難說是去槓桿,恐怕還得加槓桿,所以不能張冠李戴。在他看來,正確理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同時考慮農業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三個關鍵詞: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
  • 甘肅臨夏:發展設施農業園區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等產業,通過政策扶持和科技創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蔬菜、花卉、果品等特色種植,打造集農業科技研發、休閒觀光、農業生產於一體的示範園區,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叢臺區農業科技園區被評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堅持以高位規劃為引領,謀定而後動叢臺區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確定了「核心區—示範區—輻射區」三區聯動的規劃布局,制定了《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同時抽調區農業農村局和園區所在鄉鎮業務人員成立園區管委會,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核心區—示範區—輻射區」三區聯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江蘇崑山:智慧農業有甜頭 農民增收有奔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江蘇崑山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完善智慧農業平臺,幫助農民增收、創收,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