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則關於中國赴美留學生的消息引發關注。
一是路透社14日報導稱,美國共和黨議員提出議案,擬收緊對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
▲路透社報導截圖
二是這兩天一則聲稱中國(內地)學生在報考美國名校時「全軍覆沒」的消息也正在網上熱傳,並引發種種猜測。
看上去似乎很巧合,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可能收緊,另一方面是高校在實際動作上的疑似跟進,二者共同指向的,都是過去多年裡持續壯大的中國赴美留學生團體。
而所謂「巧合」,顯然又不足以解釋這一切。
中國留學生的赴美通道,真的在變窄嗎?
「麻省理工零錄取中國學生,斯坦福取消中國內地面試!」
從5月12日起,一則關於中國內地學生被美國名校拒之門外的消息不脛而走——有自媒體發文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布的提前錄取榜單顯示,其錄取的70位新生中,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高中生,內地「學霸」們可謂「全軍覆沒」。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廣泛關注及熱議。
面對這一爆炸性新聞,多數人第一反應是「真的假的」,並直言「不敢相信」。
隨後有國內媒體對此跟進求證,據報導,麻省理工學院招生辦在相關回覆中表示「未曾公布提前錄取學生的具體國籍」——意指此傳聞不足信。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也有網友對傳聞內容發出質疑並予以糾正。
而團團於5月15日在試圖查閱尋找相關錄取榜單數據時也發現,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校方官網的確未曾公布過相關錄取學生的榜單及其國籍情況,而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最新學生信息統計(2018-2019)顯示,目前中國的留學生依然為該校第一大外國學生群體。
進一步求證中,團團繼而發現,傳聞中關於麻省理工等美國高校對中國學生錄取數據的變化,實際上源自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的一篇報導。
▲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當時的文章中,《南華早報》披露:「麻省理工學院提前錄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700名學生,但沒有一人是來自中國的學校」。
種種跡象,似乎都表明了上述傳聞的不足信——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條被自媒體翻出來重新包裝後的舊聞。
如果說中國(內地)學生在報考美國名校時「全軍覆沒」的消息子虛烏有,但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一條舊聞熱炒、沒有具體事實支撐的傳聞,為何如此具有關注度?這背後與不斷從美國政界傳出的收緊中國留學生赴美通道的雜音其實不無關聯。
在去年12月的那篇報導中,《南華早報》援引一些分析人士的話表示,中國留學生赴美通道遭遇收縮,美國對所謂「間諜活動」的擔憂是罪魁禍首。
而路透社最近報導的美國議員要求收緊中國學生籤證的消息,似乎也在佐證著這一觀點。
報導稱,在當前中美關係背景下,一些美國官員對中國人在美國大學或其他研究機構學習和研究所帶來的「風險」表示關切。
▲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新華社)
事實上,這種言論自去年以來就屢見不鮮。
去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一場智庫演講中聳人聽聞地宣稱,中國正在利用留學生「滲透」美國。
就在同一個月,英國《金融時報》爆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消息。報導引述多名美國政府內部消息人士的話稱,當年早些時候,以白宮高級顧問史蒂芬·米勒為代表的鷹派官員曾向川普提議,禁止中國公民赴美留學。
報導透露,由於一些美國官員對這樣做的經濟和外交影響感到擔憂,該提議遭到擱置。
雖然美國最後沒有按照米勒所設想的那樣做,但有美媒去年5月底曾報導稱,根據新的政策,美國領事官員可能限制籤證的有效期,到美國大學研讀某些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將只能獲得一年的籤證。
▲美國副總統彭斯(美國《華爾街日報》)
美國對中國學生籤證政策的多變,無疑也讓希望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感到很「折騰」。
一位即將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同學告訴團團,聽說籤證形勢不好,他今年早早預約了面籤,以防萬一。
該同學表示,美國名校的本科錄取本來就對亞裔學生比較「不友好」,而由於種種原因,美國對中國學生的籤證採取了更為嚴格的審查政策。因此,從學校的角度考慮,少錄取或不錄取中國內地學生也可以增加整體入學率,因為即使錄取中國學生,該學生因為籤證問題來不了的風險也比往年大。
限制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真的就對美國就有好處嗎?
「如果大多數中國人才被驅逐,那美國註定玩完,毫無疑問。」在今年2月香港《南華早報》刊登的一篇報導中,一位在佛羅裡達大學攻讀信息系統專業的碩士生說道。
他同時指出,「大多數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公司對此都頗有怨言。」
報導稱,中國留學生正在日益遠離美國,2017-2018學年,赴美國學校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尤其是本科生)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降,而2018-2019學年開始時,這種下降趨勢似乎還在繼續。
▲幾名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上(新華社)
對此,美國並不是沒有察覺。
印度《經濟時報》今年1月報導稱,川普在一場發布會上承認,自己收到一些來自美國大公司的呼籲,後者向他抱怨:由於荒謬的移民政策,美國「正在失去傑出人才」。
這樣的呼聲至今仍然存在,路透社14日的報導稱,許多美國政府和大學官員警告不要反應過度,要承認中國學者和學生在美國機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在今年2月於美國密西根州舉行的中美建交40周年對話會上,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也同樣談到中美留學生交流的重要性。
「留學生是溝通兩國的重要橋梁,有利於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他說,「我相信,隨著兩國青年一代的成長,中美之間的很多問題將更容易解決,因為新一代會比我們更加開放和包容,能更好地溝通和理解對方。」
來源:參考消息(ID:ckxxwx),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 佟夢晗
校審 | 杜夢錦
監製 | 吳秋雅 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