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會出現生理期厭奶?添加輔食後奶量怎麼減?

2021-01-09 澎湃新聞
寶寶多大會出現生理期厭奶?添加輔食後奶量怎麼減?

2019-12-16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王維潔 

「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對於嬰兒而言,「奶」是孩子主要營養來源,所以家長們對寶貝的奶非常重視,對於孩子的奶量更是分毫必爭、升升計較,希望孩子喝好奶、喝飽奶,長得壯、長得好。

門診中、微博中好多家長經常會問:「醫生我家寶寶每次吸母乳就幾分鐘能喝飽嗎?」;「我家寶貝體重不達標是奶喝的不夠嗎?是母乳質量不好嗎?要換成配方餵養嗎?」;「醫生,孩子最近奶喝的沒有以前多了,能幫我開點開胃藥嗎?」……家長們不用過於糾結,每個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奶量,提倡按需順應餵奶,就是指按照孩子的需要、順應孩子的胃口大小和生理狀態餵養。

隨著寶貝逐漸長大、輔食添加奶量是逐漸下降的,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奶量會突然下降,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生理性厭奶期順其自然

寶寶出生後頭3個月是人生中生長最快速的時期,為了滿足機體快速生長的營養所需,寶寶喝奶的量也大。到了4月齡後,寶寶機體的生長速度較前三個月明顯減緩下來,自然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有所下降,這個時期寶寶本能地對奶的需求量有所減少,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厭奶期。生理性厭奶期的出現月齡個體差異,有的寶貝2-3月齡就會出現,有的寶貝4-6月齡出現,有的寶貝壓根就沒有經歷厭奶期。

通常生理性厭奶期持續1-2周左右,以後隨著孩子運動量和運動範圍的增加,消耗增多,寶寶的食慾又會逐漸好轉,奶量恢復正常。但往往有些寶寶的生理性厭奶期顯得過長讓家長們煩惱不已,原因可能與寶寶生長速度變化的原因外,還可能和寶寶本身心理特點以及媽媽對生理性厭奶期處理不當有關。

小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相對較差,因此不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能比較專心喝奶;但隨著月齡的增加,神經系統發育逐漸成熟,寶寶的感覺器官越來越靈敏,能感知周圍世界的變化,這樣在喝奶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周圍環境和人員的一舉一動,分散其注意力。生理因素和各種誘惑的增加使得寶貝開始厭奶,家長們一味追奶達量,寶貝不願喝,半小時後再餵;白天奶量不夠夜晚來追,寶寶熟睡時加餐;醒著不原喝奶,那就入睡狀態下迷迷糊糊的喂。所以,厭奶期就這樣被關愛著延長了。

如何讓寶貝快速度過生理性厭奶期呢?其實很簡單,家長們要捨得寶貝「餓」,順其自然是解決的關鍵,不喝不硬,增加寶貝相應月齡的運動訓練增加體能消耗,才能讓寶貝奶量回升。

疾病潛伏期和恢復期孩子奶量會下降

小寶貝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覺,在疾病的潛伏期寶貝沒有發燒、腹瀉、流涕、咳嗽等症狀出現,但是機體已經有所不適,可能咽喉已經紅腫、耳部已經有悶脹感、腹部已經有輕微疼痛……,這時孩子表現為容易哭鬧、夜間頻繁夜醒、胃口欠佳,奶量明顯下降、輔食樣樣不好好吃,這可急壞了家長們!想盡方法讓孩子多吃,其實這樣反而增加了寶貝的胃腸負擔,疾病表現容易早期出現並加重疾病症狀。

在疾病恢復期,機體各項功能慢慢恢復有個過程,家長這時候給寶貝營養補回來不能操之過急。其實,疾病恢復期症狀已經明顯好轉,腸道的消化功能恢復中,所以寶貝的胃口還不能馬上恢復,填鴨式補營養可能會讓疾病反覆或遷延不愈。

當寶寶出現胃口差、不喝奶、不吃飯時,家長不要急著讓寶貝開胃口,先要回顧一下孩子最近有無預防接種、家庭成員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孩子這幾天的排便節律是否異常、排便性狀有無改變等寶貝最近夜晚有無莫名哭鬧。注意監測體溫觀察孩子有無不適,按需順應餵養、飲食清淡易消化才能有利於幼小的機體抵抗疾病和促進疾病快快康復。

輔食添加不當容易影響奶量

隨著孩子逐漸輔食添加,孩子的奶量應該隨之下降,6-7月齡一頓輔食慢慢取代一頓奶、8-9月齡兩頓輔食取代兩頓奶、1歲以後三頓主食取代三頓奶。門診中遇到好多家長遇到輔食添加後的奶量問題,糾結不已。

一般1-6月齡寶寶每天奶量800-1000毫升、6-8月齡每天奶量700-800毫升、8-10月齡每天奶量600-700毫升、11-12月齡每天奶量500-600毫升、1-2歲每天奶量400-500毫升、2-3歲每天奶量300-500毫升。每個孩子或同一個孩子不同的狀態下胃口大小個體差異,家長不用糾結一時奶量,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奶量,不必升升必爭。

有的寶寶添加輔食後,奶就不感興趣了,隨著米粉、菜泥、果泥等有味道的泥糊狀食物添加,喜歡用小勺吃輔食,家長看到寶寶喜歡吃輔食就逐漸增加輔食量,那麼孩子的奶量就隨之下降。所以,遇到這樣的寶貝家長首先需要維持這個月齡的基本奶量,輔食的頓數不能減少、品種要逐漸增加,但是每次的量適當減少。

有的寶寶喜歡喝奶,不喜歡吃輔食,對小勺餵東西非常牴觸,邊吃邊吐,家長精心製作的輔食孩子這麼不賞臉,看著孩子不吃輔食家長就餵奶,不能讓孩子餓著呀!久而久之孩子就更不願意吃輔食了,門診中遇到1歲寶寶不願意吃輔食,每天喝1000毫升奶。其實,隨著孩子長大奶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需要通過輔食添加來加油助力孩子營養,孩子也需要通過輔食逐漸變粗來訓練孩子咀嚼與吞咽功能。這時候家長需要按頓餵輔食,不吃不硬喂,不以奶取代,增加輔食的感官性狀及口味讓孩子逐漸適應和喜歡輔食。

聊了這麼多孩子奶量,家長,您與其糾結煩惱,不如科學的按需順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生理期厭奶,奶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寶寶添加輔食後,厭奶、腹瀉、便秘、過敏……所有答案都在這裡!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家長們都會適時添加一些輔食,這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很有幫助。但也有一部分寶寶在添加了輔食之後會出現便秘、腹瀉、厭奶等一系列反映。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寶寶添加輔食後出現的「不正常」現象。若情況趨於好轉,堅持到恢復正常後再加量或是增添新食物,如果繼續加量,要暫停輔食幾天再試,如果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那就更換其他輔食。除此之外,腹瀉不僅會在輔食添加之初出現,也會在進食不當時出現。比如:輔食量偏多、輔食性狀偏粗、餵養時間不合理等,這種情況下,家長更應關注奶攝入的問題。
  • 寶寶厭奶怎麼辦?不要著急!學會這6個妙招,搞定寶寶厭奶期!
    1、吃奶容易分心,吃母乳時,一聽到周圍有其他聲音,就不吃了;2、推開乳房,或者會用舌頭把母乳頂出來,寶媽連續嘗試了幾次寶寶還是會拒絕;3、寶寶看起來很餓,也拒絕吃母乳;二、所有的寶寶都會厭奶嗎?一般寶寶多大會出現厭奶的情況?
  • 寶寶添加輔食後,奶量怎麼調整?1歲是分水嶺!
    那麼現在,就請各位家長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寶寶添加輔食後,奶到底應該怎么喝才更加科學合理吧!輔食,顧名思義就是輔助食物,在寶寶添加輔食後1歲以內的膳食中,都處於輔助地位。添加輔食後,會對寶寶的喝奶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1歲以內寶寶的主食仍然是奶。一般來說,不必刻意減少奶量,也不用擔心會撐著寶寶,因為隨著月齡增加,寶寶的胃容量也在逐漸增加。
  • 添加輔食後,奶量是否要減少?
    育兒之路往往遍布著各種困局,每到一個分水嶺總會難到不少新手媽媽,比如寶寶從奶液到成人性食物過渡這一階段,今天就一起講講關於寶寶的輔食添加這一件事。諮詢中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後,為了避免出現積食的情況,將寶寶的奶量也控制了下來,可是,這樣做真對嗎?
  • 4個月的寶寶出現厭奶期,怕他吃不飽就強迫吃?這會加重厭奶情況
    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寶寶6月大的時候,有的寶寶也會在4月份出現這種情況,也就是厭奶期。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說,本來打算把寶寶養的白白胖胖的,結果卻碰上寶寶厭奶期,食量減少了一半,4天輕了4兩,寶媽都快崩潰了!寶寶出現厭奶的情況,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生理性厭奶,二是病理性厭奶。
  • 添加輔食後,各階段奶量與輔食怎麼分配?
    而其它食物添加,我們稱為輔食;當寶寶1歲後輔食漸漸轉變為正餐。 各階段「飲」與「食」怎麼分配呢? 9-11個月一天的飲食配比 「飲」30%-40% 母乳寶寶可以按照餵奶作息,想喝再喂,喝奶的次數約3-4次/天、份量約500-700毫升/天。這段期間喝奶量與次數都有減少的傾向,但也有少數寶寶出現因為撒嬌、睡前奶等非肚子餓原因的討奶。
  • 寶寶添加輔食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辦法,家長們要心裡有數
    並不是所有的寶寶在添加輔食後都能順利適應輔食,某些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那麼,可能會出現哪些狀況呢?厭奶「厭奶」是指寶寶在無其他疾病狀態下,奶量較平時減少,食慾減退,或者吃奶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添加輔食後寶寶可能會出現厭奶的跡象,即孩子不再喜歡喝母乳或配方粉了。
  • 寶寶厭奶了,該怎麼辦?
    寶寶咕咚咕咚喝奶的時候,是媽媽特別有滿足感的時候!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突然發現寶寶不吃奶了,任憑你使盡渾身解數,寶寶就是不吃甚至寶寶一看見奶就乾嘔,這可真是急死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寶寶的厭奶期到了。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 寶寶添加輔食後還要喝奶嗎?寶寶喝奶量可千萬不能想減就減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娃以食為先,從寶寶喝的第一口奶到寶寶的第一口輔食,爸媽們都格外關注,因為這關乎寶寶的成長發育。但最近根據藍老師的了解,很多新手爸媽在給寶寶添加輔食後,為了避免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會刻意地控制寶寶的奶量,這樣做是不對的。
  • 寶寶奶量減半是「厭奶」?強制餵奶適得其反,要懂得視情況下菜碟
    02寶寶為何會出現奶量減半的情況?《育兒百科》中說,一般吃奶粉的寶寶3個月後就會出現厭奶現象了,這是因為配方奶粉消化起來比母乳更難,因此腎臟和肝臟負擔過重,更需要休息。4)厭倦了單一的奶味隨著味覺的逐漸發育,寶寶會開始對味道單一的奶水產生厭倦感。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身上,他們希望嘗試到更多口味的東西。
  • 厭奶期和拒奶的區別
    當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進入生理厭奶期,這段時間寶寶會因為體重的增長,對奶水的要求也會減少,這時父母要記住不要給孩子添加輔食,因為太早添加輔食會影響寶寶的腸胃健康,對寶寶以後的身體發育和飲食習慣造成很大影響,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厭奶期和拒奶的區別,教你快速識別孩子這兩種期間的表現。
  • 6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後,奶量需要減少嗎?
    隨著寶寶的不斷長大,到了寶寶6個月大之後,單純的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了。如果一直喝純母乳或配方奶粉的話,不僅寶寶的營養會跟不上,而且也會影響寶寶的發育,畢竟添加輔食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功能,幫助寶寶語言發育,還能幫助寶寶的飲食模式逐漸向成人過渡。
  • 寶寶厭奶了,怎麼辦?
    所謂的「厭奶」,其實並沒有出現在醫學教科書上,只是寶爸寶媽和一部分醫生對寶寶吃奶量下降或吃奶時多時少、不規律的一個說法。 「厭奶」大都見於一歲以內的嬰兒,四個月左右的寶寶比較多見,寶爸寶媽也會在這個階段比較焦慮,擔心寶寶營養攝入不夠,從而影響生長發育。
  • 添加輔食後,奶量要不要減少?
    對於6-7個月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正處於剛剛開始的階段,很多媽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既然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那麼母乳或配方奶的餵養量,是不是就可以相應改變一下呢?對於6-7個月寶寶來說,每天仍然需要接近900ml的配方奶飲食。3.混合餵養一些媽媽由於自身身體原因,無法分泌充足的乳汁,於是選用母乳加配方奶對寶寶進行混合餵養。本階段,對於混合餵養的寶寶來說,添加輔食後,母乳加配方奶的奶量依然需要維持不變。
  • 寶寶厭奶了?我有妙招!
    在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疼痛會加劇,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甚至厭奶等表現。3、添加輔食不正確有許多寶寶是在添加輔食之後,開始對吃奶表現得沒有那麼大興致了。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給寶寶餵輔食餵得多了。一些家長總是怕孩子餓著,剛添加完輔食沒多久,就給孩子吃奶,要知道,寶寶在6個月~1歲時,胃容積只有橙子那麼大,你這時候給他喝奶,他自然是喝不下的。
  • 寶寶厭奶,媽媽如何應對?
    寶寶長牙了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就會萌出他人生中的第一顆牙齒,但牙齒的萌出會對牙齦神經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寶寶出現牙齦癢、牙齦疼痛等不適感。在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疼痛會加劇,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甚至厭奶等表現。添加輔食不正確有許多寶寶是在添加輔食之後,開始對吃奶表現得沒有那麼大興致了。
  • 科學轉奶攻略,及轉奶後寶寶出現不適後的應對方法
    2、新舊奶粉混合轉奶將新奶粉少量添加在舊奶粉中連續吃三天,在此期間如果寶寶沒有任何不適可以逐漸加量,直到寶寶完全接受新奶粉。這種轉奶方法新舊奶粉的量沒有固定比例,總的原則按照由少到多添加,添加的過程中根據寶寶的適應程度決定減少或者增加的量。
  • 寶寶厭奶的原因有很多,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度過厭奶期?建議如下
    寶寶在4~6個月大時,喝奶量開始減少,胃口不佳,這是寶寶常有的「厭奶」現象。 它的特徵是寶寶正常發育,精神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半個月左右就會自然恢復食慾,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些孩子可能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恢復。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進入厭奶期?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當寶寶進入厭奶期,都會有一些表現。
  • 寶寶出現厭奶情況怎麼辦?寶寶「厭奶期」父母最應該做的是這兩點
    我們也都知道寶寶這種厭奶情況長期下去會影響到他們的生長發育,這也就多少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緊張和擔憂。如果寶寶出現厭奶的情況,伴有嘔吐、便秘、腹脹腹瀉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如果寶寶是在吃配方奶的期間突然出現厭奶情況,媽媽們還需要注意一下寶寶是否有相關不適的症狀,如溼疹、過敏。如果出現這種不適症狀,解決方法就是及時給寶寶轉換另一種配方奶。
  • 寶寶出現厭奶情況怎麼辦?寶寶「厭奶期」父母最應該做的是這兩點
    又到了換季的時候,有些小寶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有了一些變化,比如,出現「厭奶」。家有一寶兒的林女士最近兩天就有些焦慮了——「五個多月的女兒每天不怎么喝奶了,原來一頓最少能喝160毫升,現在一天下來也就這個量了。也不知道是所謂的厭奶期了,還是身體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