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匆匆》,走進朱自清,感悟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之情

2020-12-20 王老師同步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請跟我一起走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同步課堂。

你讀過《明日歌》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皆蹉跎。」讀著這首詩,你是否也有白駒過隙,光陰不再的感慨?讓我們走進課文《匆匆》,看看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從朱自清先生、從我們的身邊溜走的。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

朱自清(1898--1948),中國散文家、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早期詩作表現對黑暗現實的憂憤和對光明、對美的憧憬;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鍊、文筆秀麗著稱。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文藝論著《詩言志辨》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圖片展示:同音字辨析

課文一共三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作者根據自然界景物交替更迭的現象,說明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段首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繪了自然界中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景象,表明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然後通過一個看似在發問的句子「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這是作者透過自然景物交替更迭的現象不斷發問,設問靈巧,不斷追問,扣人心弦,逼著人去思索人生嚴肅的問題。

圖片展示:一詞多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

第2個自然段中「……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運用了奇妙的比喻,說明「我的日子」是多麼渺小,消失的是那麼迅速,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的十分無奈的愁緒。

第3自然段中,最後幾句「於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運用一組排比句描寫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靜默時、伸手遮挽時、躺在床上時、睜開眼睛時、掩面嘆息時,作者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而人們卻無所察覺。

第4自然段中運用了一連串的問句,是作者把情緒進一步發揮和推進,以一連串問句,追蹤自己生命的痕跡,反省著「過去的日子」。它同第1自然段中的問句一樣在文章結構中,巧妙地起到了情感線索的作用,一層緊扣一層地點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題。

圖片展示:近義詞與反義詞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寫作者再次發出內心的感嘆——日子一去不復返。本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與第1自然段中最後一句前後照應,再一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圖片展示:近義詞辨析

作者藉助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說明時光飛逝,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告訴我們時間在悄悄流逝,反省自己「赤裸裸」地來又將「赤裸裸」地去而「不能平」;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時也警示我們珍惜時光,做有意義的事。

時間的流逝本是人司空見慣的平常現象,為什麼作者卻能寫的如此感人呢?這是因為一是作者善於抓住大自然中一些常見的景物在時光中的變化來告訴我們時間在靜悄悄地流逝;二是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來表明時光在我們身邊匆匆而過,而不被我們察覺;三是作者巧妙的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讓所描寫的事物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四是作者善於觀察,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跟常人不一樣。

圖片展示:詞語解釋

時光流逝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要思考在飛快流逝的時間裡要做些什麼,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才能不負光陰,不負自己的青春年華。

圖片展示:圖解課文內容結構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少年。」可愛的同學們,趁青春年少,好好把握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努力學習,提升智力,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長大後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建設增磚添瓦……

相關焦點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自然、親切感人著稱。《匆匆》一文,在表達充滿惋惜的心情、在追索時間的去處時,語言功力盡顯其中。1、多種修辭表達時間的流逝《匆匆》這篇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把感情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走進朱自清的《匆匆》,在一去不復返的日子裡自律,才不枉此生
    多麼質樸又動人的父子之情,在我青春年少的心裡,第一次被這麼真摯的情感打動。頓時對朱自清肅然起敬。後來還陸續學到了他的《匆匆》和《荷塘月色》等文章。記得學《匆匆》這篇散文時,老師抑揚頓挫為我們朗讀時,我們都深深沉浸在其中。在他的筆下,我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明白,時間是寶貴的,是稍縱即逝的,也是一去不復返的。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以其自然、親切、感人而著稱。《匆匆》在表達悔恨和尋找時間地點時,語言技巧表現出來。1。各種修辭手法中的時間流逝本文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情感融入意象,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富有藝術感染力。作者運用平行修辭告訴人們時間是如何流逝的,句子容易理解。
  • 閱聽悅享聽|《匆匆》時光易逝,且惜光陰。
    閱聽悅享聽|《匆匆》時光易逝,且惜光陰。閱讀延伸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匆匆》學習內容全解
    文章分析《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 講「匆匆」悟「匆匆」空中課堂情濃濃——渭南市華州區城關小學...
    我以疫情期間執教《匆匆》一課為例,談幾點自己的感受。一、創設情境 情感共鳴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教學若要成功,需以情感為紐帶。」可見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離開了它,學生心理之「車」就不能馳騁。
  • 儘管時光匆匆流逝
    我記得小時候,隨爸媽去馬來西亞某個小鎮探望一個朋友,他們家附近有一條河,在下午炎熱的太陽下,看到一群孩子在河裡戲水,玩得不亦樂乎,我與弟弟羨慕極了,可是沒帶泳褲,只能夠無奈的看著他們。儘管時光匆匆流逝,一晃眼已經成為過去,可那些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堆積起來的回憶,伴隨了我們大半生。不管是憂傷也好,是美好也罷,它們已經深深刻印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保留在我們的生命中。。
  • 《朱自清散文集》遨遊朱自清先生的文學作品,領略經典的魅力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194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朱自清不僅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便是他所擅長的散文,這些散文作品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宅家語文課丨六年級下冊第8課《匆匆》圖文講解
    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 大家經典 | 朱自清《匆匆》
    周末啦,今天英語君為你帶來一篇經典散文——朱自清的《匆匆》。我們挑選出大家最為熟知的那些句子,瞬間穿越回到小時候。《匆匆》—— 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 文段條分縷析,巧覓仿寫切入點——六下《匆匆》課後練筆指導
    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八課《匆匆》,一起來完成課後的仿寫練習。《匆匆》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 任時光匆匆流逝 美文解讀鄧麗君
    在日本發展的幾年,鄧麗君又一次的登上了新的輝煌,那是一段匆匆而過,被歌迷鮮花和掌聲所包圍的日子,從84男到89年,鄧麗君的歌曲得到了廣大日本歌迷的喜愛,她的《任時光匆匆流逝》《空港》成為日本的暢銷唱片,在歌迷們的熱烈呼應下,鄧麗君在日本舉行了唯一的一場演唱會,演唱會的名字叫做「One
  • 人間濁清自分明—朱自清散文《匆匆》《背影》《春》中的情與理
    中學學習了楊朔的《荔枝蜜》,對於「卒章顯志」這一技法,師生初知其高妙,於是作文常用之,散文一片「楊朔體」。和楊朔散文相比,朱自清的散文更為活潑入情理。《匆匆 》是朱自清最為引人注目的一篇散文,發表於1922年3月,具有行雲流水的節奏美感,此時,因為強領自己工資無法生活的朱自清和封建專制的父親朱鴻鈞鬧僵,他離開揚州隻身一人來到台州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24歲的他在苦悶中保持著人生的理想與追求,於是,他提醒自己「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 《匆匆》補充練習(含答案)
    這一連串抒情性的設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五、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頭涔涔」和「淚潸潸」兩個詞語從「汗」和「淚」兩個方面表現了自己無奈的程度。由「淚潸潸」我們還可以想到個成語是什麼?潛然淚下。由這一自然段的描述你可以算一算作者多少歲嗎?作著為什麼會「頭涔涔而淚潸潸」呢?因為時間不停的消逝,而自己去一事無成,心裡感到很無奈。
  • 時光悠悠,人生如夢:這5首惋惜時間流逝的唯美古詩,你欣賞過嗎
    描述時間流逝的古詩有很多很多,可以說從古到今,人們都在不斷地感嘆——感嘆時光的飛逝,韶華的不再;痛惜浪費的青春,憐惜老去的容顏,惋惜一生匆匆流逝的日子……因此,便情不自禁地為時光寫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以感嘆時光悠悠,人生如夢;那麼,於是當詩人遇上了流逝的時光,便溫柔了文字,延長了歲月
  • 懷念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長留
    50年人生匆匆,朱自清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學遺產,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他的學術風範和人格魅力,也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文化長河裡熠熠生輝。朱自清。《背影》行文質樸平實卻感人至深,娓娓道來父子之情,以平淡樸素、清新秀麗獨樹一幟;《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自1923年朱自清開始寫作散文以來,整個新文學的散文創作獲得了極大成功。
  • 李商隱描寫時間流逝,無一字提及時間,卻句句耳目一新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朱熹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陳子昂也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晏殊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蘇軾贈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朱自清嘆息時光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 此詩描寫音樂,不但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同時也感嘆時光匆匆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胡人安萬善吹奏觱篥(bi li),聲音美妙絕倫的畫面,恰好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好趕上除夕,而當時詩人由在外漂泊遠離故鄉,因此這首詩表面看是在描寫音樂,其實作者是想表達他對故鄉無盡的思念,以及感嘆時光匆匆,韶華易逝。
  • 清華附小網際網路學校:「時光裡的背影——朱自清+主題課程群」
    在這三年裡,我們以經典閱讀和成志人物為軸線進行深度學習與實踐,通過橫向打通學科壁壘,形成學科內、學科間、消彌學科整合三條路徑,讓學習有多種選擇;縱向打通學段,使我們在不同時空中逐步攀升;橫縱聯合的主題課程群,實現清華附小成志少年持續的、立體化的深度學習。2018年恰逢大文學家、清華附小老校董朱自清先生的120周年誕辰。
  •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那個星期天》生字詞語知識點整理盤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包含兩篇課文《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匆匆》緊扣課題,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那個星期天》寫了「我」第一次盼望母親帶「我」出去玩,最後卻沒能實現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