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順德倫教除了鳴石花園,還有個華生園嗎?
昨日是中元節,俗稱「鬼節」,一家旅遊網站召集了9名網友前去被戲稱為「鬼屋」的華生園探秘。
來自三水的劉嘉勇平日為人大膽,喜歡冒險,他拉著3名朋友一起報名參加。昨日17時許,他們開車來到位於順德區倫教霞石華陽大街細橋直街8號的華生園。「在這樣的小村落裡居然還有那麼古老的宅子,散發出神秘的氣息,真的不可思議。」劉嘉勇興奮地說。
其實華生園並非「鬼屋」,它是興建於民國時期的老建築,乃近代香港藥行巨商何華生的故居。時光荏苒,物是人非,這座原本金碧輝煌的大宅子如今已一片荒蕪,令人唏噓不已。
▲華生園左側花園的圓孔門湮沒在滿園的芭蕉樹中。
輝煌的歷史
中西合璧 材料都來自香港
根據霞石村村委的記載,華生園是何卓生、何藻雲及近代香港藥行巨商何華生的產業,興建於民國期間,佔地5.3畝,面積3549.2平方米。園外青磚圍牆上嵌有石刻,落款為「何裕後堂建,光緒戊申十月立」。
說起華生園的歷史,何華生的侄孫、74歲的霞石村村民陸顯凡告訴記者,華生園建於民國10年前後。清末時期,何華生、何藻雲兩親兄弟及堂兄何卓生,攜手去香港打拼,從藥房夥計做起,直到自己開店。「以前他們很窮,就住在華生園那片地,但沒有現在那麼大面積。」何華生幾兄弟發家致富後,返鄉建屋,建材都是從香港運回來。「磚頭、鐵、門窗都是從外面運回來。」他說,當時何華生擔心房子遭盜竊,於是用鐵門、鐵閘取代了傳統的木門。
據陸顯凡回憶,華生園分為植興堂、振興堂、敦厚堂、嵩賢堂、篤敬堂,分別由何華生、何藻雲、何卓生及何卓生另外兩兄弟居住。各個堂由大門右邊一條水泥通道連通,左邊是一個花園,由花王負責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華生園建築風格中西合璧,以「華屋」、「竹林」、「棣圃」小巷相隔,牆體全部為青磚所砌,窗為滿洲窗,通風涼爽。
華生園正門對入即是何華生一家所住的植興堂。植興堂為中西風格融合的民國建築,寬約14米、深26.7米,磚混結構,兩層樓房。大門為拱門,兩旁飾洗石米圓柱,牆壁上嵌麻石。院內存青磚砌成的圓光罩,院門為紅磚砌就的拱門。「有壁畫、灰塑、漆金木雕。」陸顯凡說,正門上原本用金箔寫著「華生園」三個字,後來被水泥遮蓋住了。
屋間的過道上長滿了雜草,屋簷處散落著殘磚碎瓦。/組圖由佛山日報記者朱朝貴攝
悲涼的現狀
失修破敗 被人戲稱為「鬼屋」
令人惋惜的是,當年美輪美奐、別具一格的華生園,如今已變得一片荒蕪,雜草叢生。
昨日上午,記者在華生園正門看見,當年的鐵門已被拆走,鐵閘還在,右邊還掛著一把鎖,而一旁的雕花被風化得難以辨認。原本華生園周邊都有圍牆,但現在大部分已經倒塌。左側的花園種滿了芭蕉樹,樹下是一條破舊的水泥路,路的盡頭用以進出大廳和花園的圓孔門也出現一大條裂痕。右側邊的空地被人用來養雞。此外,在植興堂的大廳處遍布野樹野草,幾乎湮沒的房屋。房頂的瓦或破碎,或長滿青苔。樓梯的水泥柱子東倒西歪,難覓扶手,表面露出了鋼筋,上面不乏鏽跡。
為何華生園會淪落為這般樣子?當年何華生建成華生園後,他並沒有長住,也極少返鄉,此後他攜家眷前往香港,再也沒有回來過。
陸顯凡說,華生園原本分為七棟房屋,後來拆掉了一棟,現在僅剩下六棟。1950年前後,他跟母親入住嵩賢堂,陪伴孤獨留守的外婆。「當時隔壁沒有其他房屋,宅子顯得獨樹一幟,很漂亮,算得上是豪宅。」直到上世紀70年代陸顯凡結婚,一家子才搬出來。上世紀80年代,陸顯凡的舅舅何汝誠從香港回來在華生園養病,舅舅逝世後,便再也沒有人入住了。無人看守,宅子旁邊的圍牆倒塌,儼然給竊賊敞開大門。
陸顯凡說,自從何家的人全部離開霞石村後,他便成為村裡跟華生園關聯最大的人,曾幫助何家管理。但是,鑑於年久失修且頻發盜竊,華生園現在已面目全非。「窗戶和屏風原本有金箔的,但都被人偷走了。」他還補充說,一些人以為何家在地下埋了寶藏,於是就肆意挖掘,造成建築被破壞。
住在華生園隔壁的82歲的梁嬌婆婆說,這些年很多小孩子跑進去亂塗亂畫,並四處散播鬼怪的謠言。她透露說,今年5月,在華生園一樓位置還發生了一場小火災,驚動消防部門趕來救火。記者昨日看見,大廳堆積著燒焦的木頭,牆體被燻黑,旁邊擺放著祭品以及生火的痕跡。
陸顯凡雖然不時會過來巡視華生園,但宅子的現狀已讓他不知所措,「就算想做點事情保護它,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能看著它一年比一年破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