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高考中獲得高分的廣東實驗中學考生
廣大附中學生程安琪、劉丹暘的高考成績被屏蔽。
華附高分考生在學校接受媒體採訪。
7月23日高考放榜,不少廣州學生收穫了拼搏後的喜悅。除了被屏蔽成績的高分考生人數為全省最多之外,廣州在各個高分關鍵排名段的考生人數也是領跑全省。更讓人欣喜的是,不少學生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甚至有學生稱看到成績那一刻「喜極而泣」。愛拼才會贏!疫情下的這份「高分答卷」,是教育部門、學校、師生、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莊小龍、蘇韻樺
教研拼: 全市統測打好「節拍器」
從記者多方搜集整理的數據來看,今年廣州高考成績既有高度,又有厚度。高度方面,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的高分屏蔽考生,廣州有15個,是全省最多。全省文理前200名,廣州有80人左右,人數同樣領跑全省。厚度方面,廣東省文理前2000名,廣州有接近900名考生,人數大幅領先。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變化,為何還有那麼多廣州考生能在高考中穩定、甚至超常發揮呢?
這有賴於廣州教育部門引導的科學備考,可以總結為16個字:全市統籌,質量監測,數據診斷,個別輔導。首先,在線上、線下測試方面,廣州下了「先手棋」。從去年12月份的調研測試到今年3月份的居家測試、廣一測、二測,廣州進行了4次測試,全市統一測試次數可以說是全省最多,這讓考生們做到「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第二是備考節奏,打出「節拍器」。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3月底,受疫情影響,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個月。從調研測試到二測,基本上是每個月安排一次測試。以測試引領備考,備考效果好,讓學生在高考到來之際調整出最佳狀態。第三是出好「關鍵招」。每次測試做好「5個一工程」,即一區一校一科一生一案,對命中率、貢獻率等進行精準分析。引導課堂教學中滲透「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大力推進以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為主線的高考備考模式,使師生在備考過程中加深對核心知識的基礎性與綜合性研究,提升對試題的應用性和創新性理解,提升學科知識應用水平與問題解決能力。
老師拼:
凌晨2點還在答疑
廣州有一支「特別能戰鬥,特別愛學生」的高三教師隊伍,尤其是2020屆的高三老師,在線教育期間他們要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化身「十八線網紅」。學生返校後,老師又要帶領學生完成線上線下教育的銜接,調整教學進度。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
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高三級長兼數學老師盧偉山在2月份高三線上授課期間,克服重重困難,在江西農村老家為學生進行直播教學。由於沒有直播所需的設備,盧偉山先向鄰居借了電腦備課,又與附近小學校長溝通,順利借到課室。正式講課前,他與親戚一起試播,解決網絡卡頓、板書、課堂訓練等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了不耽誤授課時間,在上課前,他把要講解的題全部抄在黑板上,15道數學題,用了三個教室、五塊黑板才寫下。在空蕩蕩的教室裡,迴蕩著一位高三老師的講課聲,為數百公裡外的廣州考生講解考點。
而廣鐵一中高三(1)班的楊子江總是很好奇老師的休息時間,「我們的物理老師經常會梳理壓軸大題給我們練習,那些題都很有代表性,一看就是老師精挑細選的。有一次,我有一道物理題不太懂,晚上10點多發微信問老師。沒想到第二天一打開手機就收到了老師的回覆,顯示回復時間是凌晨2點多,特別感動。」
廣大附中高三級長周建國告訴記者,他和身邊的老師在這一年幾乎都是「711工作制」:許多老師以校為家,從早上7點守到晚上11點。作為高三級長,儘管家距離學校只有20分鐘路程,但周建國一周才回一次家。「我並不是特別的,這樣的老師在廣大附中有很多。看到我的同事晚上10點多還在輔導學生,我也會深受感動。老師們的奉獻拼搏,還會感染到學生,許多學生都表示要對得起老師的付出,這是一種非常良性的互動。」周建國說。
學生拼:
返校後兩個多月沒回家
拿到成績的那一刻,廣鐵一中高三學生葉莉君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喜極而泣。進入高三沒多久,她就下定決心要在學校長期留宿,省下回家路上花的時間,也可以保證學習效率。4月27日高三返校後,她一直沒有回家,直到高考結束。正是因為有學習時間的保證,葉莉君的成績有了穩步提升。記者了解到,像葉莉君這樣兩個多月沒回過家的考生並不多,但兩三個星期才回一次家的考生不在少數。
線上教育對孩子們的定力和自律都是考驗。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廣州考生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廣州外國語學校在線上教育期間推出「自主管理之星」評選,這些「自主管理之星」每天制訂計劃表,嚴格按時作息,在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盡責地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管理。廣東實驗中學、廣雅中學等眾多學校在三四月舉行了線上月考,儘管是居家考試,學生們一絲不苟,以模擬高考的方式完成考試。
在鼓勵學生拼搏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非常注重心理引導,讓學生做到張弛有度。各區各學校針對課程銜接適應、考前焦慮、親子衝突等問題,開展心理課和團體、個體輔導活動。加強家校溝通,採用線上及線下的方式完成返校前後的全員家訪工作,對排查出的一些重點關注的學生和家庭做好經常性溝通,讓父母成為孩子的心理「穩壓閥」。
如今的高考,早已成為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考核。近年來廣州的高分考生,都是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眼界開闊、積極向上的。從他們身上,亦可窺見廣州堅持「五育並舉」發展素質教育的成果。
省實11名考生躋身全省文理前100名
又訊 (全媒體記者林霞虹)今年高考,廣東實驗中學(下稱「省實」)在關鍵數據上的表現相當「亮眼」,可謂是既有「高峰」,又有「高原」。其中,省實有8名同學進入全省理科前100名,1名同學進入全省文科前50名。理科前100名入圍數和文科前50名入圍數共9人,位列廣州第一。
據統計,省實一共有11名同學進入全省文理前100名(理科8名,文科3名)。理科總分全省前100名8人,前150名11人,前200名15人,前300名22人,前500名43人,各段人數佔比約8%。文科總分全省前100名3人,前150名5人,前200名7人,前300名9人,前500名12人。文理合計全省總分前100名11人,前150名16人,前200名22人,前300名31人,前500名55人。
數據顯示,省實整體水平保持高位。高三文科方面,有13%的同學進入文科總分全省前500名,21%的同學進入文科總分全省前1000名,57%的同學進入文科總分全省前5000名。高三理科方面,13%的同學進入理科總分全省前1000名,36%的同學進入理科總分全省前5000名。
省實方面表示,成績被屏蔽的考生是少數,學校更看重學生群體經過高中教育得到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