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應為疫情原因導致了這個世界級的失業潮」。國家統計局發布了4月的失業數據全國已達到6%,在外國的數據更嚴重,米國預計可以達到25%,就這個失業現象而言,這種失業都只是段時間的,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全球經濟的全面復甦,也會有很多工作機會和工作崗位。那麼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可能比起疫情引起的失業更恐怖,那就是人工智慧可能會直接讓一個工作消失,讓你完全失去這個工作,有的工作是寒窗苦讀數年才歷練出來成績,是不是很恐懼。
反觀歷史,當人類進入三次工業革命時經歷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科技時代 ,人類文明裡的每次工業革命的迭代,造成了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部份崗位的替代,蒸汽時代最大的成就,就是用機器來製造機器,機器操作取代了手工操作,讓工業生產全面提速,在此同時產生了大量的生產設備操作工崗位。你看機器人其實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就開始了有了。
掌尚策認為那些高重複性和低門檻的工作會被第一個取代,智能物流倉庫中,智慧機器人可以在1分鐘內包裝上千個包裹。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替代。還例如:流水線生產員,收銀員,服務員、財務員等。但是,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工作無需擔心會被淘汰,一種是高度創造性工作;另一種是關懷服務工作。具體而言,大約有五種類型:老師、醫生、律師、文藝創作家、心理諮詢師等都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實際上,人工智慧還有很多工作無法完成。而且不必擔心被替換。
人工智慧AI技術高速發展,是否已經讓你失去工作方向,人工智慧會取代部分的工作,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成熟,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應該正確的了解人工智慧在哪些方面應用暫比,也就是要找到哪些是不能完全替代或者是將來分產生的新型職業。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產生了這13個新職業包括: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位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等。時代的發展是用舊事物不斷替換舊事物,新工作將不斷出現,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仍然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並改善自己能力,因此您不必擔心隨時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