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時不時地提到「黑天鵝」三個字,比如美國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6年川普贏得總統大選,2020年川普競選總統失敗;比如日本2011年的地震;國內的黑天鵝事件比如2013年光大「烏龍指」事件;2015年證券市場暴跌事件;2020年的冠狀病毒流行事件。像此類的黑天鵝事件,《黑天鵝》一書的作者塔勒布歸納了三個特點:第一,事件發生在預期之外;第二,會產生極端影響;第三,事後人們可以尋找各種理由去解釋它,讓它看起來可以預測。
用黑天鵝來說明此類事件源於17世紀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觀念不可動搖,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之後,這個觀念崩塌了。
本書中提到的黑天鵝事件,實際上不僅指負面黑天鵝事件,還有正面黑天鵝事件。比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過程,本來是設置了去印度的航線,卻意外地到達了美洲;貝爾實驗室兩名天文學家發現天線有噪聲,以為是鳥糞導致,於是爬到天線去找鳥糞,但最終發現了宇宙背景微波輻射;在化學中,苯環結構的發現,實際上也是那位化學家做的一個夢給予了啟示,夢見一條蛇咬住自己尾巴,並且不停旋轉。
現在回到書中的內容,作者在工作中不斷地思考隨機事件,通過他諸多親身經歷的事件,以及設計的一些實驗,在略顯散亂的敘述中,實際上在層層遞進地在告訴我們「黑天鵝」事件形成的過程及原因。
作者設計了這麼一個實驗:把一張模糊的消火栓圖片,模糊到人們無法認出圖片上是什麼,給兩組人看。對其中一組,分十次逐漸提高圖片清晰度,對另一組分五次提高清晰度。在兩組人看到相同清晰度圖片的時候停下來。結果是經過較少中間步驟的那一組能更快遞辨認出消火栓。這意味著,(在同樣模糊的情況下)人們獲得的信息越多,就會形成越多的假設,結論就越糟糕。他們看到了更多的隨即噪點並將其當成了信息。由此推及,每小時收聽廣播新聞比閱讀周刊要糟糕得多,因為較長時間間隔能夠過濾掉一些信息。這樣看來,好像為如下說法找到了證明:應該閱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而不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左右思想。
所以說日常經營的瑣碎知識可能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拿到證券市場上,很多人整天盯著指數、盯著價格的變動,於是心緒也隨之波動,一有點風吹草動總是顯得很亢奮,實際上就是受到了很多噪點影響,當成了信息。而對於價值投資者,並不怎麼關注波動的過程,通過認知到企業應有的價值,買入並持有,並不被一些噪點信息所困擾。從這個角度來講,價值投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會更加持久。
作者認為黑天鵝事件的產生是這樣一個過程:信息越具有隨機性,事務就越複雜,因而難以概括。你越概括,讓事務越有條理,隨機性就越低。因此,正是我們的簡化行為使我們以為世界的隨機性比實際上小。而黑天鵝現象是我們不去簡化的事物。比如作者也提到了「三體」問題。大意是系統中只有兩個物體時,運行狀態很容易預測出來,但再加入一個物體,成為「三體」問題時,第三個物體的加入,會對整個系統運行的複雜性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從此可以看出預測困難的急劇提升來自這個系統稍稍增加的複雜性。看過劉慈欣寫的《三體》小說,大概也能明白這個過程的複雜性
對於黑天鵝事件產生的原因,作者用平均斯坦(正態分布)和極端斯坦的對比做了闡釋。作者提到的平均斯坦,我認為指的是基於高斯分布(正態分布)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高斯分布的主要理論是,大部分觀察結果集中在中等水平(平均值)附近,隨著對平均值的遠離,偏離平均值的可能性下降的越來越快(呈指數下降)。傳統的高斯方法只關注平均水平,把意外當做附屬問題,正態分布在理論上鑑於較大離差的稀少性,對總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作者思考的極端斯坦認知世界的方法,是把高斯方法中的意外當做起點,把平均水平當做附屬問題。因為作者認為正態分布曲線的不確定性計量方法忽視了跳躍性或者不連續變化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因此無法適用於極端斯坦,在生活中正態分布並不具有普遍性。舉例來說,在人群中挑選兩個年收入加起來為100萬元的人,各自的收入最可能是多少?在平均斯坦,最可能的組合是各50萬元,而在極端斯坦,最可能的是5萬元和95萬元。在現實生活中,每次我們公布社會平均工資時,很多人都直呼拖了後腿,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應對黑天鵝事件的解決方案,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處理最大值與平均值相差不大的變量時,用平均斯坦;如果非常大的數值不會出現,用平均斯坦;如果存在強大的均衡力量,當情況偏離時會迅速校正,也可以用平均斯坦,大量經濟學研究以均衡為基礎,就是利用了可以把一些經濟現象當做高斯變量處理。對於作者認識到的極端斯坦,核心思想是非對稱。雖然不可能知道極端斯坦裡的未知因素,但可以猜測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基於可能產生的影響做決策。比如不可預知地震發生的可能性,但可以想像地震對城市造成的影響,從而做預防措施;再比如所購買的組合會受到市場崩盤的影響,但市場崩盤的可能性是不可預知的,能做的就是購買保險,或者看跌期權,或者退出不玩。
回歸到資本市場的一些實務,比如一些公司在做員工股權激勵時,做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公允價值,有時用的就是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計算出來,涉及到授予日價格、行權價格、無風險利率、有效期、股息率、股價或行業波動率。而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第一個假設就是股票價格行為服從對數的正態分布,而正態分布又是作者認為產生平均斯坦的原因。但所有的金融資產的定價基本都是以正態分布為基石的,發展到現在幾百年不可能推倒這些已經形成了的金融定價大廈,所以黑天鵝事件應該是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我認為作者寫這本書,說明了其通過望遠鏡望到了黑天鵝事件的原因,——「我們向人們傳授平均斯坦的方法,卻讓他們在極端斯坦中自生自滅。我們在面對極端斯坦的問題,卻「近似地」使用平均斯坦的方法。」但還遠沒有用顯微鏡,哪怕是放大鏡來精確描述黑天鵝事件的成因,也不能像基於正態分布為基礎的數學家們證明的一些公式定理一樣來證明隨機事件。大概是隨機事件沒有規律,不可量化,只能感性地去認知。但這種思考方法是有益的,作為哲學問題來思考可能更有意義。
同時應該看到黑天鵝事件具有相對性與絕對性,絕對性的黑天鵝事件對所有人都適用,比如911事件,各種不可預知的地震、病毒傳播等,幾乎沒有人能夠預測到事件的發生。而 相對性的黑天鵝事件,拿資本市場為例,有些事件對一些人是在預期之中的事情,但對其它人來講是預期之外的事情,比如近期處理的中行「原油寶事件」,這個事件對中行來講是黑天鵝,說明中行的交易系統存在缺陷,但對其它銀行來講,並沒有發生至少倒貼錢的黑天鵝事件。沃森生物周末公告的低價出售子公司也是一個相對性的黑天鵝事件,有些投資者可能能從該公司管理層歷史事件中推知其管理能力,可能能做出預防措施,而有些投資者僅根據該公司具有「疫苗」概念,就不斷追捧,忽略了公司的管理存在缺陷,於是發生了這種黑天鵝事件。絕對性黑天鵝事件不可預知,但相對性黑天鵝事件卻可以預防,具體做法無它,充分做驗證標的是否有價值的工作。
曾經也看過另外一本書,《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方法研究》,書中提出現行的決策方法是西方的思維方法,其中預期效用理論是不確定條件下決策的主要理論基礎,裡面有主觀概率和效用值兩個重要概念,隱含的假設前提是主觀概率和效用值是可以預測的,而實際中,不同的決策者掌握的信息是非對稱的,不能準確預測是普遍的現象。該書挖掘了中華文化思維模式中蘊涵的不確定性思想的光芒,借用先天《易》,特別是「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符號體系,通過對六爻內涵與排列順序做出了新的定義,建立了「二元六維圖像」的分析方法,貌似具備了玄學與科學的對立統一,但我沒有看明白,無法理解。但1940年代時,中國有一位叫劉子華的年輕人,在巴黎大學讀書時寫過這麼一篇文章《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將八卦中原有的天文意象,做了進一步闡發,使之能夠符合太陽系的總體規律,從而推導出了太陽系中第十大行星存在的結論。物理學中對於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以及其速度和密度仍然存在爭議。但是這個事情的意義在於,說明中國古代的一些思維方法仍然是有生命力的,可能就是因為太複雜,不易理解而無法廣大應用,也說明人們更喜歡簡單、有規律的東西。
通過讀此書,對黑天鵝事件有了較為深入的思考。黑天鵝事件游離在「正態分布」之外,我認為作者好像是拿著望遠鏡望到了一些問題,但絕不可能改變這些現狀,雖然人們習慣將問題規律化、簡單化,黑天鵝事件往往發生在這些規律之外,但人們肯定繼續按照這條線往前進,也可以斷定,黑天鵝事件依然會不斷發生,直到人們對隨機事件有了完整的認識。雖然可以預見到黑天鵝事件仍然會不斷發生,還是應該創造有秩序的世界,在有秩序的世界中認識黑天鵝。
壹點號齊魯金融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