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右二)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夏敏(右四)診查患者的病情
煙臺毓璜頂醫院婦一科主任夏敏
大眾網煙臺1月11日訊 (通訊員 成修 馬瑾 記者 姚輝) 戴著眼鏡,溫柔斯文,這是煙臺市毓璜頂醫院婦科副主任夏敏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位外表柔弱的女醫生骨子裡卻是名「鐵娘子」,做事果斷、吃苦耐勞是她一貫的風格。
夏敏情系婦科22年,對醫學領域的執著追求從未停止,她總是從細微處著手,用心對待每一位患者。
堅持學習是她事業前進的源動力
學習,是夏敏生命中的一條主線,她用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工作水平,堅持不懈的學習刻畫出了夏敏的人生軌跡。
2002年,夏敏出了一場意外,這令她不得不暫時離開工作崗位,而此時也正是她事業的上升期。但意外的發生並沒有讓她氣餒。「那次意外之後三年的時間內我用來攻讀了山醫的碩士學位,將自己更好的沉澱,以求厚積薄發。」 她說,一個人,不管身負何職,處在何位,學習都應該是常抓不懈的。
2006年,當夏敏碩士畢業之後重新回到久違的工作崗位,卻不免有些失落了。當時腹腔鏡手術在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科已經成為趨勢:腹腔鏡手術因其切口小、出血少及術後恢復快等得到醫療各界的推崇和廣大患者的承認。而夏敏在離開工作崗位的三年間,卻沒有機會接觸學習並施展這種新技術。
經歷了短暫的失落與難過之後,夏敏在科室主任、同事和家人的鼓勵下,重新點燃了信心。「只要用心去學習,什麼樣的新技術學不會?」這股不服輸的精神讓她為自己找到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因為原本就有紮實的開腹手術基礎,在汗水和淚水中經歷了那段勤學苦練的過程後自然掌握了腹腔鏡下各種手術的技巧。記者注意到,由於常年手握器械,她的雙手手指關節都磨出了厚厚的一層繭子,左手拇指的部分指紋甚至都已經被磨平了。
2015年的春天,夏敏已經負責一個婦科病區的工作了,日均手術6臺左右。
認真執著是她從醫旅途的主旋律
夏敏說,自己的從醫經歷非常單純,只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用認真執著的精神來對待每一位患者。
「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只有細緻入微的對待每一位患者才能夠準確的把握病情。」這,是夏敏對自己從醫生涯最直接的要求。
2014年,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子宮肌瘤入院治療。患者在術前無任何不適的出現,然而在術後的第二天便出現了體溫波動,持續低熱。「原本這種體溫的出現也屬於術後吸收熱的正常現象,可是患者的精神卻出現了異常,開始罵人或自言自語。」夏敏回憶,而也就是患者的這一異常舉動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視。
為了排除患者的其他疾病,夏敏請來了醫院神經內科的專家對患者進行會診。神經內科專家進過仔細會診後建議對患者進行腰穿以確診。
腰穿屬於侵入性檢查,是否需要腰穿?夏敏在心中猶豫不決。會診當天的夜晚降臨時,夏敏對這名患者所有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並與會診神經內科醫師及家屬進一步溝通後,她還是決定聽取神經內科專家的意見。在對患者的腦脊液進行化驗後結果表明:患者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事後夏敏也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其實這名患者在做子宮肌瘤的手術之前,已經處於病毒性腦炎的潛伏期。當患者在進行子宮肌瘤切除的手術之後,在圍手術期其身體免疫力下降,腦炎症狀開始顯現出來。」
也正是由於夏敏的細緻觀察和認真執著,令患者的腦炎得到了及時的幹預治療。否則,患者的智商會嚴重受損,這無疑會影響到患者以後的正常生活,後果不堪設想。
治病救人是她作為醫者的重大使命
每周的二、三、五?是夏敏的手術日,她經常開玩笑地說,每周的這三天,吃喝拉撒都要在手術室解決,經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手術前,她儘量少喝水,避免術中上廁所,中、大手術術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口渴難耐。
她每天從手術臺上下來,回到病房,巡視完管轄病人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第二天,照樣風採依舊、精神抖擻的出現在病房,在醫院和科室,熟悉夏敏的同事,都開玩笑戲稱她為「鐵娘子」。
去年國慶節,夏敏難得有兩天的假期,匆匆趕回家看望父母。當她風塵僕僕的回到家後,剛剛同父母打了個招呼之後,就接到了醫院裡的急診電話,病房住院的一名等待手術的合併房顫的惡性腫瘤患者突然發生心跳驟停,她二話沒說轉身就往醫院趕,在科室護士長及值班醫師的通力合作下患者在緊急電除顫恢復心跳後立刻送往ICU,為患者進一步的成功救治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避免了醫療糾紛,事後與年事已高的父母解釋說沒什麼大事,其實她當時的心別提多緊張了,晚上9點回家才想起來午飯和晚飯都沒吃,她的格言是:生命託付重於泰山!
在醫生崗位上工作多年,雖然辛苦,但夏敏感到很欣慰,她覺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奮戰在醫療戰線22年,她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盡責」而已。
在夏敏的眼裡,所有找她就醫的患者從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相反,對於生活貧困或是從地市縣來就醫的病人,她更是多出幾分愛憐之心。「曾經有位患者從邊遠的山區來住院治療,身上背著一大袋饅頭和鹹菜」。夏敏說,每每遇到這樣的患者,眼眶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泛紅。在她看來,對生命的敬畏不分貴賤,她總是和科室裡的大夫說,面對這樣的患者一定要千方百計的減免費用,制定最經濟實惠的治療方案減輕他們的負擔。
耐心溝通是她接近患者的秘密武器
夏敏作為一名女醫生,而每當她接診到各種因為疾病纏身而痛不欲生的女性時,總是能感同身受,希望給她們帶來最好的治療手段。
去年,一名29歲的女性患者因胎盤植入合併感染,在產後出現大出血,患者家屬的意思是想直接切除子宮,不想多花錢。「但是這名患者才29歲,還很年輕,一旦摘除了子宮,不僅僅是對她的身體造成傷害,更是對一名年輕女性精神上的巨大摧殘,因為很多女性視子宮為第二生命。」夏敏說,同是女性,她能夠感受到躺在床上的患者那種無助。
與患者家屬幾次溝通,夏敏為這名制訂了詳實的手術方案,進行分次手術,分次清除了殘留的植入胎盤,為這名女患者保留了子宮。要知道,這樣的手術需要醫患雙方共同承擔風險,目的是唯一的—為了患者,而醫生擔負的往往不僅僅是責任。夏敏說,作為一名醫生該有的擔當絕不能推辭,這才是對患者最大的負責。
一位53歲的患者卵巢癌晚期合併乳腺癌,由於病情嚴重,患者本人與家屬在治療上都是消極對待。夏敏主動「出擊」,幾次與患者溝通,商量最佳的治療方案。「雖然患者的兩種病情都屬中晚期,可是這並不能成為患者消極對待病情的理由,只要樹立起信心,戰勝病魔的可能性就又多了一分勝券。」夏敏說,在患者做完卵巢癌手術等待恢復期間,聯合乳腺外科對患者乳腺病灶進行靶向治療及積極皮瓣準備,在適宜的時間成功的完成了乳腺癌的手術治療術後患者康復良好,截止到目前,已經生存了兩年多而且複查的指標均較理想。
夏敏說,很多患者面臨威脅生命的疾病時,往往失了主意。這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作為醫生的自己能夠給予最好的建議和安慰。與患者、患者家屬的耐心溝通,也是夏敏走近患者,為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謀取利益的秘密武器。
打造團隊讓她扮演老師的角色
在肩負繁雜的醫療、管理、科研工作的情況下,夏敏從未放棄作為一名老師的職責。她與同事密切配合,凝練學科方向、加強隊伍建設。
採訪中,夏敏一直將團隊裡的合作精神掛在嘴邊。她說,慶幸自己有工作的好搭檔—好護士長和好助手,能夠時時提醒她有可能被遺忘的問題;她說,欣賞團隊裡的年輕大夫們,能吃苦,好鑽研,將患者當成親人般的對待。
為了能夠讓科裡的年輕醫生更快、更好的發展,夏敏經常將自己在工作中積攢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他們。
「我在觀摩了很多外科手術之後發現,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提前將腹腔鏡縫合線在體外打結既能節約手術時間,又能為年輕醫生在腹腔鏡手術操作時避免不熟練的尷尬。」夏敏說,類似這樣的經驗往往能夠為年輕醫生們提供更好的手術信心學習曲線。
22年的從業經歷,讓夏敏積攢了豐厚的手術經驗,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準確判斷出病人的病症所在。她發現,一些在青春期或者青春期前的小女孩腹痛時,更需要臨床接診醫師仔細謹慎對待。「遇到這樣的患者有條件一定要先做個婦科B超,排除輸卵管或卵巢腫瘤蒂扭轉壞死的可能性,超聲屬於非侵入性檢查,費用不高易於被患者接受,又避免了臨床漏診或誤診的可能,是一個簡單易行的臨床輔助檢查。」夏敏說,在臨床中,間有10歲左右的女孩因為耽誤了治療,不得不切除一側卵巢甚至是一側附件,這對發育中的女孩來講是極為殘忍的。為此,她每每對科裡的年輕大夫耳提面命,一定要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而這需要醫生絕對的認真與負責。
在患者的心裡,她是可以傾訴心聲的好醫生,在同事們的眼中,她是總能衝到一線的「鐵娘子」。然而,在女兒看來,夏敏是那個只能在夜晚才能看到的媽媽。對於女兒,夏敏充滿著愛,但卻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陪伴她長大,帶有遺憾,但是女兒以媽媽為榮,因為女兒的班主任老師對女兒全班同學說她的媽媽從事著人類最偉大的事業!
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她說她的工作生活中,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與扶持,她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別人有幫助的人,這就需要她在自己的領域中一直不斷的學習、前進,認真的對待每一位患者,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敷衍。只要盡力了,就是成功,無關名利,無關地位。
【專家簡介】
夏敏,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婦科副主任,副教授。山東省煙臺市醫學會委員; 山東省醫師學會宮腔鏡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山東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陰道鏡與宮頸病理學專業委員;中國預防醫學會山東分會常委。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對於各種婦科惡性腫瘤的綜合性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並且獲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在SCI及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編寫論著一部,參與市級課題並獲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