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技x藝術設計:讓藝術活起來

2021-02-19 柴火創客空間

特別備註:本文部分引用的圖片、視頻來自參與此次課程的老師、學生,感謝授權

12月21日晚,「WHAT IF」數字藝術展覽在深圳技術大學C-5教學樓隆重舉行。本次展覽由該校創意設計學院主辦,由創意設計學院18級工業設計專業34名學生,任課教師海鵬嬌,學術指導張臻然、唐帥、賴超凡共同策展。

「WHAT IF」數字藝術展是深圳技術大學創意設計學院2020年的一門專業課程結課作品展覽,任課教師海鵬嬌邀請柴火認證會員張臻然、唐帥,應用柴火母公司seeed提供的成熟開放科技進行課程指導,嘗試探討課程更多的可能性,借用開放科技賦能力,培養學生跨界學習的能力。

展覽以「WHAT IF」為主題展開發想,使用開源硬體、交互投影、體感互動等多種媒介和方式,囊括了六個作品,分別是「不小心攪亂梵谷的夢」、「博物館奇妙夜」、「擁抱充電站」、「如果萬物有靈」、「觸及黑洞」、「如果向樹傾述」,為觀展者提供良好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在2個月的課程期間,34位學生在4位老師的帶領下,先後學習開源硬體Seeed Kit, Touch Designer、Python編程,概念藝術呈現+互動設計,並最終應用課程所學,呈現出了科技與藝術設計跨界結合的結業項目。

一個視頻帶大家看完6個精彩項目

👇👇👇

01《不小心擾亂梵谷的夢》

Accidentally Disturbed Van Gogh’s Dream

小組成員:鄧淇、李曉瀅、楊珂欣、肖豪斌、王適存

傳說,梵谷的《星月夜》靈感來源於一場奇異的夢,假如我們身臨其境,又會發生什麼呢?本組使用腦波儀與影像進行互動實驗,創造虛幻的夢境畫面投影在地面上,讓體驗者通過行走的方式與畫面進行互動。

技術實現:項目使用了一款畫面及交互動作實現的軟體Touch Designer,地面投影互動設備(投影儀、雷達、主機)和腦波收集儀。先用Touch Designer做出流體畫一類比較抽象的畫面,把畫面導入到地面互動投影裝置中。投影儀把畫面投影到地板上,互動雷達裝置監測體驗者所在的位置。體驗者事先戴上腦波收集儀,作為一隻「筆」走進畫中。情緒變化導致腦波收集儀收集到的數據產生變化,從而影響畫面的顏色。

02《博物館奇妙夜》

Night at the Museum

小組成員:朱彥一、張偉浩、劉宏韜、黃啟振、陳浩佳

一幅世界名畫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是一個瞬間的永恆,有著啟發我們感受不同時空、時間、事件的魅力。該裝置藝術作品將經典的傳世名畫與氣泵、搖杆等有趣的互動形式相融合,使觀看者以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名畫,以創新的展示形式詮釋名畫的另一種觀看的可能性。

技術實現: 先使用PS對名畫進行摳圖與修補,而後將PS所得的素材導入AE之中進行動畫的製作,另一方面則在準備Arduino與傳感器(旋轉角電位器,光敏傳感器,搖杆傳感器)的接合,編寫Arduino語言對傳感器所得的數據進行採集,隨後將得到的數據導入TouchDesigner中,再使用TouchDesigner將數據與動畫連接起來,保證觀眾能確實地與畫作進行互動。

03《擁抱充電站》

Battery

小組成員:陳璐、鄭淳、袁源輝、莫韻霖、林官蔚、梁嘉駿、關則餘

擁抱擁有神奇的力量,也給予我們能量。觀眾在擁抱充電站內擁抱時,能觸發裝置的燈光效果,讓觀眾看見擁抱的力量,為自己充電。

技術實現:本項目採用深度攝像頭探測技術,將擁抱的瞬間與燈光效果結合進行藝術化的視覺呈現,使擁抱的力量實景化。

04《如果萬物有靈》

Creatures Exist with Souls

小組成員:梁紫麗、姚珺潔、徐詩敏、吳明鈺、陳鑫濤

歡迎來到Elves的奇幻世界,你將化身驅光動物闖入燈火闌珊的數字森林。你的闖入會影響棲息在此處的原住民--小光影,它們會因為你的到來嚇得四處躲避。當你離開後森林又會恢復原樣。人快速經過燈的時候,人「帶起的氣流」驚動了 「小精靈」,「小精靈」因為受到驚嚇而分散開——也就是燈泡裡的燈光變暗,代表「小精靈」 的燈光四散逃開,在人走後回到原來的燈位置, 燈泡的亮光隨著「小精靈」的回來增加,變回原 狀。」小精靈「之間的相互影響,會導致擴散一 樣的現象。當經過燈泡的時候燈泡呈現滅亮滅波 動的效果時,滅燈時相應位置的小球呈現發散又 收斂的粒子效果。當無人進場是,有靜謐森林的 大投影效果並伴隨音樂,有人進場時大投影效果 消失並且音樂切換。

技術實現:

Arduino-採用紅外避障傳感器對體驗者的行為進行感知並傳輸,控制LED燈帶的交互變換效果

Touch Designer-對adurino傳輸的數據的處理和轉換 相應燈滅後的投影效果處理和無人進場時的動畫呈現 進出場音頻的切換

燈球模型-構造數字森林式裝置,讓體驗者有沉浸式的體驗

05《觸及黑洞》

Touch the Black Hole

小組成員:黃鳳婕、張秋汝、徐振東、談瑩盈、丁榕珊、蔡景旭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神秘且極具吞噬性,即使是速度最快的光,一旦靠近黑洞也會吸引並且被吞噬。「觸及黑洞」藝術裝置,將黑洞吞噬的神秘過程呈現在參與者面前,讓人們一起見證曾經觸不可及的「黑洞」的形成、變化過程。該作品採用測距感應,玻璃雷射雕刻與燈帶效果相結合,讓沉浸者如同真正觸及黑洞一般體驗到強烈震撼,從日常感知中抽離出來。

技術實現:項目主要運用了亞克力板, led燈帶,超音波傳感器,音響,Arduino等物料,具體實現如下。

06《如果向樹傾述》

Speak to the Tree

小組成員:李塬栩、劉興仁、林松斌、賴舒儀、溫瑞祺、黃文榮

紛繁的世界中是否有一處角落能夠容納傾聽你我內心的聲音,本作品通過收集聲音素材進行圖形圖像數據可視化的轉化設計,展現出一個賽博空間的虛擬世界中包羅萬象的大樹,體驗者可通過樹洞大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些聲音將融入到大樹中,變為美妙的動態粒子,不同的語言組合成多元的形態,賦予其新的活力。在這賽博空間中,我們不再孤單,大樹都記得。

技術實現:

看完這些精彩項目

一個視頻揭秘項目背後的故事

👇👇👇

自2011年成立以來,柴火深耕國際開源技術社區近10年,一直致力聚合&培養國際創新人才,立足傳統產業的創新需求,持續為創新社區提供專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方案,降低雙創人才應用成熟技術方案的門檻,搭建創客與產業協作的對接平臺,推動全球創客社區的創新解決方案嫁接到本地產業,推動產業創新升級。而此次兩位認證會員以項目合作切入大學專業課程指導,是社區應用成熟的開放科技服務教育產業課程創新的一個範例。

🤖️🤖️🤖️

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人才升級|產業創新

硬體入門|物聯網應用實戰|社區聯名

提升技能 盡在👇人才賦能程 (點擊圖片獲取課程詳情&報名)

人才升級 推動雙創事業(點擊圖片獲取合作詳情&報名)

 國際權威認證 技能加持(點擊圖片獲取合作詳情&報名)

----END----

  Chaihuo x.factory|深圳,河北  

相關焦點

  • 用數字圖像復活《清明上河圖》 科技讓古老藝術活起來
    用數字圖像復活《清明上河圖》 科技讓古老藝術活起來 原標題: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讓歷經時光打磨的國寶再次煥發光彩,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手,藉助8K超高清數位技術、4D動感影像,讓文化和科技相融合,將《清明上河圖》打造成可沉浸體驗、可傳播分享的新型藝術展演,讓遊客變為畫中人,走入汴京的眾生百態。  文化+科技,在跨界和融合中,擦出新的火花。
  • 【時文選粹】只有「活」起來,傳統藝術才能「火」起來
    因此,傳統文化藝術只有「活」起來,緊跟時代步伐,吸收時代與生活的「源頭活水」,創新表演形式,善用最新的媒介手段,才能夠吸引大眾的目光,真正地「火」起來。這是文化傳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人領略傳統藝術之美。只有「活」起來,傳統藝術才能「火」起來(標題即觀點,運用諧音,生動別致。)
  • 陝西科技大學藝術設計考研
    陝西科技大學藝術設計考研總共考四門課,其中專業兩門課分別是:336藝術基礎和503設計綜合。《藝術基礎》包含了四本書的內容:《設計史》、《中國美學史大綱》、《設計學經典文獻導讀》、《歷程.簡史.擁抱傳統文化》。理論的考試是3個小時,題型有填空題、名詞解釋、理論簡答題、藝術欣賞題四種類型。
  • 互動廣告設計:科技與藝術的交匯
    【交流Q&A】最近,受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新媒體系的副系主任馬澈老師的邀請,設計系的魏東老師針對未來新媒體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和發展趨勢,以及自己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所開設的《互動廣告設計》課程進行了一系列問題的交流。
  • 探尋藝術與科技新的可能性:「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
    周思源表示,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之下,面對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打出了「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的路線,這與其他院校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整個展覽也是為了解決和研究、推進藝術與科技更好的融合。「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多維度的。希望更多的老師和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增加自信。這條路既艱苦又責任重大,深入研究探索,相信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藝術與科技如何跨界融合,「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
    整個展覽也是為了解決和研究、推進藝術與科技更好的融合。「藝術與科技的融合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多維度的。希望更多的老師和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增加自信。這條路既艱苦又責任重大,深入研究探索,相信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昊美術館·設計中心將推出「永恆的流動:扎哈·哈迪德x跨界」藝術...
    昊美術館·設計中心(HOW Art Museum·Design Center)於2018年3月23日至7月22日推出大師展「永恆的流動:扎哈·哈迪德x跨界」。這是國內首次呈現建築大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跨界設計的展覽。
  • 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我從80年代初就知道蔡文穎先生的大名和作品了,那時中國大陸剛開放不久,他參加首次美國文化代表團來中國參觀和探親,來中央藝術學院作交流,向我們展示了他的作品。我們知道他是旅居在美國,很有聲譽的雕塑家,不過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雕塑家,而是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技來創造有現代時空觀念的雕塑家。
  • 科技品牌跨界大玩藝術,參展倫敦設計周的作品也太有意思了
    9月14日,一年一度的倫敦設計節正式開幕,作為全球最先鋒的藝術設計展,倫敦設計節從2003年舉辦至今已經走過了16年之久,已經成為了倫敦市的標誌性活動之一。匯聚了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以及設計團體等等,而今年國產科技品牌OPPO也參展了倫敦設計節,並且帶來了《織就輕盈》和《探索的本質》兩件作品,那麼這兩件作品到底如何呢?一起來看看。首先是位於V&A博物館約翰馬德斯基花園的「織就輕盈」。據了解,這是OPPO倫敦設計中心和知名建築大師隈研吾聯合打造的大型藝術裝置。
  • 藝術遇見科技 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成果匯報展「出山」
    展覽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主辦,周思源擔任藝術總監,王文、田野、白小墨、林印吉擔任學術支持,鍾舒擔任策展人,黃佼擔任策展執行。參展藝術家包括周思源、田野、白小墨、林印吉、夏凡、鍾舒、陳意、魏盛傑、王妍力、張晉、徐靜平、易加義(持有者)、徐寶(設計)、張唯義(製作)、熊周藝。
  • 「非常跨年•非常探索」 開放設計展的藝術體驗空間閃耀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3日電(徐銀 康玉湛)上海設計之都
  • 大咖對話:「藝術設計與信息科技」
    2020年4月20日15:30—17:00,由鳳凰衛視·鳳凰教育主辦的對話大咖:「藝術設計與信息科技」暨第四場1+X數字媒體互動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說明會即將在北京鳳凰中心隆重舉行。會議以「數字媒體藝術和技術的融合與應用」為主題,聚焦數字媒體互動設計領域,深度探討未來國家數字創意產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 陝西科技大學「產品設計考研」試題解析(「設計學、藝術設計」)
    陝西科技大學1、陝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簡介設計與藝術學院,源於1960年設立的輕工產品造型設計專業,1987年工業設計專業招生正式起步。陝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2、陝西科技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發展歷程1960年09月設立「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是新中國首批輕工造型專業
  • 日本留學熱門專業-美術、藝術、設計
    出國學藝術設計的學生中,去日本留學的佔比不低,每天都有很多學生來問我去日本留學學藝術設計的相關問題,為此,我今天得空整理一下日本留學藝術類學校及專業的相關信息,普個及吧。推薦學科:平面設計 情報設計 產品設計藝術界牛x閃閃的前輩校友:蜷川實花 佐藤可士和 佐野研二郎 三宅一生...2.
  • 國際藝術網站「每日藝術雜誌」:一絲懷舊——傅文俊的藝術
    中國擁有多元的文化、熱情的人、美味的食物、適宜的天氣,當然還有有趣的藝術。這裡完全超出我的預期,特別是發達的科技,包括高速鐵路、前衛的建築和發達的地鐵交通,相比之下歐洲城市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當然中國也存在貧窮。這讓我感到難過,但總體而言中國讓我感到驚訝。
  • 將視覺藝術融入「黑科技」丨「導電墨水」交互視覺設計工作坊完美收官
    近日,由德稻教育羅伊·阿斯科特工作室領銜的「導電墨水」交互視覺設計工作坊,在江漢大學設計學院完美收官。以上這些就是25名江漢大學設計學院的學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員、羅伊工作室講師Marija Kilibarda帶領下所接觸和學習的內容,這是一場將視覺藝術融入「黑科技」的互動設計工作坊。
  • 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大規模擴招!考研難度、報錄情況分析
    那就是,少有人關注的——廣西科技大學。接下來,廣西文都考研為大家系統分析廣西科技大學設計考研的難度、報錄情況!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公共文化藝術教學部成立於2004年。設有藝術、社會工作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其中藝術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2019考研第一屆招生。
  • 2021華中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考研經驗參考
    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學姐今年成功上岸華中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一所是同濟大學,另一所是華中科技大學。選擇這兩所的學校的原因一個是同濟大學專業在各高校之間算是翹楚;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地理位置是在我的家鄉武漢。因為本人考慮到今後會一直留在武漢發展,留在本地讀大學可以更好的積累人脈等相關資源。而且華科專業也不差,綜合考慮下還是選擇了華中科技大學。接下來就是對專業的選擇,我還是選擇了自己本科所攻讀的專業。
  • 荷蘭藝術的金礦,終於還是藏不住了
    ,已知最後留下來的34件作品全部拼起來也沒有倫勃朗一張《夜巡》(363×437cm)的尺寸大,有專家估計他的畫作不超過60件。這次跨界合作大膽將舞蹈、建築、雕塑和視頻幾大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從短片中就能感受到一種藝術碰撞所產生的能量。自從三月份受疫情影響關閉以後,海牙雕塑博物館一直在尋找不同的藝術合作形式來呈現藝術展覽。
  • 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藝術設計的領航者
    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Limkokwing University of Creative Technology) 隸屬於馬來西亞林國榮國際教育集團,成立於1991年,是一所以設計、傳媒類專業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唯一獲得大馬政府批准開辦澳洲的設計、傳媒及建築學課程的私立教育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