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天是「全球洗手日」教你正確洗手
隨著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的到來,洗手這件平凡小事受到公眾的關注。據中國健康教育中心開展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居民正確洗手率僅為4%。14日,淮海記者走進餐廳和校園,探訪市民的洗手習慣。
●探訪兒童比成年人更愛洗手
上午10時,記者來到位於淮海東路上的一家快餐廳,探訪市民的洗手習慣。記者觀察後發現,該店在上下兩層都設有洗手臺,但在用餐前洗手的食客卻不足一半。市民孫小姐與兩名朋友一同前來用餐,只有她一人飯前洗手,「我比較在意這些,吃飯前必須得洗個手,至少也得用溼巾擦擦手。」孫小姐說。
據記者觀察,大多數成年人平均洗手時間都不超過10秒鐘,特別是一些男性顧客,僅是用水淋一下手,稍微搓一下而已。通常,兒童都比成年人要洗得認真,有些還會很仔細地清洗每一個手指頭。
12點,許多市民前往各類餐館進餐。記者發現,洗手臺前聚集最多的人群就是家長和小孩。「每次吃飯前,我都會帶孩子去洗手。」今年35歲的王海玲有兩個孩子,不論在家裡吃飯還是外出就餐,飯前她都會帶孩子仔細洗手,並且用水多衝一會兒洗手液的殘留物,確保洗得乾淨。但許多家長帶孩子一起洗手時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子女的手上,自己反而洗得很隨意。
●糾正洗手要做好七個步驟
和普通人相比,醫生、護士無疑是最「講究」衛生的。丁玲是淮陰醫院一名從業多年的護士,昨天她來到淮師一附小的課堂裡,為同學們開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洗手公開課。
丁玲在課上告訴同學們,在生活中需避開洗手誤區,「以擦代洗、用洗手盆洗手、洗手時間過短、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過勤等都是不好的洗手習慣。」
丁玲指出,要按「前後」來分洗手時機,「前是指飯前、便前、吃藥前、抱孩子前。後是指飯後、便後、接觸錢後、接觸別人後、做完掃除後、戶外運動後、購物後、玩耍後、接觸(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唾液等)後。」
至於如何洗手,丁玲建議,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應掌握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做全這七步,才算洗好手了。」丁玲如是說。(記者周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