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嚴厲的父母越無能,還會傷害孩子的這個重要能力.

2021-02-22 兒童心理諮詢師

「快點收拾,要上課了。」

「快點做作業,不要一心二用!」

……

慢吞吞的孩子磨人,不會只在你家上演,這也是別人家要念的經,還是學校老師天天都要面臨的例行公事。

家長往往會通過嚴厲地督促,來激勵那些拖延的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然而事實卻是:孩子越拖,家長便越急;家長越催,孩子越拖,陷入惡性循環。為了讓孩子做好一點小事,很多家庭每天都要經歷這樣一番「雞飛狗跳」。

用一句話說明,那就是:孩子越拖,家長越急;家長越催,孩子越拖。那些嚴厲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養出拖延的孩子。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當孩子認為功課很難,自己搞不定時,拖延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他希望通過磨蹭來消磨這項作業的時間,這樣能夠給他精神上的安慰,在內心暗示自己,已經努力了。

那麼,這種拖延就是她戰勝自己內心對功課的恐懼感的法寶。

如果孩子曾經在學習或是課堂上受過挫折,則會非常抗拒這種挫折感。

在做作業時,孩子預感將出現同樣的情況,於是不願意面對作業。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症。在這種情況下,表面上是拖延症,實際上,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低。

孩子在學習上的壓力太大,當TA面對功課或者作業時,大腦已經條件反射地開始緊張。

這時候,平時缺乏關懷的孩子更容易自責和自我批評,但這種自我挫敗的思維方式會進一步引發焦慮,從而加深了拖延的程度。

那些「河東獅」式家長的孩子,如果有拖延症,很可能是這個原因。

孩子是個完美主義者的話,就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內心害怕失控,只有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完美進行時,內心才有安全感。

而過於追求完美,勢必會造成拖延。

那麼,父母不能嚴厲,究竟改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做事拖延這個毛病呢?

別對你的孩子太過嚴厲了。孩子在嚴厲的氛圍下,容易養成逃避拖延的性格,同時也不願意去表達,喜歡沉默寡言。

當孩子做出某種不合時宜的動作或行為時,父母不要大聲呵斥,或者強行命令孩子改正。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並加以引導才是重點。

溝通不是把我的規則強加給你,或者無條件地接受你的規則,而是嘗試能不能找到一條讓我們都開心的中間道路。

沒有什麼天生就聽話的孩子。只有願意尊重孩子的家長,和學著大人,同樣回以尊重的孩子。

養孩子的時候,不要做勞心勞力的指導者,而是嘗試退一步,當個安靜的觀察者。不僅家長省心,孩子也會變聽話。

比如小孩子洗澡時總會顧著玩水,三催四請不肯起來。要是強行把他抱起,他一定會聲嘶力竭地哭給我們看。

可是當我們陪在身邊,多點耐心觀察他的時候,孩子很快就會要自己起來。

原本以為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耐心。但當你真的放下管教的主動權,甘心做一個觀察者時,一切都變得容易起來。

拖延症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逃避的原因比較多的成分是孩子害怕失敗。

當我們告訴孩子,失敗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如何去進步,這時候孩子才不會恐懼失敗,也不再逃避了。

只有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會時時驚恐。

一般來講,拖延症孩子的父母往往也不是行動派。

比如,當孩子應該要寫作業的時候還在看電視,很大的可能性是家長本人也想看電視;或者孩子看到家長在玩手機,TA自然認為自己看電視是無可厚非的。

讓孩子不再拖延,大人要首先戒掉自己的陋習。

解決孩子的拖延症,歸根結底,還是要我們自己成為合格的父母。

給孩子更高質量的愛,更多的陪伴和包容,理解和尊重,能夠改變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所以,改變孩子,從改變我們自己開始!

相關焦點

  • 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
    導讀: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愛說這三句話的爸爸越無能,孩子長大後不會和你親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越是「無私」的父母,越容易培養出無能的孩子,你是這種父母嗎
    我偏不如他願,真想和他斷絕關係,再也不想看到這個人。當父母的控制越強,孩子就越叛逆。孩子對父母的這種極端控制的愛,只會產生怨恨,不會有感恩。當家長與孩子遇到意見不同時,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覺得你是理解他的。
  • 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打擊貶低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怨不得誰
    01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打擊貶低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怨不得誰02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拿孩子去攀比,容易在無形之中毀了孩子:因為很多家長,自身的能力和成績很一般,也許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孩子有出息。然後這些家長就喜歡拿孩子去攀比,儼然有炫耀的成分。而另一類家長,則是喜歡打擊貶低的自己的孩子。因為這類家長自己本身不夠出色,他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給自己臉上增光。在攀比的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輸了,他們就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去刺激自己的孩子,通過貶低打擊,希望孩子知恥而後勇。
  • 父母管教越嚴厲,孩子越容易「出圈」,界限比懲罰更有效
    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裡,常常聽說有孩子邊玩遊戲邊上課,還花父母的錢買道具。其實,他們的父母管教不是不嚴厲,可是似乎越嚴厲,孩子越各種「出格」。我就曾聽一位專車司機說,他孩子因為玩手機,被媽媽用皮帶抽的身上一條一條的傷,可孩子卻半夜起來偷媽媽的手機玩,還用媽媽的指紋付款買道具,花掉了幾千塊。
  • 越無能的父母,越喜歡將這些話掛在嘴邊,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出息
    前段時間,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成為許多人討論的焦點,這部表面講述惡意殺人的電視劇,實則更多的是在表達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男主角之一的「朱朝陽」之所以變得如此陰暗,正是因為父母對他錯誤、嚴厲的教育。正如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言:「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時,也會產生對父母同樣的愛,這個過程對於孩子的人格、心理將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愛與母愛不能缺席,同時也不能做出不良榜樣,影響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與習慣。」
  • 嚴格不等於嚴厲,對孩子越嚴厲,就代表你越無能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比較贊成應該嚴格的教育孩子,但請你記住了,是嚴格而不是嚴厲!嚴格,指的是原則,價值觀,教導孩子學會最基礎的是非判斷;而嚴厲的話,只會讓父母跟容易憤怒,失去理智。很多家長在教育時,都不能有效的把嚴厲與嚴格分別開來,導致對孩子進行了錯誤、不好的教育。
  • 越「窩囊」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卑微到塵埃裡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都有屬於各自的教育方式,但父母有無能力,往往和經濟條件不成正比,許多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在教育上卻顯得很無能,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但要說最傷害孩子的,是那些既沒有經濟能力,又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他們經常出口傷人,導致孩子自卑到塵埃裡。
  • 家長越聰明,越懂得培養孩子這「2項能力」,孩子將來情商不會低
    雖然說,在這樣嚴厲的教育下,李女士的兒子從小就很乖巧懂事,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但是,夫妻倆和孩子的關係,並不像其他家長和孩子那樣,特別親密。在孩子的眼中,自己的父母是很有威嚴且很有距離感的,雖然自己也曾經想要和父母親近,但是都被父母嚴厲的態度嚇到了。
  • 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導讀: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無能」的爸爸,越喜歡說這幾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越無能的爸爸,越愛在家做這3件事,傷害家人還自以為是
    在一個家庭當中,媽媽對孩子很重要,爸爸的角色也不可或缺。一個好的爸爸培養出來的兒子會是敢於擔當的男子漢,而培養出來的女兒也會是一位優雅自信的女士。好的爸爸,不僅給孩子做好的榜樣,而且與妻子及其他家人都能相處愉悅,讓家人感到幸福快樂。相反一個動不動喜歡板著臉教訓人、愛亂發脾氣的爸爸,給孩子和家人的感覺就是渾身不舒服。
  • 父母越會「說話」,培養出的孩子越優秀,溝通方式和技巧很重要
    這個答案讓父母大吃一驚,孩子的母親更是十分愧疚。因為母親經常在無意間責罵孩子,你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似乎就變成了了母親的口頭禪。證實這些口頭禪,深深的傷害到了女孩,在女孩子的心理留下來嚴重的陰影。父母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麼不經意間的口頭禪,或者說溝通方式上的錯誤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
  • 父母越嚴厲,孩子越容易撒謊?說謊的孩子更需要愛,而不是懲罰
    而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來同孩子交流這件事。媽媽的行為,既給了孩子面子,也給了她一個自我思考的時間。在溝通中,媽媽也儘量照顧了女兒的感受,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女兒,最後又用暗示的方式引導女兒主動承認了錯誤。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內心有思考和掙扎,最終她勇敢做出了自己的正確選擇。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不惜花重金投入,從小送孩子參加早教班,參加各種補習班,希望孩子能領先同齡人。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既要重視物質投入,更要關注精神層面的培育。有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你是否做到了呢?
  • 父母越「能幹」越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其實,在帶娃的過程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需要適當的「示弱」。因為,太「能幹」的父母往往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孩子愈大,父母愈要弱化自己的能力;愈能幹,愈容易養出無能的孩子,放手讓孩子長大過度代勞是現代父母很大的通病與盲點。
  • 科學研究:父母越嚴厲,孩子越叛逆!比吼罵更有效是這樣管教
    現在我們社會上流行一種教育觀念,認為父母一定要當虎爸狼媽,對孩子嚴厲一點,他們才能茁壯成才。但凡事有個度,父母過於嚴厲,甚至經常打罵他們,孩子會變得越叛逆,而且對人生會有消極的影響。1、父母嚴厲的話,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使之更叛逆。
  • 清華教授演講:越沒本事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說這3句話
    教育孩子永遠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因為很多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對教育照顧孩子方面都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有時候脾氣火爆之下,還會對孩子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殊不知這些話對父母來說是說者無心,但對孩子來說卻是聽者有意。這種話說出來後,一時之間父母不會感覺出什麼,但長此下去,殊不知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愛和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也難有大出息
    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教育孩子永遠都是很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因為很多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對教育照顧孩子方面都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有時候脾氣火爆之下,還會對孩子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殊不知這些話對父母來說是說者無心,但對孩子來說卻是聽者有意。
  • 閱聽|父母越愛擔心,孩子反而越差勁
    ·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愛擔心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反而越差勁。 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添衣服、按時起床,於是一遍又一遍地嘮叨、催促。 不相信孩子在學校會很自覺地學習,於是總懷疑、猜測、拷問,不斷地叮囑······因為不相信,父母擔心什麼,便會去做什麼。
  • 父母越呵護,孩子越逆反
    劉偉說,「物質上的滿足是永遠不夠的,他們越愛管我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為何父母越呵護,劉偉越逆反?  1、父母的過分呵護讓孩子遇事缺少解決能力。精心照顧、包辦代替、過度保護,使劉偉任性、自私、缺乏責任感、勞動技能低下、環境適應能力差、性格懦弱,使他不懂得謙讓,結果經常遇到挫折,沮喪而又束手無策。  2、父母彌補回報的心理影響。劉偉的父母想用孩子的成功去彌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遺憾,期望值高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厭煩心理。
  • 對孩子管教越嚴厲,以後越能成才?專家的回應很打臉
    文|文兒有一次和閨蜜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她就說對孩子一定要嚴厲,否則孩子不會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更不會聽,到時候很容易管不住孩子。對孩子管教嚴厲,他就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會聽。教育起來也省事,有家長幫孩子把關,孩子以後才不會走歪路,才更容易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