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各種鼻部疾病的高發時節,冬季一到,鼻竇炎也隨之到來,會給慢性鼻竇炎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造成冬季鼻竇炎容易復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被分為氣候的原因和自身的原因,冬季的氣候多變,而自身的生活習慣又不健康,這樣就導致了患者不斷增加,那怎麼預防鼻竇炎呢?我們先從認識鼻竇開始。
鼻竇是什麼?
鼻竇位於顱骨,又稱鼻旁竇、副鼻竇。鼻腔周圍多個含氣的骨質腔。它們隱蔽在鼻腔旁邊,分別是額竇、蝶竇、篩竇、上頜竇等四對鼻竇。鼻竇內充滿空氣,鼻竇內的黏膜由一種有分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以及成千上萬的纖毛所構成。上皮細胞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汙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鼻竇除參與溼潤和溫暖吸入的空氣外,還對人的臉部造型、支撐頭顱內部、減輕頭顱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鼻竇炎的成因和症狀
鼻竇炎的成因有可能是因為過敏、發炎、感染造成鼻竇開口阻塞,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導致細菌在鼻竇中繁殖。其中最常見的是感冒所引起的鼻竇炎,其他如鼻中膈彎曲、鼻息肉、化學物質的刺激及牙齒感染都有可能引發鼻竇炎。鼻竇炎可分為急性、慢性鼻竇炎兩種。急性鼻竇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細菌與病毒感染可同時並發。慢性鼻竇炎較急性者多見,常為多個鼻竇同時受累。
若患鼻竇炎,患者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症狀:
1、鼻塞
2、流出黃膿鼻涕,或倒流至喉嚨
3、臉部疼痛、感到腫脹
4、嗅覺減退
5、聞到不明異味
其他症狀還有可能引起發燒、頭痛、疲倦、牙痛、咳嗽。
鼻竇炎的藥物治療
急性鼻竇炎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抗生素
一般用於急性鼻竇炎,鼻竇炎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稱為病毒性鼻竇炎,單純病毒性感染的鼻竇炎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因為抗生素主要作用是針對細菌。但有部分患者會續發細菌性鼻竇炎,醫生也會根據臨床症狀判斷是否為細菌性鼻竇炎而給予抗生素治療。口服抗生素需服用至少十天,要保證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轉為慢性。醫生會根據病程調整,需遵照醫生的指示連續服藥,以避免產生抗藥性。
抗過敏藥物(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常用於緩解流鼻涕的症狀,但是也會使得粘液、鼻涕更為濃稠而不易排出。
化痰劑
化痰劑可以使濃稠的粘液、鼻涕變稀,以利於排出。
鼻用類固醇噴劑
主要用來緩解流鼻涕、鼻塞、鼻子癢等症狀。藥效作用比較慢,通常需要3-5小時候症狀才會緩解,因此需要規律、持續性地使用,效果才會好。鼻用類固醇噴劑副作用小,且能有效消炎。
口服或滴鼻防充血劑
鼻竇炎會造成黏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引起鼻塞及臉部脹痛感。口服或者滴鼻防充血劑可以改善黏膜腫脹的問題,但長期使用會造成依賴性,造成停藥時更為嚴重的黏膜腫脹,所以這一類藥不能連續使用超過一周。
鼻竇炎檢查
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是一條具有攝影功能的軟管,醫生會將它從鼻孔放入患者鼻竇內,觀察發炎情形,也可收集鼻竇粘液做進一步的分析。
X光檢查
觀察鼻竇內的積液狀況,以及鼻腔結構是否正常。
CT掃描
醫生可藉此得知患者鼻竇內是否有鼻息肉,以及粘液分泌程度、發炎情況等細節。
鼻竇炎4招改善方法
1、喝熱飲或補充水分可舒緩症狀
2、吸入熱蒸氣,可以嘗試泡熱水澡,或放置溫而溼的毛巾在鼻子上
3、戒菸、拒吸二手菸
4、戴上口罩,隔絕髒空氣與過敏原
5、以清潔溫水兌不含碘的優質食鹽,濃度為0.9%。通常以4.5克鹽兌500毫升溫水。灌入專門的洗鼻用具,分別對兩邊的鼻孔進行衝洗,直到鼻腔無異物為止。可重複數次,以保持鼻腔無過多分泌物為度。
還有,患者擤鼻涕時不可過度用力,且一次擤一邊,避免內耳壓改變使細菌等異物更加深入體內。
慢性鼻竇炎是什麼?
其實,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的急性鼻竇炎在治療後會痊癒,然而有部分的鼻竇炎會進展為慢性鼻竇炎甚至進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慢性鼻竇炎意味著病程較久,擁有兩種以上鼻竇炎症狀,且時間達三個月以上,常見已長出鼻息肉等組織增生,造成鼻竇開口阻塞。相較之下,一般的鼻竇炎持續時間通常小於四周。有別於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致病因素較為多元,細菌只是導致發炎的元素之一,而急性鼻竇炎若未經妥善治療,也可能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影響病患的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者有引起顱眼肺併發症的可能,導致視力改變,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在藥物、手術治療下大多數慢性鼻竇炎患者可以治癒,少數伴過敏、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異體質的患者,疾病常反覆發作。慢性鼻竇炎的併發症包含:
1、腦膜炎
2、部分或完全喪失嗅覺
3、視力受損
慢性鼻竇炎種類
1、慢性鼻竇炎無合併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無合併鼻息肉是最常見的慢性鼻竇炎種類。鼻竇腫脹與發炎現象往往源自空氣中的刺激物質(如香菸)、過敏原,或細菌感染等。
2、慢性鼻竇炎並鼻息肉
某些慢性鼻竇炎患者的鼻腔內有異常組織增生,稱為鼻息肉,即慢性鼻竇炎並鼻息肉。若鼻息肉長得夠大,或是數量夠多,就會阻塞鼻竇開口,使帶菌的粘液無法正常排出,進而產生感染現象。
3、黴菌性鼻竇炎
某些人對黴菌過敏,若吸入飄浮在空氣中的黴菌孢子,就可能使鼻竇產生過多的粘液,這種由黴菌引起的鼻竇炎稱為黴菌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成因
除了鼻息肉以及未經治療的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成因還包括:
1、過敏
不只黴菌可能造成過敏,比如塵蟎、動物毛髮、蟑螂、生物其他汙染物等都是典型的過敏原。
2、抽菸、空氣汙染
長期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皆會提升患慢性鼻竇炎的風險。
3、免疫異常
如果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抗體,容易有反覆的感染現象,若感染部位為鼻腔,就有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慢性鼻竇炎常見治療方法如下:
藥物治療
類固醇藥物:類固醇藥物能治療發炎現象,包含慢性鼻竇炎,常見噴劑或口服藥物。
抗生素:細菌與黴菌是造成慢性鼻竇炎的原因之一,抗生素可以減少或抑制慢性鼻竇炎致病原。
手術治療
藥物是控制鼻竇炎病情主要的治療方法,但有些情況手術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病情,如長出鼻息肉、鼻竇開口阻塞,這時候藥物通常無法根治,而鼻部手術可以恢復鼻竇的暢通,讓鼻竇內的黏膜纖毛可以正常通氣、慢慢恢復正常功能。手術後仍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和其他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手術效果。
常見的手術方式為內窺鏡鼻竇手術,目的是以內窺鏡移除阻塞鼻竇開口的多餘粘液或鼻息肉,讓鼻竇開口擴大,清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通道暢通。目前的內窺鏡鼻竇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患者如需接受手術,可以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