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對35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深刻總結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匯集了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編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攻堅克難、實幹興邦執政理念的深刻展示,是踐行群眾路線、回應人民期待的政治宣言。
《決定》用了700多字的篇幅,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了清晰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包括從學齡前到研究生的以國家為主導的國民教育,以及社會力量為主的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各領域的改革,由此將更加明確深化改革的路徑與深化改革的方向。
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也是辦好具有中國特色教育大業的經驗所在。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許多問題解決起來,往往涉及多個部門職責,涉及多種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調整。所以,靠原來的單項改革辦法或局部突破來推進教育改革,已難以收到全局性實效。
筆者以為,《決定》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句話重點在「深化」,關鍵在「綜合」,啟迪著我們將著眼點聚焦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聚焦改革重點;從工作有基礎、社會有共識、群眾能感知的環節入手,找準突破口;組織力量攻堅克難,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上真抓實幹,儘快取得更具標誌性、更具顯示度的教育改革的新成效。
比如,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亟需加強推進力度與進度。諸如普通本科與高職教育的分類考試;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高考加分政策等等,亟需我們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穩步推進,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民眾期待的成功之路。
再如,如何按照「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要求,加強對創新人才培養途徑的探索,以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更是一個亟需我們探索和破解的課題和難題。當前與未來,我國正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必然要以中國教育的升級版為基石。
從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看,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階段。諸如,深化高中辦學模式多樣化試驗、加強高中學校特色建設、繼續推進中小學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試驗、推進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支持高校結合實際探索通識教育新模式、開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試點、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全面啟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等等。對此,我們既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更要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清醒地認識和果敢地擔當起「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這個重任。
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形成整體合力。尤其是推進「深水區」教育改革,則更須採取綜合改革的辦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上海教育系統在諸多方面已推出了一系列務實進取的改革舉措,譬如,上海調整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力求取得進一步提高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實效;上海試行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讓學業成績不再成為唯一的評價方式;上海市學位辦堅持6年舉辦「研究生暑期學校」,使其成為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助推器」;上海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深入推進「星光計劃」,讓中職生找到自信、成就未來……
筆者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教育領域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不斷加深對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以時不我待、刻不容緩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將《決定》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條條明確的規定,轉化為紮實、具體和可見成效的改革實踐。
比如,高教改革如何儘快下決心扭轉現行的評價體制機制,不過分地追求指標、量化的東西,而是要讓高校教師們能在比較寬鬆的氛圍下紮實地做學問,多出一些精品性、創造性的東西。
再如,如何按照《決定》指明的方向,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再設重點班。從而能真正和徹底地解決擇校難的問題,讓孩子們都得以「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再如,如何「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同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綜合評價體系多元錄取機制」。這確實是一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契機。人們都對此抱有期待;期望著看到這一政策普遍落實後,在不久的將來,青少年一代和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能持續地提升。
所有這些,都是社會意義極其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舉措。需要教育界和社會相關各方牢牢掌握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主動權,把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要求,逐項地轉化為清晰的工作方案,明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在《決定》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地、扎紮實實地去努力、去奮鬥,並一步一步地接近和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
牢牢掌握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主動權,我們一定能保持和發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讓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夢」,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戰略支撐!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