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在清華 」 公眾號
2018,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你我攜手,奮進同行!
在全校教學工作總結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對2018年教育教學提出三點期望:一,全體教職工對「三位一體」理念形成共識,以做學問的精神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二,著眼於綜合改革中的細節問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做細、做深、做實;三,推動形成良好的教學制度和文化,樹立教學標杆,努力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氛圍。
一月
首次啟動海外綜合論文訓練
從2018屆畢業生起,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赴世界頂尖高校或學術機構進行一學期的訪學,學生跟隨國際頗有聲望的知名學者進行研究,完成綜合論文訓練,學校資助研修費用。這是加強本科生國際化培養的一項新舉措。
高校之首:清華70門課程獲首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
1月15日,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名單,我校70門課程獲得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位列全國高校之首。清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共享是學校全球化戰略中的重要環節,利用在線教育的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有助於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引導國際社會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和中國高等教育。
二月
開始2018-2020全校教室改造工作
在廣泛徵求教師、學生、校友代表的意見後,確定了「人文、綠色、開放、智慧」的教室改造理念,內容包括增設無障礙設施,增加新風系統,智能窗,打造多層次、多功能、舒適宜人的學習與公共空間,實現教師授課一鍵錄播與遠程互動、無線投屏功能等。2018年開始進行四教、舊經管報告廳、建館報告廳、東階教室的改造。
三月
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開幕
3月29日,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開幕,主題為「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全面建設一流人才培養模式」,全校師生將廣泛調研,深入討論,進一步明確繼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成立六個專題研討工作組:大類培養、通識教育、實踐教學、課程教學質量、博士生培養質量、碩士生培養,由十餘位院士和教學名師擔任組長。
四月
首推頂尖大學暑期海外研修項目
為進一步推進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提升學生學術創新能力與拓展國際視野,啟動頂尖大學暑期海外研修項目選拔工作。由教師或院系推薦非畢業年級本科生,教務處組織遴選,擬選派百名優秀學生赴世界頂尖高校、頂尖專業或師從頂尖學者進行研究訓練。學校或專業由學生聯繫,學校資助研修經費。
首批大類培養專業確認順利收官
大類培養專業確認採取學生網上申請、全面考慮學生的學術志趣、不以學分績作為確認依據等具體舉措。第一階段類內專業確認,學生第一志願滿足率達90%;第二階段跨大類轉專業或類內轉專業錄取率為66%。進入各個專業後,大類培養的理念還將貫穿本科全學程。
五月
國內首家高校啟用電子成績單
5月7日,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首家高校推出辦理電子成績單的服務。學生可遠程、多次申請辦理,網上進行申請並完成支付;可將電子成績單直接送達收件方,在有效期內接收方可通過Adobe閱讀器或訪問學信網驗證服務平臺進行籤名驗證,成績單真偽辨認更方便。
「清華名師教學講壇」開講
5月17日,首場「清華名師教學講壇」開講!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機械系教授申永勝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機械系長聘教授田凌到場分享教學經驗和心得。此舉旨在促進教師更加充分地交流,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教學經驗,達成內涵式發展。
六月
推出新版3D錄取通知書
2018年,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進行了全新改版升級,原有的錄取通知書配上了印有清華大學校徽的紫色外殼。打開以後,一座手工拼插的立體二校門便徐徐展開。立體「二校門」經過雷射雕刻、裁剪、拼插組裝等步驟,由同學們純手工製作完成。打開錄取通知書外殼後,「二校門」可以180度立體完整地呈現,方便新生長久保存。新版錄取通知書入選了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40年大型成就展。
首推教師教學培訓全覆蓋
從2018秋季學期開始,將教師教學培訓逐漸覆蓋所有教師。在原有各種教學培訓項目和專項活動的基礎上,制訂和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通過三年時間構建更為完善有效的教師教學培訓體系。
七月
成立清華大學語言教學中心
語言教學中心致力於提升學生用非母語進行學術閱讀、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本科生公共外語將以學術英語為發力點,幫助學生實現聽、說、讀、寫、譯綜合突破;優化外語通識課程,增強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拓展第二外國語教學,為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打下第二外語基礎。從2019級開始,2學分的第二外語將成為每位本科生的必修課。
八月
首推《本科生學習指南》
《本科生學習指南》選取了從新生入學到畢業整個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事項,分二十四個專題予以扼要說明,為本科生順利完成學業助力。第一類是學習專題,第二類是多樣化成長專題,第三類是制度紅線專題。
舉行「學在清華」新生親友交流會
8月22日,千餘名2018級新生親友來到新清華學堂,與教務處負責人、班主任代表、學生工作負責人等,就本科人才培養、教務管理、發展指導等問題作詳細交流。令新生親友們充分感受到「一入清華門,一生清華人,一家清華情」,體會到放手讓學生們獨立並成長的重要性。
鼓勵長聘系列教師擔任本科新生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在教書育人第一線,陪伴學生本科成長全過程,是將人才培養體系貫穿起來的重要力量。2018級新生班主任共計139人,其中長聘教授36人、長聘副教授22人,佔4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7個百分點,在校內外贏得廣泛好評。
九月
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順利閉幕
9月27日,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順利閉幕。本次教育工作討論會共組織99場報告會,形成40個具體的行動方案,達成了四個預期目標:一是深化認識,進一步明晰「三位一體」、大類培養、通識教育的內涵;二是推廣經驗,將學校局部形成的經驗總結推廣至全校;三是持續改革,改革不停步,將教育教學改革各項舉措進一步落到實處;四是明晰目標,明確下一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工作任務。
《寫作與溝通》課程首次開課
9月17日晚,《寫作與溝通》課程首次課程開講。2018年秋季學期,共有220名本科新生選修了該課程。為提升清華學生的寫作與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7月成立了「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寫作與溝通》課程每班不超過15人,以不同課程主題為切入點,依託高強度的閱讀、小班研討、一對一指導等方式開展。計劃到2020年,這門必修課將覆蓋所有本科生,並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2018版網絡學堂PC版上線試運行
2018年9月,2018版網絡學堂PC版上線試運行,在用戶體驗、瀏覽器兼容性、系統穩定性、多設備支持等方面有較大改進。2018年秋季學期有1萬多名師生率先使用。
首次推出學生作業查重系統
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為教師提供作業查重服務,旨在加強課程教學質量管理,引導學生堅守學術規範。
十月
首屆中美中學校長論壇舉行
10月26日至28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首屆中美中學校長論壇在美國波士頓舉行。論壇旨在深化國際合作,構建國內外雙向互動、合作共贏的拔尖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打造中美人才培養共同體,促進中美頂尖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通和銜接。論壇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帶領近三十所國內頂尖中學校長實地參觀了美國多所頂尖中學和大學並與其學校管理層直接對話,深入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
十一月
全面啟動加強工科院系專業實踐
為加強工科專業學生實習實踐投入,支持學生走出校園,從2018年4月開始啟動加強工科院系專業實踐試點工作。夏季學期,以機械系、航院和材料學院作為首批試點單位,完善實習方案,實習內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實習時間達5周以上,取得很好效果。11月份面向全校工科院系全面啟動該項工作。
推出課堂教學評估體系改進方案(草案)
為滿足教學發展需要,促進「三位一體」育人理念在課堂落地,通過對國內外高校調研,校內師生座談及專家研討,形成了課堂教學評估體系改進方案。新方案擬重新劃分課程評估分類,改進教師問卷評估指標內容和提問方式,改進評估結果使用政策,加強評估結果的學生反饋,使評估報告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
十二月
首批7門標杆課評選結果揭曉
「標杆課程」評選於2018年4月啟動,希望能通過設立「標杆」課程,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本科課程整體水平提高。全校各院系共申報課程33門,經審核26門參加評審。通過面向全校師生的課堂觀摩月、學生問卷調查、培養與課程委員會專家投票三個環節,共產生首批7門標杆課程。
2018
歲末年關,再回首
看清華正芳華
看你我共精彩!
(清華新聞網12月29日電)
編輯:姝婧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