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傳媒頭條,作者:黃升民
黃升民,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中國廣告博物館館長
關於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取消本科的消息,仿佛平地一聲雷,驚醒了疫情春困中討論網課與開學的中國教育界,尤其是開設了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高校領導與師生。
不少人來問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我覺得大概只有「失敗」二字——是清華大學自身專業辦學的失敗,也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科教育從隱含危機到走向失敗的一個預警。
新聞裡清華將這次調整定性為「改革」,但我不那麼認為。這是清華專業辦學的一個敗筆。為什麼說是敗筆?新聞傳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應當培養出大批新聞傳播一線的人才。
清華開設傳播學專業、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時,曾有很大的抱負,這就是為中國培養更多的新聞傳播高手。這個初衷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網站上其實寫的也很清楚——當時的目的與理想毋庸置疑,決策和行動也沒有錯誤,第一任院長與學科帶頭人如範敬宜、李希光、熊澄宇等也都有很深的業界淵源。
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這個學科體系的方向和定位卻逐漸出現了偏離,他們淡化了這個學科強應用性的特點與本質,走上了一條所謂「高精專」 辦學的道路,具體而言就是強化科研學術的比重(其實是海外發表論文和申報項目的比重),強調教學團隊中的「貴族」血統(率先提出用人只用985和海外名校出身的「血統論」),強求本科畢業生的「繼續深造」(以海外升學考研率標榜本科的成績)。
正因為這樣的定位和選擇,清華的新聞傳播學院越來越脫離產業應用,越來越脫離社會實踐,越來越接近高冷的學術象牙塔,所以,我認為這是清華辦學的一個敗筆。就辦學而言,每個大學都有自身的定位和選擇,這個權力清華當然也有,而且,成敗結論可以留待將來,問題是國內許多的大學唯清華辦學馬首是瞻,把整個新聞傳播教育搞得不倫不類。
我之所以說清華辦學敗筆,說新聞傳播學教育不倫不類,追根尋源應該探討一下對於大學基本功能的認知。大學是什麼?我認為大學既不是大樓,也不是大師,它應該是一個社會的知識裝置,起到知識創新和知識傳承的功能。在動蕩變革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的辦學方向可能含有很強的思想道德標準與政治意識形態屬性。
然而,作為常態,在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當中,大學的核心任務是社會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知識的創新與傳承正是大學辦學的首要任務。其中,創新可能是純知識層面、理論層面、學術層面的,有時候可以在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中由集體形成,有時候則是由天才型人物個人成就,比如愛因斯坦、牛頓或者圖靈。
對於大學來說,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優秀的團隊和天才的大師,在整個高等教育發展史中都不鮮見。社會知識體系,有時以純學術的象牙塔式的存在,這在大學教育系統的佔比不過20%,80%的知識是屬於應用型的且與產業息息相關的。所謂的本科教育,80%是屬於應用型的,而新聞傳播學科的應用成分,達到90%。
如果定位於應用型學科,那麼,成敗就取決於三個基本的考核標準:第一,學科專業的定位設計是不是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第二,學科專業的知識裝置是不是置身於產業發展前沿;第三,學科專業的學術研究能不能回應產業發展重要的理論需求。對照這三個基本的考核標準,清華的新聞傳播學科辦學定位的改變屬於「轉型的創新」還是「無奈的敗退」?
僅就新聞傳播這個學科而言,「產業」是上面問題答案的重要支撐:唯有當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時,才能推動知識創新的完成,才能保障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與科研才能有所成效,專業教育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新聞傳播人才能不能等同於科研人才或學術人才?論文實力是不是就能代表教學能力與創新能力?如果專業教育不能與產業共進退,那麼產業就只能拋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作為常年從事新聞傳播實踐和教育的大學教員,我們曾經驕傲過,人大復旦的新聞教育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報業雜誌通訊社人才,北廣在廣播電視領域也是卓有成效,然而,在融媒體網際網路的今天,傳播溝通高手來自何方?這些名校說起來都臉紅。
新聞傳播學科出現了嚴重的人才脫位,這種脫位的背後,其實是大學的專業學科脫離了產業實踐,導致了知識的滯後和老化。正因為無臉面對江東父老,才有這麼一出「轉型改革」大戲。
清華如何有自己自由,我擔心的是這場大戲被那些陷於困頓之中的其他新聞傳播院校所模仿,掉進深坑越陷越深。屬於應用型的新聞傳播有自己的學術邏輯,知識創新不止「論文發表」,知識創新不止「項目申報」,知識創新不止985、211與雙一流的「純血統」!
清華為代表的對於「高精專」的極致追求,首當其衝受到損害的就是本科教育體系,然後就是專業教育與產業界的聯結,最後是大學教育中的知識創新能力。至此,創新無力、傳承無門,大學終將會被社會所拋棄。
所以我說,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失敗是專業定位與取向偏差帶來的失敗;新聞傳播教育的危險,是大批高校以清華為範本和榜樣效仿「高精專」路線的危險。一次疫情,讓國家上下審視了早已有之的科研評價體系唯論文論傾向。清華的新聞,又能帶來怎樣的效果?
我理解現任清華的領導們,直面失敗、斷臂求生,戰線收縮在「研究生教育「其實是無奈之舉。新聞傳播學科專業在清華,後生卻又早衰,眼看夭折。現今的「轉型改革」是在失敗中的一個奮起,還是從失敗走向失敗?
諸位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