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民:取消新聞學本科教育,是清華的一個敗筆

2020-08-29 報志願找伯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傳媒頭條,作者:黃升民

黃升民,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中國廣告博物館館長

關於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取消本科的消息,仿佛平地一聲雷,驚醒了疫情春困中討論網課與開學的中國教育界,尤其是開設了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高校領導與師生。

不少人來問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我覺得大概只有「失敗」二字——是清華大學自身專業辦學的失敗,也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科教育從隱含危機到走向失敗的一個預警。

新聞裡清華將這次調整定性為「改革」,但我不那麼認為。這是清華專業辦學的一個敗筆。為什麼說是敗筆?新聞傳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應當培養出大批新聞傳播一線的人才。

清華開設傳播學專業、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時,曾有很大的抱負,這就是為中國培養更多的新聞傳播高手。這個初衷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網站上其實寫的也很清楚——當時的目的與理想毋庸置疑,決策和行動也沒有錯誤,第一任院長與學科帶頭人如範敬宜、李希光、熊澄宇等也都有很深的業界淵源。

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這個學科體系的方向和定位卻逐漸出現了偏離,他們淡化了這個學科強應用性的特點與本質,走上了一條所謂「高精專」 辦學的道路,具體而言就是強化科研學術的比重(其實是海外發表論文和申報項目的比重),強調教學團隊中的「貴族」血統(率先提出用人只用985和海外名校出身的「血統論」),強求本科畢業生的「繼續深造」(以海外升學考研率標榜本科的成績)。

正因為這樣的定位和選擇,清華的新聞傳播學院越來越脫離產業應用,越來越脫離社會實踐,越來越接近高冷的學術象牙塔,所以,我認為這是清華辦學的一個敗筆。就辦學而言,每個大學都有自身的定位和選擇,這個權力清華當然也有,而且,成敗結論可以留待將來,問題是國內許多的大學唯清華辦學馬首是瞻,把整個新聞傳播教育搞得不倫不類。

我之所以說清華辦學敗筆,說新聞傳播學教育不倫不類,追根尋源應該探討一下對於大學基本功能的認知。大學是什麼?我認為大學既不是大樓,也不是大師,它應該是一個社會的知識裝置,起到知識創新和知識傳承的功能。在動蕩變革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的辦學方向可能含有很強的思想道德標準與政治意識形態屬性。

然而,作為常態,在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當中,大學的核心任務是社會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知識的創新與傳承正是大學辦學的首要任務。其中,創新可能是純知識層面、理論層面、學術層面的,有時候可以在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中由集體形成,有時候則是由天才型人物個人成就,比如愛因斯坦、牛頓或者圖靈。

對於大學來說,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優秀的團隊和天才的大師,在整個高等教育發展史中都不鮮見。社會知識體系,有時以純學術的象牙塔式的存在,這在大學教育系統的佔比不過20%,80%的知識是屬於應用型的且與產業息息相關的。所謂的本科教育,80%是屬於應用型的,而新聞傳播學科的應用成分,達到90%。

如果定位於應用型學科,那麼,成敗就取決於三個基本的考核標準:第一,學科專業的定位設計是不是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第二,學科專業的知識裝置是不是置身於產業發展前沿;第三,學科專業的學術研究能不能回應產業發展重要的理論需求。對照這三個基本的考核標準,清華的新聞傳播學科辦學定位的改變屬於「轉型的創新」還是「無奈的敗退」?

僅就新聞傳播這個學科而言,「產業」是上面問題答案的重要支撐:唯有當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時,才能推動知識創新的完成,才能保障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與科研才能有所成效,專業教育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新聞傳播人才能不能等同於科研人才或學術人才?論文實力是不是就能代表教學能力與創新能力?如果專業教育不能與產業共進退,那麼產業就只能拋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作為常年從事新聞傳播實踐和教育的大學教員,我們曾經驕傲過,人大復旦的新聞教育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報業雜誌通訊社人才,北廣在廣播電視領域也是卓有成效,然而,在融媒體網際網路的今天,傳播溝通高手來自何方?這些名校說起來都臉紅。

新聞傳播學科出現了嚴重的人才脫位,這種脫位的背後,其實是大學的專業學科脫離了產業實踐,導致了知識的滯後和老化。正因為無臉面對江東父老,才有這麼一出「轉型改革」大戲。

清華如何有自己自由,我擔心的是這場大戲被那些陷於困頓之中的其他新聞傳播院校所模仿,掉進深坑越陷越深。屬於應用型的新聞傳播有自己的學術邏輯,知識創新不止「論文發表」,知識創新不止「項目申報」,知識創新不止985、211與雙一流的「純血統」!

清華為代表的對於「高精專」的極致追求,首當其衝受到損害的就是本科教育體系,然後就是專業教育與產業界的聯結,最後是大學教育中的知識創新能力。至此,創新無力、傳承無門,大學終將會被社會所拋棄。

所以我說,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失敗是專業定位與取向偏差帶來的失敗;新聞傳播教育的危險,是大批高校以清華為範本和榜樣效仿「高精專」路線的危險。一次疫情,讓國家上下審視了早已有之的科研評價體系唯論文論傾向。清華的新聞,又能帶來怎樣的效果?

我理解現任清華的領導們,直面失敗、斷臂求生,戰線收縮在「研究生教育「其實是無奈之舉。新聞傳播學科專業在清華,後生卻又早衰,眼看夭折。現今的「轉型改革」是在失敗中的一個奮起,還是從失敗走向失敗?

諸位可以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改:新聞與傳播學院取消本科是否意味著「新聞無學」?
    5月15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宣布取消本科教育,擴大碩士研究生規模。消息一出,兩天內吸引了一千多萬的關注度。由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也只辦研究生教育,此次清華大學新傳學院取消本科的行為,被一部分人解讀為想要模仿哥倫比亞大學。網絡上關於此次清華教改的聲音很多,評價也各不相同,而且每種聲音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 清華停招新聞本科 大學取消管理學等本科專業還遠嗎
    原標題:清華停招新聞本科,大學取消管理學等本科專業還遠嗎?新聞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醫學……有些學科是否適合本科生學習,一直以來頗有爭議。
  • 清華大學取消「新聞學本科」只招研究生,學姐:值得推廣
    那就是清華大學取消了「新聞學」本科專業。5月14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通過現場加網絡遠程在線的方式召開全體教職工會議,出席會議的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宣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2020年起,將取消本科招生。
  • 南財快評:清華停招會計,本科教育路在何方?
    今年5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宣布取消本科招生,引起不小的討論。當時我曾撰文指出,這是中國高校培養思路調整的一種嘗試:不再強調「全」而「專」,特別是頂尖高校本科教育更強調培養基礎科學素質。「否則和藍翔有什麼區別呢?」而在今年高考招生目錄公布後,人們發現清華停止的不僅是新聞學,還有會計學專業。雖然清華校方沒有明確說明這一改變的原因,但應仍然和其推動大類招生等培養改革有關。
  • 觀瀾丨「清華取消新聞本科」,認識誤區有多少?權威媒體人士有話說
    一個在國內排名「居前五」的本科專業,說不招就不招了,這讓很多人不適應,而更多的是不理解。清華大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新聞本科,專業教育落後?  根據報導,清華決定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今後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進行。  但清華的這個決定在國內出現不同的「解讀」。
  • 清華大學的新聞傳播取消本科,停止招收本科生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清華大學的新聞傳播取消本科,停止招收本科生,對於這樣的改革對於我們的學子來說是非常難過的,特別是想考這個專業的學生們。那麼清華大學的新聞傳播取消和停止招收本科生的原因是什麼?新聞傳播學院只有一個新聞學的專業。第四輪的學術評估:有54個學科參評,評估結果為A類的學科有37個。
  • 清華取消新聞學院本科是自毀長城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院樓1、長久以來,新聞都有「有術無學」的說法,讀本科的時候,也挺認同這個說法的,等到從業了主要是新聞教育跟業界脫節嚴重。新聞是實戰學科,國內新聞教育有點「紙上談兵」。這個行業更適合學徒制,但學新聞的更像是在跟媒介批評家學習,就像學畫畫的不是在跟畫家學習,而是在跟藝術評論家學習一樣。 3、一般認為「有術無學」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明是,很多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並非新聞科班出身,這其實更側證了新聞是要求實戰的。
  • 清華取消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是什麼意思?
    5月7日,清華大學公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對外披露清華新設立五個書院作為強基計劃人才培養單位,分別為致理書院、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和日新書院。日新書院作為文科與通用基礎組專業的培養單位,包含中國語言文學類(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類專業。
  • 新傳教育需改革,但不該取消本科
    清華大學將專業制變革為書院制,人文社科類專業歸於日新書院,新傳專業取消本科教育,其專業課程將以課組形式開展。所以,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黃芝曉表示:「如果一個記者只有新聞本科學習到的新聞技術,進入新聞行業,上手雖快,但因為在自己所負責的條線領域缺乏深入的專業知識,很難有獨到的見解,也很難成為真正頂級的記者。」而且,儘管新傳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但和經過系統學習的學生相比,在專業性方面還是較為不足。
  • 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
    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清華、北大,是中國高校的雙子星,是國內大學的標誌性代表,他們的一舉一動,也都能透露出某種「信號」,對學生、家長、其他學校都有很好的參考意義。就在昨天(6月7日),一篇《清華北大,已經沒人本科就找工作了》的文章,映入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眼帘。真這麼驚悚?清華、北大都這樣了,那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又該怎麼辦?這可是件大事啊!筆者趕緊點開,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盤點那些新聞學專業的高校,最好的新聞院校竟然不是清華北大!
    大部分的記者來自新聞學這個專業,那麼哪些高校開設了新聞學專業,新聞學排名最好的高校有哪些呢?中國人民大學國內最好的新聞院校,非北大清華也,而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大新聞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領導創辦的第一家新聞教育機構,自1955年成立至今,已走過55年的歷程。新聞學專業是人大新聞學院的傳統優勢專業,在1988年和2001年兩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重點學科的考核評估,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三次獲得新聞學重點學科的新聞院系。
  • 新聞學有麼多吃香?清華大學要大力培養新聞學研究生
    14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通過現場加網絡遠程在線的方式召開全體教職工會議,出席會議的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宣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2020年起,將取消本科招生,決定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今後學院的人才培養主在研究生層次進行,並要求高校要突出強化教學質量工程,強化多媒體技能訓練,各新聞傳播院校也開始在提升內涵、提高質量上下起了大功夫。
  •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停招本科?沒關係,這幾所大學比清華更強
    15日,在網上傳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取消本科」的消息,《環球時報》記者向該學院的一位老師確認了這一消息。從今年開始,清華的新傳學院暫停招收本科學生,但會擴大招生研究生的規模。清華大學新傳學院的公眾號「清華小清新」也發布文章,學院在14日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清華副校長彭剛在會上表示,會大幅度擴大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規模,研究生層次的培養是今後學院的主要方向。對於這個消息,廣大網友還是抱著出瓜的心態,覺得反正也考不上,取消就取消吧,不過對於今年高考有志於報考新聞類專業的同學來說,尤其是那些成績頂尖的,確實是少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 清華大學一學院取消本科招生,這意味著什麼?
    甚至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在微博寫道:「所有本科新聞專業都不應該開設,新聞是個實踐性極強的工作,基礎性的訓練大學裡根本教不出來,學生四年時間,除了一些永遠用不到的理論概念,幾乎學不到什麼專業知識。本科設置新聞專業,真和電影學院開設表演專業差不多。」所以出於強基計劃的考量,取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打好基礎,再做融合,因此加強了研究生的教育。
  • 我對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一點看法——由清新取消本科專業招生說起
    近日,有關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教育改革的消息不斷發酵,引起學界和業界廣泛熱議,大家各執一詞 見仁見智。毫無疑問,我們正在作答「新文科」這一時代大命題,一切固有的、單向的、疏離的、機械的傳媒思維與教育模式終將受到挑戰。清華率先探索,勇於實踐,此舉值得肯定和讚許。一百年前,以「灌輸新聞智識,培養新聞人才」為宗旨的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
  • 清華取消會計專業迎來大反轉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的新聞不記得的同學們可以點擊這個連結↓↓清華突然宣布取消會計專業清華會計系主任最新回應:會計專業還不會被機器取代!小編在這裡給大家再簡單回顧一下。在7月中旬,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餘瀟瀟做客新華訪談宣布:新聞學、會計學專業停止本科招生。
  • 新聞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多元化改革及其效果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行業高級專門人才。西京學院明確定位為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與之相適應,新聞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就需要調整成培養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應用型新聞人才。以畢業論文(設計)為唯一手段、以凸顯學生理論知識綜合應用為目的論文考核評價模式,難以衡量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與水平,必須依據新的院校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對其進行改革。
  • 清華本科停招新聞、會計專業,想要報考的看懂原因了嗎?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前一陣子,清華大學特別低調的發出了一個通知,通知內容很簡短,大體的意思就是清華大學從今年起就不再招收新聞學專業這是清華大學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改革與探索,這對今後的教育改革起著重要的借鑑作用。2.專業前景依然很好,但實力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人覺得清華停招這兩個專業,是不是預示著這兩個專業沒有前途了,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這兩個專業不僅沒有沒落,前景反而是越來越好。就拿會計專業來說。
  • 重磅 | 繼清華取消會計專業之後,又一高校取消財會專業
    近日,安徽大學撤銷稅收學、財務管理等12個本科專業。那麼對財務從業人員以及財會行業意味著什麼呢?又有什麼影響呢?不久前,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餘瀟瀟做客新華訪談,宣布清華大學2020年招生情況:會計學專業宣布停止本科招生,同時新增一個專業:計算機與金融雙學士學位。
  • 清華又一本科停招:會計學的尷尬與突圍
    繼停招新聞學本科後,不久前,清華大學對外宣布,將停止招收會計學本科專業。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大學的很多做法帶有一定的「指向標」意味,後續也往往會引發國內其他高校的關注乃至模仿。而此次清華忽然宣布停招會計學本科,是否也有如此示範性意義?未來,會計學是否真的不需要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