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7月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和X570主板開售的時候,就有很多玩家在想,B550主板會什麼時候發售呢?雖然說X570支持PCI-E 4.0,但是其價格也讓不少人聞之卻步,那麼自然而然,低一個級別的B550主板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之後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然後又因為疫情的原因一直等啊等。
而現在,這塊期待、讓人望穿秋水的B550主板終於出來了。那麼這塊B550主板到底有些什麼新特性呢?就讓我們來透過這塊可能是華碩最頂級的B550主板,ROG STRIX B550-E GAMING一起來看看。
AMD B550晶片組介紹
作為B系列的主板,根據AMD對B350以及B450的定位,大部分人一聽到B550主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會覺得它是用來取代B450主板的。但是按照B550的規格來看,它其實整體上來說比起X470都要好不少。
首先最主要的,當然就是新增的原生PCI-E 4.0支持了。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一共有24條PCI-E 4.0,其中16條是分給GPU的,4條是用來連接NVMe SSD,4條用來連接B550晶片,在B450以及X470上,這24條通道都是以PCI-E 3.0來運行的,而在B550上面,它們則是以原生的PCI-E 4.0運行的。
而PCI-E通道升級至4.0後,得益最大的是SSD,因為許多高性能M.2 SSD都已經觸碰到了PCI-E 3.0 × 4的極限,所以當PCI-E 3.0升到4.0後,M.2接口的帶寬理論上就能從最高4GB/s翻倍到8GB/s了。
除了讓直連CPU的PCI-E接口可以以PCI-E 4.0運作之外,B550晶片組提供的PCI-E通道也從2.0全面升級到了3.0,意味著不論是網卡還是WiFi網卡等的裝置都可以用PCI-E 3.0來運作。不過最大的得益者仍然是SSD,因為M.2 NVME SSD在PCI-E 3.0之下的體驗對比起在PCI-E 2.0之下的差異是巨大的。
最後一個B550晶片組相比B450優勝一點的地方是,前者連同處理器在內可以提供6個USB 3.2 Gen 2以及2個USB 3.2 Gen 1接口,而後者則只有2個USB 3.1 Gen 2以及6個USB 3.1 Gen 1接口。由於USB 3.2 Gen 2以及USB 3.1 Gen 2可以說是一樣的東西,因此這裡的改變主要就是把4個USB 3.1 Gen 1升級成USB 3.2 Gen 2。
主板規格
華碩的ROG STRIX B550-E GAMING是一塊標準ATX主板。它擁有8+4P處理器供電接口,VRM供電去到了14+2相,從這點上就已經看出來它很明顯比起B450主板的規格要高不少。
另外ROG STRIX B550-E GAMING也配有2.5G有線以及WiFi 6無線網卡,在網絡規格上面是大幅升級了不少。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在後置I/O原本屬於光纖S/PDIF輸出口的位置上放了一個用作聲音輸出的Type-C接口。
在外觀設計上延續了玩家國度一向的設計,最明顯的就是背板I/O大包圍上的ROG之眼以及圍繞著它的那些經典各國文字。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ROG之眼是被切成兩半的,充滿著科技感。
主板上晶片組散熱片、第一條M.2插槽的散熱片以及I/O大包圍上都各有2條紫粉色的線條,為純黑色的主板添加了一點生氣。
內存
ROG STRIX B550-E GAMING擁有雙通道4條內存插槽,最高可以支持4400 Mhz的DDR4內存,在容量方面則是允許內存最大為單根32 GB的。
B550主板其中一個特點,或者說從下至B350,上至X570主板都是可以超頻內存的,雖然各自的幅度因應不同的處理器和晶片會有所不同,但是至少是可以超頻,這點對於處理器性能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PCI-E接口
ATX主板對比起MATX的其中一個優勢是其可以有多條的PCI-E × 16插槽,ROG STRIX B550-E GAMING自然也是一樣。主板上面總共有3條PCI-E × 16以及2條PCI-E × 1插槽。
其中,第一以及第二條PCI-E × 16插槽都是屬於PCI-E 4.0的,不過第二條是以 × 8的方式來運作,而第三條則是以PCI-E 3.0 × 4來運作。
而如果兩條PCI-E × 1插槽都被佔用的話,那麼第3條PCI-E × 16插槽將會以× 2的形式來工作。
存儲接口
上面提及過,B550主板與B450以及X4760最主要的分別是PCI-E 接口全面升級了。
第一條M.2插槽
ROG STRIX B550-E GAMING的2條M.2插槽中,第一條是支持PCI-E 4.0 × 4的,而第二條則是PCI-E 3.0。兩條M.2插槽都是支持最長22110的長度,因此彈性都是比較大的。
第二條M.2插槽
不過M.2插槽上是沒有預裝SSD的螺絲固定孔的,玩家可以把主板附送的兩套螺絲鎖上去。
對於使用M.2 SSD的玩家來說這個提升是不錯的,從PCI-E 3.0升級至PCI-E 4.0的速度變化可能不是很直觀,但是從PCI-E 2.0升至PCI-E 3.0的速度變化卻是比較明顯的。
至於SATA 6Gbps接口則是有6個,從右邊上下的SATA 1和2到左邊的SATA 5和6,SATA數量也是挺足的。
要注意的是,如果主板上的第2個M.2插槽被佔用的話,那麼SATA 5和6接口就會用不了,因為第2個M.插槽和SATA 5、6是用的同一條PCI-E通道。不過即便是4個SATA接口也是基本上可以滿足主流玩家存儲需要的。
前置接口
主板上面有1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1個USB 3.2 Gen 1 接口以及可以提供4個USB 2.0埠的2個USB 2.0針口。
可以擁有USB 3.2 Gen 2 Type-C接口對於外置存儲來說,比起普遍的USB 3.2 和3.1 Gen 1接口理論上是要快不少的,所以也是一個比較實用的升級。
後置I/O接口
主板有一塊一體式I/O背板,在這裡有4個USB 2.0 Type-A、1個USB 3.2 Gen 2 Type-C、2個USB 3.2 Gen 2 Type-A、HDMI 2.0、DisplayPort 1.2視頻輸出、WiFi 6天線接口、2.5 G網線、一組5個3.5mnm音頻接口以及1個USB 2.0 Type-C的音頻接口。
這個USB 2.0 Type-C音頻接口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這可以說是目前第一批把SPDIF接口去掉,用Type-C代替的主板。在目前使用Type-C的耳機和設備漸漸增多的情況下,這個改變可以說是不錯的。
另外還有一個BIOS FLASHBACK的按鍵,玩家只要把含有BIOS的U盤插上旁的USB 2.0接口,按下按鍵3至5秒就可以完成刷BIOS,非常方便。
主板拆解
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上面並沒有多餘的主板裝甲,除了5塊散熱片以及一體式擋板的大包圍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所以拆解起來也是比較輕鬆的。
主板散熱設計
主板上面一共有5塊散熱片,分別是VRM供電部分的2塊、M.2插槽的2塊以及晶片組上面有1塊。
作為一塊14+2相供電的主板,VRM供電的散熱片必須要跟得上才行。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的VRM散熱片分量也是挺足的,而且其為電感也做了散熱,可以更有效地幫整個VRM供電區域散熱。
M.2插槽的散熱片都是22110規格的,即便玩家是上主流的M.2 2280 SSD,加長了的散熱片也有利於SSD的散熱。另外散熱片上的螺絲都是有防掉落設計的,也方便了玩家的裝機。
晶片組散熱片是比較有趣的,因為不同於一般散熱片實心的設計,它中間是鏤空的。這樣可以增加散熱面積,並且可以讓機箱前置進風風扇的部分氣流(雖然不多)從中間通過,有利於散熱。
並聯14+2相供電
相信有不少讀者朋友可能就昆看到這個供電陣容而來的。作為一塊算是頂級的B550主板,ROG STRIX B550-E GAMING在供電方面甚至可以媲美一些X570主板了,對於這個級別的主板來說是很強大了。
並聯14+2相供電對於銳龍7 3700X 和 3800X都沒有壓力,銳龍9 3900X都可以上。
8+4P的處理器供電對於3代銳龍的任何處理器(不包括線程撕裂者)都是沒有問題的,哪怕是超頻過後也是一樣。
主板上用的PWM核心主控是ASP2006,而MOSFET則是用的DrMOS,不過MOSFET根據上面的3組數字MPS2010、MP86992、KA44381都查不到型號,應該也是被打磨過的。
風扇水泵接口
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上有2個處理器風扇接口,一個CPU FAN一個CPU OPT FAN、1個水泵接口以及3個機箱風扇接口。
處理器風扇以及水泵接口都是在內存插槽的左上方,而3個機箱風扇接口則是分別有1個在I/O大包圍的右下方、2個在第3條PCI-E × 16插槽的下方。
這個數量的風扇接口對於B550主板的定位來說也是差不多足夠了,唯一可以改進的地方是主板的右側並沒有風扇接口,如果加一個的話對於玩家理線也會有幫助。
主板BIOS介紹
華碩的BIOS一直都是以功能強大著稱的,而 ROG STRIX B550-E GAMING得益於其可以超頻的特性,使得其在BIOS內也是擁有比較完整的功能選項。
測試
測試平臺
上文有提到過,以這塊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那可以說是有點恐怖的供電規格,上銳龍9 3900X都沒有問題。那為了驗證一下是不是真的,筆者這次就為這塊主板配了一個銳龍9 3900X(笑)。
其他配置方面,電源方面用的是玩家國度的雷鷹850W電源,內存用的是十銓的DDR4 3200 8GB*2套條,SSD用的是影馳的名人堂HOF PRO M.2 2TB PCI-E 4.0 NVME SSD,散熱器用的ProArtist D3,而顯卡則是玩家國度的ROG RTX 2080 SUPER STRIX GAMING。
超頻測試
筆者嘗試了多次之後,終於把手上的這顆銳龍9 3900X以1.264V超到了4.2G,並且通過了15分鐘的AIDA 64 FPU測試。這次的超頻是在BIOS版本0248之下達成的。
在這個頻率之下,在Cinebench R20中銳龍9 3900X跑出了7311分的成績,比默認的6887高出不少。
其後筆者嘗試了以1.28V超4.3G,不過CPU Diode溫度會去到98、99度然後死機,顯示處理器溫度過高警告,因此作罷。這應該是因為散熱器的原因,所以這塊主板其實是應該去到更高的超頻的。
這點筆者也用紅外攝像機確認了下,在1.264V超到4.2G時VRM供電部分的溫度為52度左右,遠遠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也說明了ROG STRIX B550-E GAMING的VRM供電散熱是做得挺好的。
功耗測試
接下來筆者會進行功耗測試。目前絕大部分主板都只通過CPU供電接口為CPU進行供電,因此CPU供電輸入的功率變化基本上就是CPU功耗變化所引起的,監測該接口的功率就可以直接反應CPU功耗的高低。
此外必須說明的是,目前我們以專門的測試儀器測量的是主板上CPU供電接口的輸入功率,並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於CPU的實際供電功率,而且會因為每塊主板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但是這個測試數據仍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因此對於電源的選擇來說,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
在桌面待機時,1.248V默頻3.9G的銳龍9 3900X功耗為31W左右,這時整機的功耗約為84W。而在以AIDA 64 FPU來烤機時,處理器的輸入功耗達到了165W左右,整機功耗也去到了230W附近。
看得出來,銳龍9 3900X在這塊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上是可以可以釋出全部性能的,而主板也能夠很好的配合這顆處理器。
PCI-E 4.0測試
那麼,B550對比B450以及X470最重大的升級之一是M.2插槽多了PCI-E 4.0的支持,那麼PCI-E 4.0對比起PCI-E 3.0在速度上面到底會有多大的變化呢?筆者這次的系統盤用的是影馳的名人堂HOF PCI-E 4.0 2TB SSD,因此也用這個盤來測試了一下兩者的速度。
上方左邊是以PCI-E 3.0跑出來的成績,而右邊則是用PCI-E 4.0的結果。可以明顯看得出來,讀寫速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連續讀取在PCI-E 4.0之下達到了4833 MB/s,而寫入則是達到了4167 MB/s,相比起PCI-E 3.0讀寫速度分別提升了百分之54以及百分之34。
而這也可以看到PCI-E 3.0 × 4的確也是限制了目前市面上部分M.2 SSD 的發揮,拖了後腿。因此,升級到PCI-E 4/0對於SSD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
多言的強大
B550主板新增的PCI-E 4.0支持以及升級過的USB接口,再加上ROG STRIX B550-E GAMING擁有的14+2相供電,使得它非常適合用來搭建一套中高端的3代銳龍平臺。
且不說B550主板新增的USB 3.2 Gen 2 Type C接口可以讓外置存儲裝置傳輸更快,單單是PCI-E全面升級成3.0以及新增的PCI-E 4.0已經可以讓M.2 SSD的速度迎來一次大提升。誠然,. 對於加載遊戲來說,玩家可能不會感到明顯的感知差別,但是對於傳輸大容量文件來說差別就很明顯了。
而在主板本身,最為顯眼的14+2相供電也表現出其對於配搭高端處理器的信心。在測試中筆者用的是銳龍9 3900X,而這也是對於這塊主板的價位最極致的一個處理器了。當然,更高端的銳龍9 3950X放在這主板上面也是完全沒問題,但是考慮到其5000+的定價,筆者並不建議這樣做。
而說到最後的價格,ROG STRIX B550-E GAMING主板目前的售價為2199元,曬單還有返100元E卡。作為一塊擁有玩家國度血統的主板,加上其強大的配置,也可以說是對得起這個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