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保存或者保持自己的精力,不睏倦,看起來很簡單,但對現在勞累的高中生來說,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今天,就給大家分享4個方法,幫助同學們保持住自己的精力,用最充沛的精力迎接一天的學習,提升成績!
一、冥想
冥想是懶癌患者的福音,冥想應該是最有效的精力恢復方式了。
先給大家安利一個坐姿冥想:手機倒計時15分鐘(時間可循序漸進,一開始可5分鐘,慢慢來)。坐在椅子上,可以靠在椅背上,手腳、全身都放鬆,閉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於呼吸上面,深深地、靜靜地、緩緩地呼吸,只關注自己的每一次呼氣和吸氣。「一切拋在外,唯獨我存在。」
深呼吸的頻率不必死板,讓身體感覺舒服即可。如果有雜念進來了,那些你正在考慮、擔憂的事情或者人,把注意力輕輕拉回到呼吸上就好。繼續關注你的一呼一吸。如果雜念出現的頻率很高,真的沒關係,一開始都是這樣的。能意識到自己出現雜念了,是很好的事情。拉回來就可以了。
二、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的定義是:短時間內(每次60秒或更短)進行劇烈運動,比如短跑、步行上下樓梯、騎自行車等,然後進行徹底的休息恢復。在15分鐘(時間長短可循序漸進)內如此重複進行,有節奏地快速加快和降低心率。
間歇訓練能夠增加身體的能量儲備,使其有效恢復精力、能夠承受更多壓力。對人的情緒穩定,也有很大益處。
同學們可以在午休結束和下午課程開始前的短暫時間內進行間歇訓練,慢慢堅持下來,養成小習慣。對身體的恢復和精力的恢復都有利,不要只坐在凳子上學習。
三、做不同的事情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
先複述一下文中的方法叫做:交換使用你大腦的不同區域。所以,我們可以學一會兒語文,累了的話再學習一下數學,又累了的話再學一下理綜。想一想,高中時的課程安排,很科學啊。
對此我進行了一下思考,我想,還有另一種使用不同區域的休息方法:「做新鮮的事情」。有陌生感,大腦才會更加投入,才能真正放鬆休息。
比如:
在學習累了的時候,手機倒計時15分鐘,出去走一條不同的路,看看路上的風景,全身心投入其中(默默自言自語很有效,這時候有可能會出現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好詞好句,記下來,可以用到作文上);
利用15分鐘默寫古詩;
利用15分鐘解一道數學題;
利用15分鐘......
閒暇時間,利用每一個15分鐘做有一點打破常規的、不同的事情,其實很有效果。
四、午休、好好吃飯以及和朋友交談
午間小睡20~30分鐘,這是一種戰略性恢復。吃飯、睡覺、交談這些剛需,認真對待,可以恢復精力。這時別玩手機了,手機不會讓你得到休息。這些其實是常識,但往往是常識才不去做。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但是要強調一點,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紹學習、工作時,恢復精力的方法,而非提倡縮減睡眠,而非提倡縮減睡眠,而非提倡縮減睡眠!重要的話說三遍!
請大家,務必保證自己所需的充足睡眠,這才是高效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