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本本是兩個體系,但是二者共存至今,其優勢與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
2019年11月9日,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婦產與婦幼保健分會主辦、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承辦、中醫雜誌社協辦的第三屆中醫藥技術在婦產科應用研討會暨全國婦產科中醫適宜技術學習班、中醫健康鄉村行適宜技術推廣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首都共襄盛會。
王榮毓教授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西醫結合婦產與婦幼保健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任 、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王榮毓教授主持了開幕式。他隆重介紹了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和嘉賓: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學術事務處王亞煌主任;朝陽區衛生與健康委員會中醫科馮傳有科長;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夏玉清教授;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金哲副會長;豐臺醫院盧守華院長;中醫雜誌社劉國正社長;朝陽區中醫協會張幸生會長;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侯小兵副院長。並對參會的各位同道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醫+西醫,1+1>2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金哲副會長:世界上路很多,不能沒有中西醫結合這條路!在此次大會上,我們交流臨床經驗、探討當下研究熱點、交流最新治療方案、關注前沿研究動態、加速學科發展……當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在婦產科領域結合,為婦產科的治療共了一條新的治療思路。
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侯小兵副院長:成長從來沒有捷徑,循序漸進才能登上高峰,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轉型以後,婦產科也是在逐漸探索中西結合的道路以及中西並重、雙贏驅動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希望大會能為大家提供「暢聊中西,合作交流」的平臺。
朝陽區衛生與健康委員會中醫科馮傳有科長:「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習主席對中醫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傳承好具有五千年歷史中醫藥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體現。打造中西並重、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獨特的健康發展模式,助力健康中國!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王亞煌主任: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宗旨就是和原則就是團結廣大同仁、繁榮中醫藥事業、服務廣大群眾。在婦產科的治療上,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守護百姓生命,建立生命周期健康。
中醫藥在婦科應用廣泛
夏玉清教授:電熱針治療婦科腫瘤的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
電熱針是以中醫學的經絡學說和針灸「焠刺」(火針)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科學技術而改進的一種針刺方法,經多年臨床觀察及大量動物實驗證明,電熱針對癌前病變、各科腫瘤都有一定的價值。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夏玉清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電熱針治療婦科腫瘤的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夏教授以其收治的婦科腫瘤55例患者為例,進一步得出結論:(1)電熱針治療婦科腫瘤,可有效縮小瘤體,總有效率達95%;電熱針的止痛、止癢與瘤體縮小成正比,但在無變化的3例病人中,有痛癢者在電熱針治療後痛癢明顯減輕,說明電熱針在改善症狀和某些體徵方面仍有一定意義;電熱針可有效調節患者免疫,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用機制包括:(1)電熱針加強了傳統火針軟堅散結、解凝化瘀的作用;(2)電熱針加強了傳統溫針的作用;(3)加溫治癌,可明顯抑制癌細胞RNA的合成,高溫可殺滅癌細胞;(4)電熱針加強腫瘤細胞生物電活性。
黃金昶教授:惡性積液針灸思路與實踐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黃金昶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惡性積液針灸思路與實踐。惡性積液是氣、血、津液以及五臟、三焦病變的產物。黃教授介紹道,對於惡性積液,應該根據位置定病位、根據顏色定病性(寒熱)、根據特點(局部、瀰漫、分隔包裹等)定病因、病性,根據脈象定病機。對於惡性積液的治療,黃教授提出了「一針、二灸、三中藥」的獨特治療思路。
西醫治療腦積液的方法包括:(1)採用激素、甘露醇等脫水治療,不能停藥;(2)嚴重者有神經外科醫生通過頸靜脈將腦積液引流到胸腔或腹腔;(3)貝伐株單抗治療腦水腫有效。而中醫則採用以下方法:(1)採用第二頸椎旁、大椎刺血拔罐,可明顯減少腦水腫,往往血出症狀就馬上緩解;(2)是採用藥灸百會穴,效果相當滿意;(3)是頭部浮針治療,治療顱壓增高的頭暈頭痛效果同樣很快。
黃教授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向大家介紹了針刺治療中等量惡性胸腔積液、針刺治療結腸癌大量腹水、艾灸治療腹水等案例,為惡性積液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盧守華教授: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疼痛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體腔外的位置稱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慢性盆腔痛患者70%-90%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北京市豐臺醫院盧守華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疼痛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盧教授介紹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因素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周期性出血、慢性盆腔炎症反應、病灶內神經生長等。
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盧守華教授指出,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一線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口服避孕藥、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二線藥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
「血瘀證」中藥灌腸、敷臍、針灸、艾炙、推拿等治療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內異症相關疼痛的患者如未生育應先促其生育,除非是DIE引起性交痛導致性交困難;內異症相關疼痛腹膜型的病灶儘量手術切除病灶;頑固性內異症相關疼痛還可行骶前神經切除術(PSN),但需注意手術風險;除非合併或懷疑有子宮腺肌病以及難治性內異症相關疼痛,一般不切除子宮;內異症相關疼痛手術後應使用防粘連製劑。
總之,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疼痛發病機制複雜多因素,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有效;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疼痛是慢性病,需要終生的長期管理;長期管理目標:最大限度地使用藥物治療,避免重複的外科手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管理方式: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分年齡階段處理,個體化綜合治療。
宋殿榮教授:中藥灌腸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中藥灌腸療法始於2500多年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開創了人類直腸給藥的先河。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宋殿榮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中藥灌腸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宋教授介紹道,灌腸的機理包括局部吸收和全身循環。局部:藥物經直腸上皮細胞吸收;全身:通過3條途徑進入體循環。
①經過下直腸靜脈和肛門靜脈、髂內靜脈直接進入體循環而發揮全身治療作用;②經過上直腸靜脈、肛門靜脈進入肝臟,代謝後由肝臟進入體循環;③直腸淋巴系統吸收部分藥物。中藥灌腸的優勢包括藥物不受胃腸PH或酶的破壞而失去活性、較口服藥物不受肝臟首過作用而破壞、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較口服藥物幹擾因素少等。中醫灌腸在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盆腔炎性疾病、異位妊娠等婦科疾病中具有顯著的作用。
縱觀各醫家婦科灌腸用藥可知,所選藥物大多採用氣味俱厚或苦寒清熱,或行氣化瘀走竄之品,對治療女性慢性生殖系統炎症、盆腔包塊及女性生殖功能紊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後,宋教授系統的介紹了盆腔炎性疾病灌腸組方、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灌腸組方、子宮內膜異位症灌腸組方、子宮肌瘤灌腸組方等。
趙瑞華主任:淺談從脾胃論治婦科病
古語有云,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婦女經、帶、孕、產、乳特殊生理,決定以血為本、以氣為用的特點。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趙瑞華主任帶來了從脾胃論治婦科病的精彩講座。趙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婦科疑難病的治療過程中主張顧護脾胃,在補脾的同時重視運脾的重要性,使健運得當,以恢復脾胃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趙教授通過大量的臨床病例,向大家介紹了六合定中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病、產後身同的效果,小柴胡湯在不孕症、PCOS等婦科疾病的作用。
文碧玲主任:隔物灸特色灸法在泌尿生殖系統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文碧玲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隔物灸特色灸法在泌尿生殖系統中的臨床應用。
文主任介紹道,隔物灸是指藉助姜、蒜、附子餅、藥膏等隔襯物藥力作用的一種灸法,起泡或不起泡,既包括傳統的鋪灸和艾炷隔物灸,還包括使用各種溫灸器操作的溫灸器灸法。常見隔物灸包括艾條隔物灸、艾炷隔物灸、溫針隔物灸、溫灸器隔物灸。上海中醫藥大學沈雪勇教授團隊研究:通過熱傳導和熱輻射完成從間隔藥物到穴位皮膚的傳熱過程。隔物灸時艾絨燃燒產生的高溫經附子、生薑、大蒜等藥物間隔之後大大緩和,作用於機體的溫熱較適宜,容易為患者接受。隔物灸紅外輻射光譜的研究,可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影響灸法治療效果的因素包括灸材燃燒的熱力、中藥的藥力、不同的補瀉操作方法、所選治療部位的特殊作用、治療時機等。目前,隔物灸在原發性痛經、多囊卵巢症候群、先兆流產、女性胚胎移植受孕等多種婦科疾病中應用廣泛。
李雲波教授:針藥聯合治療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李雲波教授就針藥聯合治療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進行今日的講座。卵泡在FSH刺激下生長成熟;LH作用於成熟的卵胞,引起排卵並生成黃體;卵泡隨著年齡呈指數下降。女性在40歲以前出現卵巢功能減退稱之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
李教授介紹道,對於POI的治療,中藥治療從整體出發,多中心、多環節調節人體機能,改善卵巢功能,延緩病情發展,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包括:辨證論治、經方驗方、調周療法、膏方治療等。針灸從整體出發,多系統、多環節地調節、提高卵巢功能。其治療原則同內治之法。針刺直。接作用於病所,通過暢通局部血供及神經調節,促進卵巢功能的改善;還能激活腦內多巴胺系統,改善激素內環境。而後,李教授通過大量的病例分享向大家介紹了不同的針灸聯合方法治療POI的效果。
金哲教授:中醫藥調節HPV感染陰道免疫微環境的思路
宮頸癌是女性惡性腫瘤第2位,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每年有50萬左右宮頸癌新發病例,佔所有癌症新發病例5%,HPV感染是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首要因素。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金哲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中醫藥調節HPV感染陰道免疫微環境的思路。中醫對宮頸HPV感染的認識來自現代醫學,古籍中沒有明確相關病名。該病表現為帶下異常,與「帶下病」「五色帶下」的描述極為相似,故臨床多參考「帶下病」進行辨證論治。金教授系統的講解了HPV感染的中醫認識,國醫大師許潤三教授認為HPV感染的主要病機為「溼邪蘊結,正氣虛弱,不能託邪外出」,強調以補為主提高機體免疫力,佐以清熱解毒,創製「益氣解毒方」(成分:生黃芪、當歸、三七粉、桑葉、紫草、土茯苓、蚤休、白花蛇舌草);國家名老中醫張玉芬教授認為HPV感染的主要病機為「正虛,外邪侵襲胞門,正虛邪實」,確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治則,創立「核異消粉劑」(成分:莪朮、木賊草、冰片、半枝蓮等),宮頸局部用藥;國家名老中醫郭志強教授認為HPV感染的主要病機為「溼熱下注,損傷任帶」,確立「清熱利溼」治則,創立「外用中藥方」(成分:黃柏、莪朮、冰片、紫草等),宮頸局部用藥等。
羅頌平教授:從中醫生殖軸論PCOS的防治思路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羅頌平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從中醫生殖軸論PCOS的防治思路。羅教授介紹道,羅元愷教授在1982年提出:腎-天癸-衝任-胞宮軸是女性生殖調節的核心,以此為理論架構,形成了中醫婦科調經、助孕、安胎的基本思路。
對於PCOS的治療,中醫周期療法是根據月經周期不同時期腎陰陽轉化、消長節律和氣血盈虧變化的規律結合婦科疾病病的病機特點進行分期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根據年齡採取相應的方法,青春期以調經為主,儘量用中成藥,閉經患者配合人工周期,高雄激素患者配合達英35,胰島素抵抗配合二甲雙胍;育齡期患者促排卵以助孕,孕後安胎,可採用中藥+針灸、中藥+CC/來曲唑+針灸等方法。
李莉教授:早期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管理策略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李莉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早期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管理策略。李教授通過臨床案例,向大家介紹了妊娠合併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特點,妊娠期臨床甲減TSH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FT4低於正常參考範圍下限。妊娠甲減與妊娠不良結局存在關聯性,妊娠甲減與TPOAb+,對流產有聯合效應,未治療妊娠甲減,不增加子代IQ風險。2017年美國甲狀腺學會指南指出,已在治療的甲減育齡婦女,應獲知在妊娠期間LT4需求量增加的可能性,這些女性應獲知一旦確診或懷疑妊娠需要立即聯繫負責其醫療服務的醫師。甲減女性接受LT4治療,如果懷疑或者確診妊娠(例如,家用妊娠檢測陽性),應當獨立增加LT4劑量20-30%,目前對於TPOAb陽性、甲功正常、新發現妊娠的女性採用LT4治療是否可以減少流產風險尚無足夠的證據來完全確定。然而,基於潛在的獲益超過微小風險,對於TPOAb陽性、甲功正常合併有甲減家族史及不良孕產結局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LT4治療。對於這樣的情況,LT4通常的起始劑量為25-50μg。
宣磊教授:綜合醫院中醫科診治圍產期婦女疾病特色體會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宣磊教授為大家帶來的講座內容是綜合醫院中醫科診治圍產期婦女疾病特色體會。宣磊教授介紹道,對於圍產期婦女疾病,中醫具有重要的作用,發揮學科優勢、把握切入時點使得最大程度發揮中醫的作用。例如影響備孕女性健康常見因素包括肝血不足、脾不運化、氣滯血瘀、藥毒損傷等,中醫可通過養肝血、疏肝氣、補腎精、健脾胃、祛溼濁、緩藥毒等方法進行治療。此外,中醫藥在圍產期疾病及相關營養保健中也具有很好的療效,宣教授詳細的講解了妊娠嘔吐、妊娠感冒/咽炎/咳嗽、孕期便秘、孕期肝功能異常、育齡期合併風溼免疫病等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及體會。對於育齡期合併免疫系統疾病,應該分期/分型辨治,發揮中藥「增效減毒」作用。
王榮毓教授:中醫外治更年期經驗分享
更年期是女性必然的生理過程,全球每年約有2500萬婦女經歷圍絕經期,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達11.2億。中國現有老年人口1.34億,2025年將增至2.84億(佔全國人口20%)。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王榮毓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中醫外治更年期經驗分享。王教授講道,約70%女性出現潮熱、失眠、情緒波動、骨關節痛、高脂血症、盆底功能障礙等百餘種症狀,更年期症候群的治療應以固腎為核心,補脾益腎、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為總則。中醫外治法,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有記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例如針灸、推拿、藥物燻洗、穴位貼敷等方法。
其中,中醫針灸療法治療女性更年期症候群,尤其是對植物神經系統,生殖內分沁系統功能的調節,以其療效確切,作用持久,副作用少而受到醫學界普遍關注。耳穴壓豆具有疏經通絡、調理臟腑、健脾調胃、安神、活血止痛、理氣通便等作用。推拿手法作用於腰背腹部和頸頭部能有效改善內臟植物性神經功能,提高腦部供血,改善全身性不適症狀,還能調節和改善心理反應。王教授系統的介紹了中醫外治更年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王國華教授:《金匱要略》婦人病外治法及其應用
《金匱要略》婦人三篇最早提出了婦科疾病分類與辨證論治的方法。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王國華教授與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金匱要略》婦人病外治法及其應用。王國華教授系統的講解了《金匱要略》婦人病外治法(燻洗法、坐藥法、瀝洗法、導法),指出臨床應用時的核心應該以中醫辨證選方,以適宜的外治法應用,警惕長期應用中毒或患者誤服,不可盲目套用成法或成方。《理瀹駢文》講道,「雖治在外,無殊治在內也。」 若局部病變影響全身,或局部病變為全身病變在局部的反映,可根據具體病情採用外治與內服方藥合用整體調治。
時素華教授:針灸結合整復手法治療產後尿失禁
產後尿失禁是女性分娩後常見症狀,指產婦分娩後在咳嗽、大笑、打噴嚏、突然起立或行走時尿液不自覺流出,本病多見於陰道順產與產鉗助產女性。研究顯示,該病發生率為15%~50%,易導致會陰皮疹瘙癢,增加感染風險,給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困擾,影響產後恢復,嚴重可導致焦慮和抑鬱,因此早期治療十分必要。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時素華教授帶來的講座內容是針灸結合整復手法治療產後尿失禁。時教授介紹道,西醫一般採用凱格爾(Kegel)運動、盆底康復訓練等方法治療。中醫可採用針灸結合整復手法進行治療。針刺可選擇四神聰、關元、子宮、中極、足三裡、三陰交、膀胱俞、腎俞、會陽等穴位;艾灸(督灸療法)則可以對全身陽經氣血起調節作用。督灸的優勢為將經絡、俞穴、藥物、艾灸、發泡的綜合作用融為一體,直對病所充分發揮益腎通督、溫腎壯陽、行氣破瘀、通痺止痛的功效;整復手法可促進恥骨分離復位;針灸結合整復手法中針灸科固本培元,調暢中下焦氣機,整復手法可恢復骨盆穩定性,效果更為顯著。
房繄恭教授:POI指南解讀及其針灸防治策略
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女性在40歲之前卵巢活動衰退的臨床症候群,以月經稀發或閉經,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為特徵。臨床表現多樣、病因複雜且進行性發展(包括隱匿期、生化異常期和臨床異常期「三階段」)。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房繄恭教授與大家分享的內容是POI指南解讀及其針灸防治策略。房教授介紹,POI在女性人群的發病率為1-2.6%,POI的發病因素包括遺傳及先天性因素、促性腺激素功能障礙性因素、免疫因素、生活方式等。ACOG:POI激素治療的建議指出,全身性激素治療(HT)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用於治療POI,降低長期的健康風險。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和泌尿生殖道萎縮等併發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ESHRE指出,POI患者並非一定不能生育,尤其是在POI診斷後的早期,約5%的POI患者可能自然妊娠,但大多數希望妊娠的患者需尋求輔助生殖治療。對於POI的治療,中醫採用周期序貫療法結合辨證論治,可採用調經促孕針法(房氏十三針)、火龍灸(艾灸)等。總之,卵巢功能減退是卵巢早衰的序幕,研究表明,從卵巢功能減退到卵巢早衰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若不及早進行幹預治療,可在1-6年間發展為卵巢早衰,因此,應該早期診斷,早期幹預.
大會閉幕式由大會執行主席王榮毓教授主持,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侯小兵副院長、中醫雜誌社劉國正社長分别致閉幕詞:候院長首先對兩日來不辭辛苦、傳道受業解惑的各位專家表示真摯的感謝,正是各位學術大家的傾囊相授,讓與會的各位同道收穫頗豐,更希望大家以此為起點,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臨床中。並提出: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的思想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凝神聚氣、攜手同心把中西醫的事業做好,做強!將我們中西醫的事業發揚光大!劉國正社長首先對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並由衷的感謝大會會務組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讓中中醫適宜技術在婦產科領域可以萌芽發展,並且越來越緊密的結合。讓中醫精神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審核: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王榮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