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和金先生相識時,年齡相差十二,當時金先生大齡未婚,而陳女士有婚史,還有兩個孩子。不過這些世俗觀念看上去不合適的條件,並沒有成為他們走到一起的障礙。談了大概半年,陳女士就和金先生結婚了。可結婚後不到半年,金先生就覺得妻子變了,在錢這個問題上,她的觀念和婚前很不一樣了。那麼陳女士為什麼會在錢的問題上婚前婚後兩種態度呢?
結婚才半年,這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陳女士說,這個局面是必然的,因為她和金先生的結合完全是被一個騙侷促成。那時她在火車站碰巧遇見了分手多年的前男友,在得知她還單身的時候,就說要將他的堂哥介紹給她,就這樣她與金先生見了面。
因為覺得金先生不錯,他們就留下了聯繫方式,開始了交往。可讓她沒想得的是,當他們走到一起後,她竟得知原來前男友就是丈夫的親弟弟,而不是什麼堂弟,這讓她感覺到了欺騙。一想到他們是親兄弟,陳女士就很不舒服,感覺特別彆扭。
金先生告訴我們,起先的時候他也是不知情的。關於騙局的事情還是妻子後來發現再告訴他的,他也是很生氣。但是一想到他們已經走到一起了,他還是決定放下過去,不去糾結,安安心心和妻子過日子。
可這件事對於陳女士來說,始終無法放下,每次一吵架就會想起。但出於兩人都已經有了感情的份上,最後陳女士還是妥協了,和金先生一起步入了婚姻。
緊接著陳女士說起了婚後的問題,那就是經濟上的不信任,不管是什麼開銷,丈夫都要記帳,這讓她感覺到了不信任。尤其是丈夫有時候還會去翻她的錢包,這更是讓她心裡很不爽了。
金先生反駁道,自己根本就沒有妻子說的那麼嚴重,翻錢包也就是隨意看一下而已,最多也才三四次。對於妻子花錢這件事,他是從不會多去計較的,記帳的事也只是隨口一提罷了,也沒有非要讓妻子記。
面對丈夫的反駁,陳女士再次說了一件事。在她離婚的時候,孩子是跟著丈夫走的,一直到去年的國慶,她才得以與女兒相認。她很珍惜那次機會,一心想要去補償,可丈夫根本就不理解她。那時女兒過生日,她就把丈夫之前送她的五百紅包,轉發給了女兒,沒想的丈夫卻不高興了,這讓她有了不安全感,覺得自己在家沒地位。
金先生表示,妻子要給錢可以,他也不會多說什麼話,但是不能給得太多。要一次就給一次,這是會養成壞習慣的,所以他才會沒有好臉色。陳女士也很無奈,她說,女兒要錢不給不行啊,不然女兒可能會生氣的。
談到理解和支持,金先生表示一心要對女兒盡責的妻子,從來就沒有想過為他、為這個家來承擔一點責任。那年,他因為購房和舉辦婚禮借了幾萬塊錢,對於這筆債務,妻子的態度讓人很失望。陳女士的態度很堅決,說:難道你娶我的這些債還要算我頭上嗎?反正這些錢我一分都不想還。
觀察員指出金先生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是不理智無意義的。同時觀察員喻晨帆想提醒陳女士,她的初心可以理解,但對於一個16歲的女孩來說,她確實給的錢有點多了。另外關於債務問題,金先生所述的債務情況,是符合共同債務的條件,所以陳女士也是要承擔的。最後希望陳女士明白,要學會靠自己,而不是靠婚姻,不要讓婚姻成為現實的依靠。
經過幾個小時的調解,終於讓一個試圖靠婚姻生活的女人感悟到了獨立的重要性。其實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有的愛都是基於相互的付出和尊重。任何一種關係,一旦一方只有索取,就會失去平衡。今天這份感情既然找到了繼續下去的可能,那麼我們就希望夫妻二人能夠認真對待,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