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2日。一位白髮蒼蒼的中國遊客不遠千裡乘坐飛機來到了朝鮮平安北道東昌郡大榆洞。時隔56年 她終於來到自己的丈夫犧牲的地方。站在丈夫死去的這片土地上,她想起了自己的公公生前曾經跟她講過:「思齊,你將來有機會,還是要到岸英犧牲的地方去看一下。」而今她終於完成了公公的夙願。
如今她已經76歲了,這是她第1次來到丈夫犧牲的地方,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來到這個地方。為了不留下遺憾,她決定給丈夫在他犧牲的地方立一塊高1.1米底座0.25米的石碑,因為11月25日正是自己丈夫犧牲的時間。石碑上寫著 「毛岸英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於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飛機轟炸犧牲於此處。」落款:「劉思齊 2006年5月12日。」
看到這個碑文,我們的思緒不禁飛往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朝鮮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南北兩國都企圖用武力來統一對方。
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向南作戰,將韓國和美國軍隊從三八線逼到了洛東江。韓國節節敗退。而美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亞洲各個國家的利益和領導地位,6月2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紮在日本的美軍協助韓國。之後朝鮮發動漢城、鐵原、大田、洛東江四次戰役。最終佔領了韓國90%的地區,將韓國和美國軍隊逼退到洛東江以東1萬平方公裡的一塊地區。
1950年9月15日,美國又派第十軍在朝鮮南部西海岸登陸。在這種情況下,朝鮮腹背受敵,損失慘重。而美國不顧中國的警告,公然越過北緯三八線,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且多次派遣飛機入侵我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答應了朝鮮政府的出兵請求,迅速組建了一支由彭德懷率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
在彭德懷出徵前夕,主席為其踐行,28歲的毛岸英趁此機會向彭德懷提出了也要參加抗美援朝。彭德懷起初拒絕。後來主席也為兒子求情。最終彭德懷同意了毛岸英奔赴朝鮮戰場的請求。
10月14日,毛岸英來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劉思齊,與妻子道別。這時候兩人結婚還不到一年時間。握著妻子的手,他沉默了許久,終於選擇不告訴妻子真相,只跟她講自己要去很遠的地方出差,讓他要堅持完成學業,並拜託他代自己照顧好父親和岸青。
這個時候的劉思齊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第2天便是兩人結婚一周年紀念日。一大早,毛岸英就跟隨彭德懷趕往了瀋陽,19日便跨過了鴨綠江,抵達了朝鮮戰場。
11月25日,美軍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實施空投,在前一天忙碌到半夜才休息的毛岸英還未來得及吃早飯就犧牲了。這個28歲的小夥子就永遠地留在了朝鮮戰場。
得知毛岸英犧牲的彭德懷悲傷的吃不下飯。最終他將此事拍電報報告給了軍委。周總理收到電報後,與劉少奇兩人商量瞞著生病的主席。
1951年1月2日,周恩來將一封信和這份電報交給了主席的秘書葉子龍。毛主席收到電報之後。這份百餘字的電報他看了足足幾分鐘。過了許久,他對葉子龍說:「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什麼!」之後又是長久的沉默。
2月21,彭德懷回到北京向主席匯報了朝鮮戰場的情況以及毛岸英犧牲的細節。彭德懷說:「岸英不幸犧牲是我的責任,我沒有加強重視防空問題「。而主席聽了之後沉默許久,抽著煙對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岸英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彭德懷再次奔赴朝鮮戰場。臨走前毛主席還開解他說:「老彭,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不能因為是我、黨主席的兒子,就不該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共同事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那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而劉思齊這邊,自從1950年10月14日兩人一別,除了收到毛岸英的一封信之後就再沒有收過他的信。丈夫許久沒有音訊,劉思琪心裡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然而誰又不知道怎麼問主席。最終,在1952年下夏季的一天,按捺不住的劉思齊問毛主席:「爸爸,岸英好長時間沒有寫信給我了,出差後就來過一封信,這是怎麼一回事?」
一直不知道如何將這個消息告訴兒媳的主席只能回答「「岸英已經不在了,他已經犧牲……」劉思齊這才知道,丈夫原來不是去出差,而是去朝鮮戰場了。得知丈夫犧牲的劉思齊失聲痛哭。毛主席怕劉思琪過於傷心睡不著覺,便將自己常年吃的安眠藥給了他三顆,讓他睡不著覺的時候吃上一顆。
1953年7月27日,中、朝、美共同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
停戰之後,志願軍開始考慮撤出朝鮮。1954年12月,志願軍總部發電詢問毛岸英遺體是否願回中國。而毛主席卻回答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就這樣,28歲的毛岸英和其他志願軍烈士就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
毛岸英在去朝鮮前曾經詢問父親:「爸爸,我做你的兒子合格嗎?「而主席則回答:「等你回來,爸爸給你個答覆。」卻萬萬沒想到這一去天人永隔。得知丈夫死訊的劉思齊後來替丈夫問毛主席這個問題,主席則回答說:「合格,他是我的驕傲。」聽聞此話的劉思齊淚流滿面:「岸英活著的時候,聽到爸爸這麼說,他該多高興啊。」
主席聽到此話也為之淚目。妻子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建、毛楚雄已經有五位親人因為戰爭離開了他。現在他的長子毛岸英成為了第六位。
毛岸英五歲父親離開身邊,八歲失去母親被殺害,九歲流浪上海街頭。幼弟病逝、二弟殘疾,他身為長兄,帶著岸青出國留學,背井離鄉整整十年。
回國後回到父親身邊,又應父親的要求下鄉,結婚不滿一年,就永遠留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他小小年紀就遠離父母,經受了我們意想不到的苦,不以領袖子女的身份行特殊化,為國家長眠在了朝鮮那片土地。遠離家鄉,他是否也會思念祖國?
然而也正是他們的犧牲,才鑄就我們如今太平的生活。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關注我,給你講訴更多歷史故事。
歡迎轉發、留言、點讚
#毛澤東#